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校点赞。湖南城市学院党委宣传部: 9月19日凌晨,该生在网络微博以“贵州省省草王英俊”网名,在网络上发布“爱国是不可能爱国的,老子一辈子都不可能爱国”、“都他妈大学生了还爱国,我看你就是蠢货”等辱国言论,遭网友举报。益阳市有关部门和学校进行核查,查实了网名“贵州省省草王英俊”的为我校土木专业新生王栋,王栋对所发错误微博言论供认不讳。又查,2018年9月9日入学以来,多次在学生宿舍发表辱国言论,且不听同学劝阻,并对同室同学爱国言论冷嘲热讽。鉴于王栋散布辱国等极其错误言论,影响极坏。根据《国家招生考试规定》及《湖南省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实施办法》有关条款,《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章第九条和《湖南城市学院学籍管理规定》(湘城院发〔2017〕91号)第一章第二条之规定,经学校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取消王栋入学资格。

类似的“奇葩”特别多。 厦大“洁洁良” 精日言论+学术不端。本科曾获国家奖学金、校级奖学金共计15项,荣誉称号共计12项,“洁洁良”的履历,可以说是很光鲜了。

相声博士,站无站相坐无坐相,目中无人。

占座博士,有知识无修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缺失。

1.社会环境日趋复杂,对礼仪教育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迅猛,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环境急功近利的风气严重影人们的价值取向,名利的诱惑对“三观”塑造中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心理挑战,很多学生心理浮躁、急功近利,无法静下心来踏实学习、磨练专业技能,甚至有一部分人不惜投机取巧,幻想一夜成名。

2、家庭礼仪教育缺位,错失了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机。家风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的风格。目前大学生以90后的独生子女为主体,且大多数来自经济较富裕的家庭,他们身上以自我为中心,不讲礼仪的唯我独尊意识尤为突出。受大环境影响又对人文学科兴趣匮乏,忽视道德水准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体现在人际交往方面,则会出现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及服务他人和社会的意识较差的倾向。

3、学校升学率压力,忽略学生教养修为。竞争激烈的专业领域 “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残酷丛林法则,学生们普遍具有开放、自由、特立独行的个性。在小学就开始奥数学习,在初中开始为择校上高中提前学习高年级知识,到高中更是在高考“指挥棒”下翩翩起舞,整个学校师生为之疯狂。哪有精力时间去琢磨教养学习和研习。

我国古代“小学”教育情况是怎样的呢?

我国古时候,一般8岁入小学,学习的内容,如朱熹《大学章句序》说:“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 朱熹说:“学之大小,固有不同,然其为道,则一而已。是以方其幼也,不习之于小学,则无以收其心,养其德性,而为大学之基本。及其长也,不进于大学,则无以察夫义理,惜诸事业,而收小学之成功。今使幼学之士,必先有以自尽乎洒、扫、应、对、进、退之间;礼、乐、射、御、书、数之习惯。俟(等待)其既长,而后进乎明德、新民,以止于至善,是乃次第之当然,又何为不可哉?”

当其幼小的时候,不学习小学,那么就不能收拢他的放纵之心,培养他的德性,而作为大学的根基根本。对于幼学之士,必定先尽量地让他学会洒水、扫地、待人、接物等事情,做好礼、乐、射、御、书、数这些教育内容的基础训练。小学之教育,有“立教”、“明伦”、“敬身”为“纲要”。一“立教”。立胎育保养之教。立小大始终之教。立三物四术之教。立师弟授受之教。二“明伦”。明父子之亲。明君臣之义。明夫妇之别。明长幼之序。明朋友之交。三“敬身”。明心术之要。明威仪之则。明衣服之制。明饮食之节。

现代社会怎么办?

社会发展到今天,后工业革命时代,马上面临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科学技术教育已经成为社会主流,唯有一技之长,才能掌握核心竞争力,获得不败之地。“科教兴国‌”是我们确定的基本国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绝对无可厚非。但,绝不可忽略了人文教育,教养缺失,道德低下,只会成为社会的包袱,不会创造出真正有利于社会和人类进步的东西。只把科学技术作为发展物质文明的手段,神化科学,造成信仰危机、拜金主义,不是人类社会真正需要的科技精神。只有从娃娃抓起,从中小学生抓起,才不至于到了大学才突然发现,我们似乎忽略了什么。悔之晚矣。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