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内陆,省会为兰州市。甘肃全省呈狭条形,省内大部为高原、戈壁,但东南部的陇南市气候宜人,有“陇上江南”之誉。

甘肃一市,有全国最多的单字县,其四历史上曾为州

陇南历史悠久,不仅历为军事重镇,还是秦王朝的发祥地,自古有“秦陇锁钥,巴蜀咽喉”之称。单字县是县名为一个字的县,大多为历史悠久的古县,全国现仅有一百余个,甘肃省仅有七座,但其中有五座就位于陇南市,是全国单字县最多的地级市。

甘肃一市,有全国最多的单字县,其四历史上曾为州

成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陇南市东北部,隶属于地级陇南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县”。成县自古为州、郡治所,历史上曾为成州,明初降州为县称成县。实际上,成县秦时就已置县称下辨,汉时于此置武都郡,南北朝时置成州,并设同谷县为其州治,此为以“成”为名之始。此后,成县多为成州,明洪武十年降为成县,县名沿用至今。明清时期,成县隶属于巩昌府,阶州升为直隶州后成县属之。

甘肃一市,有全国最多的单字县,其四历史上曾为州

文县,位于甘肃省最南端,与四川省相接,为甘肃省的“南大门”,现为地级陇南市辖县。文县地处秦巴山地,境内多大熊猫,也是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县。文县古称阴平,西汉初就有建制,后于此设阴平郡,北周时置文州。隋朝及唐朝初期,文县建制多变,或称文州,或称阴平郡,唐中期以后始稳定为文州,直至明初降州为县,始有文县之名。明清时,文县隶属于阶州(今陇南)。

甘肃一市,有全国最多的单字县,其四历史上曾为州

康县,位于陇南市东南部,地处秦岭南侧陇南山区,因产茶、菌闻名。康县设县较晚,民国时期的1929年才设县,但其历史也颇为久远。康县历史上曾为蜀郡、武都郡等,北周时曾置康州,但不久即废州入武州,自此再未设独立建制,直至1929年设永康县,后改永康县为康县,以北周时所设康州之名为名。

甘肃一市,有全国最多的单字县,其四历史上曾为州

礼县,位于陇南市北部,是陇南辖县,历史上曾称李店,有“秦皇故里”之称。礼县是“秦”的发源地,历史上曾为早期秦都所在。礼县尽管早期历史悠久,但自秦至宋并未设单独建制,元初才设李店文州元帅府,后改李为礼,称礼店文州元帅府,明朝改为礼店千户所,成化年间始设礼县,县名沿用至今。明清时,礼县隶属于巩昌府秦州,秦州升为直隶州后礼县直属之。

甘肃一市,有全国最多的单字县,其四历史上曾为州

徽县,位于陇南市东北部,地处秦岭南路、甘陇两省交界处,有“陇上小江南”之称。徽县历史悠久,西汉即已正式置县,称河池县,有两千多年的建县史。河池县历史上先后隶属于武都郡、凤州等,南宋末被蒙古侵占后设南凤州,后改徽州,因城北有徽山驿而得名。明朝及清初,徽县仍为徽州,雍正时降州为县称徽县,隶属于秦州,县名沿用至今。

甘肃一市,有全国最多的单字县,其四历史上曾为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