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60年的相知,21900天的相守。中秋恰逢钻婚,这正是:人的圆满,天的圆满……

爱是天意,把我交给你

一年一年,斗转星移,只想一爱到底

爱是天意,把我交给你

不求一世,动地惊天

只想一起,地老天荒

钻 婚 恰 是 月 圆 时

作者:陆娉婷

本文长2810字

阅读约9分钟

爱情、婚姻、家庭,作为凡夫俗子,无人不渴望拥有一份甜美的爱情并修成正果,从此举案齐眉,和和美美。

然而有时却是,一开始的恩爱甜蜜、山盟海誓,常敌不过月月年年油盐柴米的繁琐,待一方或双方伤痕累累后劳燕分飞,终成陌路。

钻石婚纪念照

李老夫妇相约相依到永远

相牵相惜到永远

60年的相知,一个甲子的相守,该蕴藏着多少动人肺腑的旋律,其中的真谛,或许只有在我们老年的时光里才能领会。在这个闪恋、闪婚,动辄劈腿走人的年代,月圆之日喜逢钻婚纪念日的李家骥夫妇60载相濡以沫的真情就更弥足珍贵。

媒 人 牵 线

喜 结 连 理

1957年,家住兰坪县金顶镇文兴街、时任县委书记秘书的21岁俊朗小伙李家骥在“清匪反霸”工作结束后被抽调到县委宣传队发动群众排练话剧《白毛女》。这一年,李家骥认识了在县手工联社当缝纫工的结发妻子张双凤,出于羞怯,他把这份爱恋深埋心间,后经一名领导牵线,1958年中秋,两人牵手步入婚姻殿堂,成为当时年轻人中自由恋爱结婚的典范。

李老夫妇结婚照

“不准请客送礼,不准制作新衣被”是那个年代的结婚“铁律”,李家骥和张双凤的婚礼也不例外。即便如此,他们还是把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操办得简朴而隆重。通过组织批准,在时任营盘区长李子清的主持下,中秋之夜,两人在县委大院内摆了一桌水果糖、饼干、月饼和香烟,用来款待前来道喜的亲友

简朴的婚礼,注定了二人日后感情的简朴。

遭 遇 变 故

不 离 不 弃

走进李老在六库的女儿的家,客厅正前方,“忠于毛主席,天塌地陷不变心;忠于毛泽东思想,海枯石烂不动摇;忠于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粉身碎骨也心甘”的刺绣作品赫然在目。这是李家骥于1968年国庆“献忠心”时在生布上一针一线绣成的,透过细密的针线,不难看出一个历经变故的人在那个风云突变的年代对党无比坚定的信念。

李老当年手工刺绣作品

1959年,兰坪县许多地方均出现不同程度饥荒现象,李家骥被从县委抽调到调查组,前往营盘区调查情况。因为所撰写的调查报告真实有据,李家骥多次被人刁难报复,最后被迫离开县委。次年机构精简,妻子张双凤被清退回农村老家寄宿在娘家,在艰难困苦中诞下他们的第一个女儿生活的艰辛,让这个原本就动荡不安的家更加风雨飘摇。

李老夫妇结婚30周年纪念照(1988年)

离开县委后的李家骥成了一名小学教师,同时也是学雷锋积极分子。因表现突出,6年后又被召回县委,在宣传队任“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副队长。

正当全国上下学习乌鲁木齐宣传队先进经验时,一场前所未有的运动让污蔑他的“大字报”变得铺天盖地,随即被划入“牛鬼蛇神”行列。

都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飞来各自逃”。然而李家骥说他很幸运,因为不论是在牛棚反省,还是在“五七”干校参加劳动改造,妻子总会背着孩子,不辞辛劳前来探视。“你的心一定不能往窄处想,我相信你不是坏人,大不了回家扛锄头挣工分,我们一起劳动,一起孝敬父母、抚育儿女。”妻子贴心贴肺的话语,让李家骥放弃了轻生的念头,最终挺过难关,夫妻携手白头

退 而 不 休

老 有 所 为

1986年,从工作岗位退下后,李家骥没有让自己清闲下来,他觉得自己该为宣传家乡做点什么。文兴街成立老年协会时,他凭自己的人格魅力毫无争议地当选协会委员兼秘书,积极为公益事业奔走,直到2007年,任了15年老年协会会长的他才因身体原因卸任,但时至今日仍是协会名誉会长

这些年,李家骥从未停止过为地方公益事业和老龄工作发挥余热。

李老出版的书法集

李老在兰坪二月会上的才艺表演

80高龄的李老与幺女同台表演《逛新城》

李老和他的书法作品

1989年,李家骥偶得云南省测绘局绘图工程师扶永发运用地理地图学知识对《山海金》进行系统研究,走遍大江南北,发表了《神州的发现•地理考》一书。李家骥认为,扶永发对山海金的破译有科学依据,作为中华民族后裔,膜拜祖先是最起码的礼节。在李家骥牵头组织下,轩辕祠筹建委员会得以组建,当地群众积极响应,多方筹集资金,2002年,耗资120万元、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轩辕故里轩辕祠在金顶二五山麓建成;2016年,金顶文兴二五山门落成。如今,轩辕故里轩辕祠已成为“三江之门”不可或缺的景点,凡到兰坪旅游的人,都会到轩辕祠景区观光。时至今日,除国内游客外,还有来自日本、苏格兰、澳大利亚等国友人。

