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警钟 铭记历史砥砺向前进

祖国西南边陲的小镇畹町,这里曾经是和平安宁的一寨两国友谊之都。在日本军国主义反人类的侵略下,正义与和平被践踏。1942年2月,日军为截断我后方抗日运输动脉滇缅公路,企图在这里掐断抗战物资运输咽喉,实施战略封锁。中国人民为了正义,为了民族的胜利,在这里书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战史诗。

“七七”警钟 铭记历史砥砺向前进

“七七”警钟 铭记历史砥砺向前进

驻守在畹町镇的南部战区陆军边防某旅四连,在“七七事变”82周年到来之际,开展“'七七'警钟、铭记历史砥砺向前进”纪念活动。全连官兵整齐列队,重温抗战艰苦岁月。一张张照片和铭文,诉说着80多年前那场战争的悲壮。参观南洋华侨机工抗战纪念馆、黑山门战斗遗址,时间仿佛定格在那一刻。

“七七”警钟 铭记历史砥砺向前进

“七七”警钟 铭记历史砥砺向前进

祭扫烈士墓园,缅怀先烈,让每名官兵零距离感受那场抵抗侵略、保家卫国的惨烈战斗,铭记中华民族为抵抗侵略、获得民族解放的巨大牺牲。他们告别家乡,告别亲人,最后长眠于此,他们为今日中华之崛起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七七”警钟 铭记历史砥砺向前进

“七七”警钟 铭记历史砥砺向前进

一寸山河一寸血!“七七事变”已经过去了82年,回望历史是如此沉重而又令人警醒。3500万同胞的牺牲,换来今日的和平与安宁。回望卢沟桥的枪声,唤起的不仅仅是国之殇、史之痛,更唤醒了我们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使命和担当。

“七七”警钟 铭记历史砥砺向前进

“七七”警钟 铭记历史砥砺向前进

(高玉泽 、黄家凯)

延伸阅读

“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永远无法忘记,82年前的7月7日,日军炮轰卢沟桥。自此,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半个中国山河破碎。这些数字,我们不能忘记——

“七七”警钟 铭记历史砥砺向前进

△1937年7月29日,日军占据宛平城后留下的照片记录。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

中国军民伤亡3587.9万余人。

大半个中国被日军践踏,

930余座城市先后被占。

4200万难民无家可归。

“七七”警钟 铭记历史砥砺向前进

△1939年9月,日军轰炸长沙,市区燃起大火。

日本侵华战争期间,

公然违反国际法,

大肆对中国军民使用化学武器,

地域遍及18个省,

有准确记载的战例就达2000多次,

造成数以万计的军民伤亡。

“七七”警钟 铭记历史砥砺向前进

△1939年3月,日军进行生化作战,施放毒气瓦斯以及传染病菌。

在南昌作战期间,日军大量施放毒气,

以极不人道的方式造成中国军民严重死伤。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

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

“七七”警钟 铭记历史砥砺向前进

△1943年,日军轰炸桂林,消防人员对轰炸后的火场进行灭火。

“七七事变”后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出通电:“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一寸山河一寸血,无数中华儿女不顾生死,为保卫河山浴血奋战,这些人,我们不敢忘记——

