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惜使用各种各样的教育方式,以期孩子能够最终成才。然而,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出现“好心办坏事”的情况,此时就需要我们改变一下原有的心理,走出教育误区,只有正确的教育才能让孩子真正受益。

京剧之中,一般正派好人会被描画成红脸,奸臣坏人则会被描画成白脸。后来,人们便将“唱红脸”比喻做好人,而将“唱白脸”比喻成当坏人。之所以说到这一点,是因为现在许多家庭中,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有的也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有时候,爸爸妈妈的“红白脸”唱的是同一个方向,对孩子的教育也是“统一战线”,当然这样的教育是可取的。但在有些家庭中,爸爸妈妈的“红白脸”却真的就是一个做好人,一个做坏人,这种从教育思想就“不统一”的教育方式,孩子也一定不会从中受益。

2009年9月25日的《楚天金报》上,就讲了这样一则因为父母教育不一致而导致教育失败的事例。晓亮沉溺于电脑游戏,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但对他的教育,父母之间却存在很大分歧。爸爸对晓亮很严厉,教育方式简单而粗暴;妈妈却对他有求必应,甚至可以说是纵容。有一次,晓亮因为上网打游戏逃了学,老师向家里打电话询问情况,妈妈竟然替晓亮撒谎说:“他生病了,正在家休息。”结果,晓亮对爸爸就异常冷漠,对妈妈倒还亲近一些。

就这样,晓亮的性格也变得越发暴躁起来,他看惯了父母的“这一套”,因此他们教育他的话他压根就当了“耳旁风”。直到后来,晓亮因为上网而和父母发生了争执,心急如焚的父母不得已竟然拨打了110报警电话。他们原本希望依靠这样的“狠招”能让晓亮迷途知返,哪知道,就这样的“招数”对晓亮却依然毫无作用……

教育孩子的确不容易,因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的思想、行为,并不能由我们所控制。作为妈妈,我们当然想要将孩子教育好,但我们一个人的力量可能并不够,所以我们需要联合家庭中另一个重要成员--孩子的爸爸的力量。

但是,借助孩子的爸爸的力量也不只是单纯地要求他“也要对孩子加强教育”就行了,我们一定要和他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保持一致。否则,就会使孩子变成晓亮这样,不但没有得到教育,而且在他的心目中,父母的权威没有了,家庭教育的效果也大打折扣。鉴于此,我们该改变原有的那种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要联合孩子的爸爸,一起积极寻求一种更新更好的教育方法。

与孩子的爸爸一起研究商讨教育方式方法

教育孩子要讲求“爸爸妈妈双方教育合力”,所以我们要选择适当的时候与孩子的爸爸一起坐下来,就我们的孩子的特点来一起研究商讨教育的方式方法。首先我们和孩子的爸爸都要对自己过去的教育思想与行为进行一下反思,看看之前的教育有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对于已经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及时检讨并尽快纠正;对于一些隐患,我们则要争取通过努力尽早消灭它。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保持一种谦虚的态度,不要强硬地将自己的意见强加到孩子的爸爸身上;也不要没有主心骨,一切都听从孩子爸爸的安排,双方要商量出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子方案。另外,如果自己父母的教育方法有可取之处,也可以拿来借鉴。

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与孩子的爸爸闹矛盾

如果我们和孩子的爸爸产生了教育分歧,我们不要立刻当着孩子的面就展开争执,否则孩子也会变得迷惑,不知道究竟该听谁的好。我们可以暂时先退让一步,并尽量冷静地劝说对方先暂时停止对孩子的教育。之后,我们再私下里进行协商,寻找更为合适的教育方法。

别在孩子面前数落孩子的爸爸

和孩子的爸爸保持“教育统一”不仅体现在与之面对面的时候,也体现在当他不在面前的时候。此时,我们不要对孩子说类似于“别听你爸的”、“你爸爸的话不对”、“他就是瞎说”这样的话。我们该帮助孩子的爸爸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并要提醒孩子听爸爸的话,同时我们还要尽量给他讲明白道理,让他知道我们为什么要这样教育他。

配合老师的教育,避免“5+2=0”的负效应

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孩子在学校里跟着老师学习了5天,知识、思想、行为有了一定的基础;然而星期六加星期天,在家里待两天他就将学校里教的东西全“丢”掉了。原本孩子在学校里学会了尊老爱幼、团结友爱,学会了自己动手、辛勤劳动,可一回到家,我们就将他“供”了起来,吃喝随便,玩乐随便,我们帮他做好一切事情;我们甚至会将老师教过的东西再按照我们自己的理解再教一遍。

结果,老师5天的努力全都白费了,孩子原本该在教育之下得以成长,可现在他却陷入了教育混乱之中,反而变得毫无长进--不良习惯依旧存在、良好素质总也培养不出来。这种“5+2=0”的教育负效应现在已经普遍存在于我们的家庭教育之中了。

曾经有一位记者在公交车上看到这样一幕:妈妈和孩子一人坐了一个座位,一位老人上了车,妈妈使劲搂着孩子的肩膀,并说:“好好坐着,这么多人挤着你怎么办?”

后来,记者将这件事讲给一位小学老师听,结果这位老师却根本毫不惊奇,她说:“不就是‘5+2=0’吗?现在这种现象太普遍了。之前我们在学校教育孩子们要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告诉他们小学生不要穿奇装异服。可转过天来,周六我去逛商场,一眼就看见了我们班上的两个小女生,不仅脸上涂抹着浓妆,衣着打扮也根本没有学生的样子。现在很多学生都是在学校里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可一回到家立刻就变了个人。如果我们的家庭不配合学校的教育,学校教多少东西也是白费啊!”

这位老师所说的,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呢?难道我们希望孩子变成这种“两面派”吗?很多妈妈虽然认同学校的教育,但同时却又不舍得放弃自己的教育方法,而且有的妈妈会觉得现在孩子在学校上学那么“苦”,好容易回家了还不好好休息一下,而且家里又不是不教育,学校的教育又不一定那么贴切……种种考虑之下,我们可能自己就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分成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区域,而且还互不相干。

曾经有研究显示,孩子在13岁之前,确切些说,是在4-11岁时,正是一个人的性格形成时期。如果孩子一直处于这种“5+2=0”的教育状态之下,那么这个教育就是无效的,而且孩子也不知道会变成怎样。所以,这样的教育也是一种误区,我们该改变自己的心理,不要让自己成为教育的“破坏者”。

本文由金妈妈谈谈育儿原创,欢迎关注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