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微博各大平台被《悲伤逆流成河》刷了屏,

不知道有多少少男少女还沉浸在安妮宝贝和郭敬明制造的这个“青春文艺毒药”里。

还记得上高中的同桌,每个月都要去买一本连载的落落的书,

即使那时大家都没什么零用钱,一本就十几块,她还是买的那么义无反顾。

有一天她买了本《悲伤逆流成河》,

我一直想看,因为这个名字在,因为在那种操蛋又带点伪文青的年纪,

我们总是想把自己的情绪夸张化,

一旦感觉到有些难过,

就觉得“悲伤逆流成河”……

这是习惯夸张和内心有些缺爱的少年们很难跨过的一道坎。

几乎所有关于《悲伤逆流成河》的夸赞都是关于“校园霸凌”了,

并有很多人夸大其词地说了句,

“这是国内第一部关于校园霸凌的影视作品”,

我想说这是认真的吗?

是不是忘了《罪途》呢?还是压根没有听说过呢,忘了的可以了解一下。

这是今年5月份刚上映的网剧,

也同样刷新了小青蛙对网大剧的看法。

《罪途之死亡列车》,《罪途之救赎代价》,《罪途之正义规则》,

表面上看这三部剧有些像是悬疑探案,

事实上刚开场的剧情确实是很像。

你甚至觉得可能会有一种在看《东方快车谋杀案》的错觉。

但是如果你以为这部剧仅仅是这样那就太简单了。

2005年,一列绿皮火车因暴雨引发泥石流而被停在半路。

一节车厢中的八名乘客,全部陷入了不明原因的昏迷当中。

调查结果则更让人心惊,其中一位乘客已经成为了冰冷的尸体……

而剩下的七名乘客全都做了同样的梦:

梦见一个全身布满鲜血的少女——

随着警察的询问,

发现这几个人全部都跟十年前的一起少女命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事情回到1995年,一个名叫徐囡囡的13岁女孩在校园遭受霸凌……

这就不仅仅只是打着“校园霸凌”的擦边球卖着狗肉了,

而是确确实实的对一起校园霸凌做起了深入调查。

如果这都不算国产影视作品的关于校园霸凌的揭露,

这算什么呢。

再来回到影片《悲伤逆流成河》,

这是落落的第二部作品,第一部是2015年上映的《剩者为王》。

豆瓣评分5.7。

没想到2015年彭于晏还在主演着郭敬明文学的青春文艺爱情片,

现在2018年已经上升到被姜文导演称为“身体比希腊雕塑还美”的肌肉美男了。

影片比小说显得要阳光一些,

并没有小说写得那么黑暗和病态,这是院线和审查送给观众的一份礼物。

青春、阴郁少女、病态家庭和阳光少年是标配,

但故事也一如既往的没什么内容,仅剩的可供大家讨论的“校园霸凌”话题,

也仅仅成为商业炒作的宣传点。

“宣传打着校园霸凌的幌子,又把我骗去看了。”

但是在实际影片中,

又让这个引人深思的“校园霸凌”成为一个噱头,

就像是一个完全格式化的进程,情节注水太严重了,演员表演和剧情太缺乏实感。

一句话概括就是:“无病呻吟”;也可以说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男女主角在影片中完全像是在念台词,

而且台词写得好像完全就是照着书中念一样,还是书面用语,

没有哪个正常人对话是这样子的……

太尬了!好像下一步就要改变世界一样。

女主易遥的长相也不知道是小林允,还是小张雨绮,还是高壮版欧阳娜娜……

男主的长相大概是小吴磊吧。

但是这一波演员也是一致使用95后小鲜肉小花旦,

可以说是在年龄上做了高度还原,这一点给个好评。

豆瓣评分:6.0,

居然及格了?

看完这个评分有点失望,还有点小惊喜。

失望的是现在豆瓣的评分是越来越不公正了,

惊喜的是中二文青少年原来始终存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

每当影片上映从票房才能看出他们的存在。

就像是刘同的那本《谁的青春不迷茫?》,

原来不是时代变了少年就不迷茫了,迷茫一直都是存在的。

只是我们长大了,令我们感到痛和难过的事情再也不会影响我们了。

这个及格也有两个层面,

一是对于痴迷于郭敬明电影的小伙伴,

这部影片才算看出了一点味道,没有原著那么黑暗实在太友好;

二是对于郭敬明系列电影不抱希望的小伙伴来说,

这部影片已经足够“好”。

影片的男主名叫“顾森西”,

这也渐渐明白00后那么多文艺优雅的名字当年的父母都曾经被郭敬明、安妮宝贝式文学熏陶过。

在豆瓣有评论说:

“国产青春片不堕胎已经是有进步。”

但是在小说中女主易遥流产改成了得了性病,

也就是说原先的设定是有“堕胎流产”这样的情节的,

可能这两年国产青春片堕胎流产这样的情节已经烂大街了,

改成了前所未有的“性病”!

但是在影片中,女主一直反复强调自己是“处女”,

说实话,这种套路还在中二年纪的小男孩不知道还吃不吃,

在小青蛙这种年纪看来,还真不如堕胎流产了。

“我也想像别的女孩一样,用的卫生巾都是带香味的”这样的台词,

全中国大概也只有郭敬明的电影里能看到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