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神”“成长”“救赎”“黑色幽默”和“演员的诞生”,构成了喜剧电影《我不是药神》的戏剧点。一方面,它聚焦中国社会现实问题,利用“药”探讨了法理与人情的矛盾关系;

另一方面,它通过黑色幽默方式的表达,勾勒出现实生活中的困境——病人的生存困境、药贩子的道德困境、警察的法律困境,展现出别开生面的草根众生相,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就像导演文牧野所言:“微笑面对生活中所有的苦难,无论何时。”

今年,徐峥以监制和主演身份参与的电影颇多,如近期上映且引发一定社会话题性的电影《幕后玩家》和《超时空同居》。《超时空同居》余热未断,徐峥联合老友宁浩一起监制的电影《我不是药神》又接档上映。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我不是药神》,整个故事的形态类型和走向宁浩都给了一个非常好的定位,这是我参与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家都知道,一个好的剧本、好的人物、好的导演和好的团队,是非常难得的。再加上,我之前对文牧野也有了解,在青年电影节时就看过他的短片,当时觉得这个导演非常出众。”

谈到出任监制和主演时,徐峥坦言:“感恩时代,让我能够有机会参与这部有意义的作品,并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感受到时代的发展,相信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更加美好,更加强大。”

《我不是药神》作为“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的又一力作,得以让宁浩与徐峥再续合作之缘。他们两人合作,想必是许多影迷所期待的,不仅是因为他们能玩转“黑色幽默”,还在于他们努力探索国产类型电影的新发展。

从《疯狂的石头》开始,到后来的《疯狂的赛车》《无人区》《心花路放》,再到即将上映的《我不是药神》,五度合作的宁浩、徐峥早已对“黑色幽默”了然于心。特别是《疯狂石头》的出现,树立了国产黑色喜剧片的新标杆。此次,在《我不是药神》中,宁浩与徐峥再战“黑色幽默”,定会引起观众的观影热潮。

当然,从电影《我不是药神》本身来看,虽说讲述了传统的草根逆袭故事,却又以徐峥式、宁浩式与文牧野式的“黑色幽默”与社会英雄题材类型的混搭,完成了国产电影的新类型的探索。

换而言之,电影《我不是药神》有了欢乐幽默的基调,同时也随着草根人物的成长辛酸和救赎问题而流露出现实的悲伤,以及彰显出人性的力量。徐峥说:“希望小人物的转变,散发出的人性之光,让大家看到我们时代的进步。”

文/何小威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