“七七”警钟 铭记历史砥砺向前进

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

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

仍用草根、树皮和棉絮果腹,

孤身一人与日寇周旋,

直至最后英勇牺牲。

“七七”警钟 铭记历史砥砺向前进

狼牙山五壮士,

面对敌人步步紧逼英勇阻击,

毁掉枪支,纵身跳崖。

为了中华民族的出路,

他们无所畏惧、宁死不屈。

“七七”警钟 铭记历史砥砺向前进

一代名将张自忠,

在宜枣会战中身中数枪,

仍卧地浴血督战,

在49岁的年纪,壮烈殉国。

留下如此豪言壮语: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

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

“七七”警钟 铭记历史砥砺向前进

有的人早已远去,有的人渐入风烛残年。当年浴血沙场的战士,如今在世的已不足万人。“我们不怕死亡,我们怕被遗忘”。他们是战斗者,也是见证者。致敬他们,便是尊重历史。

“七七”警钟 铭记历史砥砺向前进

76年前,

杨舒(下图)作为一名坦克兵,

参加了缅北瓦鲁斑之役,

在坦克上的炮弹、子弹用尽后,

与步兵一起继续参战,

在密林中击毙了两名日本侵略者。

2018年7月3日,

杨舒离世,享年97岁。

“七七”警钟 铭记历史砥砺向前进

77年前,

张积善(下图)从(四川)西充应征入伍,

在一次运输弹药途中,

遭遇日机轰炸,

右手臂被一块弹片击中,

血流不止,手指终身残疾。

他常说国难当头,匹夫有责。

2017年4月24日,

张积善逝世,享年93岁。

“七七”警钟 铭记历史砥砺向前进

79年前,

面对日寇野蛮入侵,

陈廷儒(下图)毅然参加新四军游击队,

与日寇展开殊死搏斗,

亲人因受牵连被敌人残忍杀害。

他是2015年胜利日大阅兵上,

最年长的老兵。

2017年4月27日,

陈廷儒去世,享年104岁。

“七七”警钟 铭记历史砥砺向前进

81年前,

日军占领了(山东)牟平城,

即使兵力悬殊,

张玉华(下图)和战士们坚持顽强抵抗,

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在抗战中,

张玉华三次身负重伤。

手被打穿,子弹穿过左腿,

腹部一直残留着弹片。

2017年9月10日,

张玉华去世,享年101岁。

“七七”警钟 铭记历史砥砺向前进

当战场的硝烟散尽,当遭受的苦难成为追忆,当最后一批亲历者和见证者渐渐远去,除了缅怀,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七七”警钟 铭记历史砥砺向前进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历史,传承着精神和气魄。

他们百折不挠、视死如归。

“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

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七七”警钟 铭记历史砥砺向前进

△抗日将士与日军战斗。

他们不畏艰险、奋力担当。

“十万青年十万军,一寸山河一寸血。”

“七七”警钟 铭记历史砥砺向前进

他们军民团结、万众一心。

“最后一块布,做军装;

最后一口饭,做军粮。”

“七七”警钟 铭记历史砥砺向前进

△1938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农会、妇女救国会、青年救国会、抗日救国会、儿童团等抗日群众组织纷纷成立。

我们铭记一切英雄、英烈,

弘扬他们的精神,

捍卫他们的事迹,

坚守他们的信仰。

“七七”警钟 铭记历史砥砺向前进

2018年5月1日,

英雄烈士保护法正式生效。

昨天你用生命捍卫我们,

今天我们用法律保护你。

“七七”警钟 铭记历史砥砺向前进

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

也是最好的教科书。

抗战14年,

中国人民用巨大牺牲换回正义。

如今硝烟散去,

但历史的伤痕还在,

历史的教训还在!

“七七”警钟 铭记历史砥砺向前进

△宛平城弹痕累累的城墙

事实,不容否认;

英雄,不容玷污。

任何人想要否认侵略历史,

中国人民绝不答应!

因为珍爱和平,所以缅怀过去;

因为从未忘记,所以奋起图强。

“七七”警钟 铭记历史砥砺向前进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我国发展面临复杂严峻的考验。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

历史,启示道路和方向。

14年抗争终获胜利的历史告诉我们,

唯有战斗,才能自救;

唯有不屈,才能自尊;

唯有奋发,才能自强。

以妥协求和平,和平亡;

以斗争求和平,和平存。

哪怕前路艰辛,但曙光永存。

只要中国人民团结一心,

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就没有跨不过去的沟沟坎坎。

就在7月6日,

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

良渚古城,

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实证之城”。

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而不绝,

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的文明,

靠的就是以创造、奋斗、团结、梦想

为代表的伟大民族精神。

经历了5000多年的艰难困苦,

中国依旧在这儿!

面向未来,中国将永远在这儿!

“七七”警钟 铭记历史砥砺向前进

从沉沦到奋起,由苦难而辉煌。

从历史的坐标出发,

我们的奋斗更有底气,

我们对未来更有信心。

铭记历史,

吾辈自强,

今日,每日!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 人民日报 中国青年报等)

南部强军号微信发布

监制:梁启英 李华敏 编审:张超跃 潘剑锋 策划:龚胜祥

刊期:第 536 期 主编:孙炳祥 值班编辑:汪尚建 刘晋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