琴棋诗书画样样来得的李家骥,同样把老年活动室创办得极具特色,在为地方社会治安作积极宣传的同时,协会还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奖励,对老年人进行慰问,每年重阳节还举行书法、诗歌竞赛,以此来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原云南省委副书记丹增对文兴街老年协会所开展的工作予以了充分肯定。

李老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我现在才真正体会到,贡献不一定要在岗位上,退休了,仍然可以有所作为。

因为李家骥对老年协会的贡献,也因为他对家庭的责任,他们家先后被评为州级“五好文明家庭”、省级“迎奥运和谐家庭”和全国“五好标兵户”。

互让孝顺

实现钻婚

60年的同甘共苦、相濡以沫,月圆之日实现钻婚,这可乐坏了两位老人

问及实现钻婚的“秘笈”,一直坐在李老先生身旁却不曾插话的老伴张双凤说:“我脾气不好,老头子都顺我。”李老先生补充:“顺者说到底就是让,你大妈性格倔强,她主张的事不能阻拦,否则就容易犯病,有时在梦中梦到不顺心的事甚至也会发病,把我弄得措手不及。”

在李家骥看来,妻子的“坏脾气”皆因他而起。

那场运动,反反复复的“抄家”,把张双凤吓得成了“半神经”,最后索性把丈夫所有的书籍和笔耕手稿付之一炬。为了治好妻子的病,李家骥几乎试尽了民间所有偏方。或许上天眷顾,妻子的病竟得以治愈。这之后,不管妻子提什么要求,他都一一顺同,认识他的人说他连芝麻大的事也作不了主,实在是个“妻管严”。每每听闻这样的话,李家骥也只好逗趣:“不是我怕老婆,而是老婆不怕我。”

事实上,李老先生和妻子的谦让是互相的,“我决定要做但她又不理解、不同意时,我会认真说服沟通,一旦接受我的观点,她也会全力支持,就像当初进老年协会,一开始还不是一个劲反对,说我是憨包,后来反而比我还积极。”

平淡的话语,却让人觉得:回首相知相守的粗茶淡饭和携手渡过的艰辛岁月,两人之间竟不曾有过半句怨言。

除夫妻间的互让外,子女的成器孝顺也是他们实现钻婚的重要因素。

李家骥夫妇育有7个子女,在儒雅父亲的熏陶下个个学有所成,这一次,夫妇俩就是在大女儿和二女儿的“怂恿”下专程从兰坪赶到六库,庆祝他们的钻婚大喜的。

李老夫妇共养育七个子女

走进李老先生大女儿家,只见老先生的重孙正津津有味地欣赏动画片《小猪佩奇》。客厅一侧,老先生夫妇则正与女儿女婿热烈地探讨着什么。这样的气氛,让人一下子就融了进去。张双凤老人告诉记者,当初几个子女都争着把他们接来六库生活,但老两口说他们哪也不想去,就守着老宅,种花养草,闲不住时才会到各家“走走”。

幸福的模样

翻来李老夫妇几天前在儿女们的“蛊惑”下到婚纱摄影楼拍摄的钻婚纪念照,看着身上不太合身的婚纱、燕尾服和化了妆但明显刻着岁月印痕的面颊,让人不禁感慨——相濡以沫爱如歌……

中秋月圆

祝福钻婚

彩灯华光映银发,欢歌笑语庆钻婚。

月圆之夜,听两位老人在儿孙绕膝的幸福中、在相承尽欢的盛宴上共同回味一个甲子走过的风风雨雨,回味平凡而不平庸的百姓人生,作为局外人,同样感到一种别样的美在心头萦绕……

“我们之间对待感情都很真挚。认真对待生活、对待感情、对待家庭,不断充实自我,这是我们爱情的源泉。”夫妇俩沉浸在对过往的回忆中。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60年的日日夜夜,共同走过21900个日子的点点滴滴,李老先生说,他们的钻婚犹如价值连城的古董,既可远观也可近赏;他们的钻婚故事是一本厚厚的人生之书,既有温馨的、甜美的、难以忘怀的画图,也有辛酸的、苦涩的、奋斗的插曲。

玩拍手的游戏,暖到你了吗?

同重孙做游戏

对新生命的呵护与祝福

给小重孙过生日

过生日,享天伦之乐

“60年有多久?”记者问李老先生。与大妈相视了几秒,李老先生笑了,说:“很长很长。”大妈掰了一小片月饼,放到嘴里细细咀嚼后,说:“很短很短。”

丹桂月中香,醇酿摆花间。

果品姿色美,月饼圆中圆,

儿孙膝前绕。

举杯在眼前,

邀明月,对婵娟。

其乐融融过中秋、庆钻婚

钻婚,月圆

人的圆满,天的圆满……

编辑:李学玺  审核:和伟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