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秋节,说说阿门青海的大月饼or大花卷

吃货们,啥也不说,先上图

有人问:何物?

月饼!

明明花卷!

NO!

大馒头!

NO!

此乃我们大美青海特有的月饼

独一无二的!

味道杠杠的!

(小编我这会口水一包包的)

青海月饼是青海省西宁市的特产。青海中秋月饼,分大月饼和小月饼两种,均用扇蒸笼做。青海传统蒸笼月饼出炉后五色俱全,芳香可口。

内地朋友对青海人叫法感到特别奇怪:青海人怪,明明是花卷大馒头,却叫“月饼”。这并不奇怪,我国古代就把馒头叫“蒸饼”、“炊饼”的。如宋代黄朝英 《缃素杂记·汤饼》:“笼蒸而食者呼为蒸饼”。《水浒》中武大郎卖“炊饼”卖的就是馒头。后来,慢慢的,“炊饼”中的这个“饼”又叫“烧饼”独占,所以,现在我们说起“饼”就指烧饼类,不再指馒头了。但青海人的“月饼”就把原来大馒头叫饼的古意留下来了,青海人的月饼,就是经过艺术加工而出的“炊饼”,以后的《辞海》,在解释“炊饼”时,就应该把青海的月饼当图放上去。

看到了么?

艺术品,它是艺术品啦!

青海的中秋月饼市场上销售的月饼迥然不同。 在青海,做献月的月饼,那是我们各族妇女显示手艺的绝好时机。历史上,青海省民间就有制作独具青海特色大月饼的习俗,青海大月饼看上不是月饼,貌似大馒头,其独特之处就在于精致的面艺制作和所具有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青海,做献月的月饼,大月饼一扇蒸笼只蒸一个,小月饼根据蒸笼大小,一扇蒸茏可蒸4-8个。各地都用色香兼备的香豆粉、红曲、姜黄等,分别研细作为“色素”。将上等粉发酵后,揉好擀开,上面涂上一层清油,撒上一种“色素”,用手摊匀,把它卷起来,揉成圆块,又擀开,再上涂清油,加另一种“色素”。就样三次、四次、五次,把“色素”逐层加进去,有时还加红糖之类的糖粉。蒸好后当你切食月饼时会看到十层八层的月饼层,五色俱全,芳香可口。大小月饼的做法大体一致。不过对大月饼的加工格外精心

大月饼底径约20厘米,分白皮和彩瓤两部分。彩瓤面调成3色:用红曲粉调者为红瓤,香豆粉调者为绿瓤,姜黄调者为黄瓤。按外红、中黄、内绿的层次团成3层内瓤;再包以白面外皮,并装点上各种用彩面做的小花、小动物及染红的杏仁等。

月饼花饰繁多,代表了不同的寓意。如有的在大月饼中心做一蟠桃图案,然后担制一条鳞甲斑斑的长蛇,从左盘卧起来,蛇头对蟠桃,两眼眈眈而视。习俗认为蛇乃子嗣子兆,蟠桃则是福寿仙品。通过献月,祈求生一个福寿双全的儿子。

有些藏族妇女,在月饼中心面,设计三个宝塔图案,周围为十八朵艳花。意即十八罗汉庆三宝(三宝藏语叫光角松)。也有些妇女,在月饼中心捏塑一个寿字,周围作五朵艳花图案,象征着“五福捧寿”。

有些妇女精心加工成松、竹、梅三种植物图案,均匀分布在大月饼面上,以“岁寒三友”来显示自已的节操。另外,还有专门给月亮神祭献的特制大月饼,底径大致30-40厘米,外皮和彩瓤大致如普通的月饼;但在外皮的上面一侧用绿色的彩面做成以椒籽为睛的癞蛤蟆一只,另一侧用白面做成巨蟒一条,盘伏昂首张口,向癞蛤蟆做博噬状。民俗认为月蚀是由癞蛤蟆吞食月亮而引起的,蟒蛇可食癞蛤蟆,因而是月亮的保护神。

在中秋之夕月亮还未升起时,预先将祭月的特大月饼连同西瓜、水果、糕点等供在西窗下。小孩子们敲击钟罄以待月升,拜月之后可享受供品。

八月里到了月儿圆,新蒸的月饼献老天”“怀抱上大西瓜,才把个月儿玩”。吃月饼、赏月、走亲访友是青海中秋节的习俗。

怎样?亲们?吃到嘴里香喷喷的月饼同时,是否也感到了此乃传统深意的文化大餐?

欢迎写下留言评论,请点赞支持舌尖上的青海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