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科普 | 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的进阶之路

水处理中常用的活性污泥法有一个别称叫悬浮生长法,这么叫是因为污泥处理污染物的时候保持着悬浮状态。

想让污泥安定下来也不是很难,19世纪初,人类最早用于净化废水的活性污泥都是附着在石头上的。

如果当年孙悟空有办法看到自己身后的排泄物被生物膜净化了,说不定就是世界上研究生物膜的第一人。

让污泥附着在其他物体表面处理污染物的方法叫附着生长法,当污泥铺满载体表面的时候,就形成了一层生物膜。

活性污泥需要驯养,摊个煎饼也得等熟,所以生物膜自然不是一摊开就立马能用的。

要等到生物膜上的细菌和其他各种微生物组成了生态系统、对有机物的降解功能稳定下来,才可以称为成熟状态,通常,从载体表面一无所有到生物膜成熟大概需要二十天。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微生物而言更是需要几代菌前赴后继的努力......

废水中的溶解氧和有机物会向生物膜内部传递,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会被流水带走。

时间长了以后,从不控制人口的微生物越来越多,生物膜也越来越厚,溶解氧和硝态氧都很难到达靠近载体的内层生物膜,这里很快就变成了厌氧菌的天下了,最终生物膜除了表层3mm是好氧膜,里面的全是厌氧膜。

厌氧膜的代谢物被好氧膜卡着排不出去,只好堆在生物膜和载体之间,就像涂多了沙拉酱一样的汉堡变得很滑。

生物膜的老化脱落是正常现象,生物膜法的关键就是要加速这种脱落,保证好氧膜效率最大化,同时也要防止大多数同时脱落。

生物膜法能有效降低污泥流失率,但仍然需要回流和处理剩余污泥,如果短时间内生物膜大规模脱落,不仅好氧池里保证不了没有足够量的污泥,二沉池和回流通道都会超负荷运作。

- END -

编辑:柯梦瑶

校对:王炸

审核:徐非

来源:环保水圈

台州市治水办

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击以下 了解详情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