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风险偏好层面,短期看贸易争端对于市场的压力出现缓解,关税没有进一步增加(至少目前来看是这样),但这不意味着争端已经结束,未来仍然可能会有突发的情况对市场造成冲击。下半年市场大概率企稳上行,因为全球流动性有宽松的预期,外资也在持续流入,国内改革开放持续推行,减税降费逐步落地,加上对盈利和经济触底反弹的预期,再加上上周末中美元首达成经贸协议,都有利于A股走强。


下半年A股怎么走?飙涨行情能否持续?八大顶级私募机构火速解读


7月的第一个交易日,A股大涨喜迎开门红,单日市值暴增万亿,两市成交额达到1113亿。金风未动蝉先觉,在这轮行情开启之前,包括外资、私募、公募等多路资金早已提前布局。

首先是外资方面,北向资金6月不仅结束连续两个月净流出,更是单月累计净流入426亿,创2019年2月以来新高。

从公募基金来看,上半年货币市场基金缩水严重,受益于股市的上涨,权益类基金规模增长最为迅猛,不少基金公司更是凭借偏股基金取得规模大幅增长。

从私募A股信心指数来看,在6月落至年内低点后,7月再度回升至年内高位。并在经历连续2个多月的调整之后,市场指数逐渐明朗,不确定性事件逐渐消除,私募对于市场的信心也逐渐得到有效恢复。从私募排排网最新公布的私募仓位来看,高仓位私募的数量大幅上升,低仓位的私募基金数量大幅下降,近九成私募的仓位在5成仓及以上,该数值高达87.76%。此外,从私募信心指数来看,高达56.12%的私募对7月行情持乐观或季度乐观的观点。

虽然7月市场开门红,但是接下来行情将如何演绎,私募观点各有不同。谨慎派认为经济数据尚未全面好转,A股牛市根基还需继续夯实,但也有乐观派认为,外部矛盾逐步缓解,加之A股估值处于历史地位,近期有望迎来一大波上涨行情。

后市继续红火,还是暴涨行情昙花一现?重阳投资、清和泉、磐耀资产、星石投资、中欧瑞博、新富资本、证大资产、中安汇富等八大私募机构这样看后市投资机会!

1

重阳投资王小军:A股处底部区域,是大类资产配置最好的方向

去年市场大幅下跌,今年年初有一定反弹,五一后因为中美MY争端升级,市场又快速回调,最近两周才又企稳回升,整个的过程让我们觉得这波熊市的特点跟过去不一样。

以前历次熊市都是国内原因引起,比如2013年是因为实际利率上升和GDP增速的明显下行,再比如2005年熊市,是因为股改,非流通股一次性转为流通股。而此轮熊市除国内紧信用的因素,主要还叠加了外部因素,即中美MY争端。这个事情不是一个新鲜事,因为中美之间在WTO的框架下,以301调查为主的MY争端一起也没断过,实际上两国整体关系以前也没有大家想得那么好,现在也没大家想象的那么差,只不过A股市场的参与者,以前从未认真关注过中美关系,没有把它当成过股票市场的一个风险,所以第一次如此关注的时候,就出现了过度反应,而这也让A股去年底跌到很极端的程度。上证综指的估值跌到了比历史上几次熊市最低点的估值水平还要低的程度。沪深300估值也是接近历史低点,中证500、创业板更是明显创历史新低。而熊市中最具代表性的券商板块,PB估值更是明显低过历史上历次熊市的低点,多支券商股跌破净资产,在香港市场就更低了。每一轮熊市都有个最低点,物极必反,所以当今年年初,国内紧信用和中美MY争端明显缓解后,市场开始大幅反弹。

