“契丹人”正是运用了制瓷技术,生产出一种储水器,也就是目前被陶瓷界经常称作“鸡腿瓶”的。

鸡腿瓶:

瓶身细高如鸡腿,小口、短颈、圆肩、收腹、上粗下细。器身保留有成型时的沟痕,肩部有的刻有类似契丹文的文字。

在辽代墓葬中的壁画上,我们也可以清晰的看到“契丹人”使用鸡腿瓶背水的画面。

鸡腿瓶设计的初衷是契丹人运输和储藏水的工具,因此,它的胫部作成近似于楔形(倒梯形),口部为短颈的翻卷形式,这就为在瓶上系背带留下伏笔,口部的形式系结不会脱落,胫部的倒梯形可使套在上面的带扣越往上提越紧。

修长的瓶身也符合当时人们用于背水需要,小口装水不易外洒,长腹硕肩盛水较多。

为了增加瓶身的稳定性,鸡腿瓶的底足制作得比较厚,给人以沉稳的感觉。

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市的猴头沟乡,曾是辽瓷缸瓦窑窑址的所在地。

在它的附近,曾经发现有辽穆宗(耶律璟)应历九年(959年)辽驸马赠卫王萧婆姑(即萧室鲁)墓,墓室在缸瓦窑附近,墓中出土的瓷器多系此窑的产品。

据此可以推知缸瓦窑的始烧年代大约为辽太宗(927年)或辽世宗(947年)间,早于北宋的建国时间(960年)。缸瓦窑遗址还留有许多鸡腿瓶的残器,这就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辽代鸡腿瓶的出现要早于宋代的梅瓶。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