我们认为去年10月下旬和今年的1月初,是本轮熊市的最低点。虽然现在较1月初的点位有一定幅度的反弹,市场整体估值还是不高,目前上证综指的估值水平和历次熊市的最低点水平是一样的。对于长期资金,目前股票市场是较好的买入机会,而相对于固定收益市场、房地产等大类资产,A股还是未来一段时间大家配置资产最好的方向。当然,在目前的市场情绪下,大部分的个人客户对市场没有信心,权益类基金产品的销售并不火热。而每次到了非常好的投资时机,产品的销售是相对难做的,越是难做我们就越要去做,因为这才是正确的事情。

2

清和泉资本吴俊峰:投公司就是投未来,看好消费、医疗、科技投资主线

如何定调当前的市场?MY战不是我们能把握的,我们要关心的核心还是中国自己内部的问题,我们没法判断或者没法分析,甚至没法预测海外的冲突问题,但是只要中国内部不乱,正常的推进供给侧改革或者更加开放,我认为这个市场不会太差。

市场要走出确定的行情,一定是ROE要提高,这才是真正的东西。2018年走那么差,核心问题还是国内的问题,2018年去杠杆+MY战双重冲击,今年不太可能出现2018年很紧的情况。国内市场稳住的话,情况就不会太差。外部环境也好转,那更好。但是如果不好转,对这个市场也不会产生根本性影响。

A股现在的估值确实很低,整个PB已经跌到1.5倍,基本上与ROE相匹配了。我们可以看一下分位数,上证50、沪深300,处于将近20左右的位置,大概的意思是比最惨的时候高20%,他属于你的区间的下沿。意思就是反映悲观的东西,但是如果比你预期的要好,相应的弹性还是很大的。

对于市场的分析。第一,不要太悲观。第二,国内稳步的推进改革,包括比较宽松的环境,包括减税,未来市场往上走的概率挺大的。现在唯一需要等待的就是等待盈利数据,包括ROE往回升。如果这个数据出现了,市场往上走的概率就很大。

投公司就是投未来。站到这个时点投什么公司?一定要考虑未来五年十年,中国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我觉得有几个趋势是可以确定的,中国未来五年和十年会走到全球第一的经济体。趋势是怎么样的?第一,人越来越有钱,有钱的话,肯定消费会好。第二,人会越来越老,医药、制药行业,跟健康保健相关的也会越来越好。第三,科技越来越发达。比如说在十年前,我们站在五年前都没法想象我们现在的生活。可能未来五年、十年后,又出现什么新的技术趋势出来。至少现在来看,没法预测。但至少消费和医疗这个东西是比较确定的。

3

磐耀资产辜若飞:下半年布局估值不贵,景气度向上的行业

A股上半年三大指数演绎了大幅上涨后的冲高回落行情,完美地诠释了行情在绝望中产生,在乐观中消逝。本轮行情启动是多因素共振的原因,包括逆周期的政策、经济逐步企稳、内外资金的流入、估值洼地、汇率升值、MY战转向等维度导致。而回落基于政策的阶段性收紧、资金流出、汇率贬值、MY战转向灯多重因素发生变化。

我们在年初一直强调本轮底部上涨是基于逆周期的政策、经济逐步企稳、内外资金的流入、估值洼地、汇率升值、MY战转向等维度共振导致。在四五月份由于央行一季度工作经济会议导致市场预期的逆周期政策力度有所进减弱进而影响稳经济力度,加之部分宏观经济反复,并且MY战转向之后,汇率和外资流入也发生了阶段性的逻辑破坏。

站在目前时点来看,我们认为除了宏观经济尚未见底之外,其他逻辑又被重新修复,一季度上涨的几方面逻辑依然存在,此外还叠加了全球降息预期。基于估值底部区域,及积极的政策托底,我们认为整体向下空间不大,但在经历第一波估值修复后,向上由于受制于基本面因素,下半年可能是一个震荡或者震荡向上趋势。

鉴于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我们建议布局估值不贵,景气度向上的行业,主要集中在 军工、医药、银行、可转债、科技等。

4

中欧瑞博吴伟志:调整进入尾声,仓位已提高至进攻水平

记得四月初跟投资者交流时,大家纷纷抱怨错过了一季度的行情,表示如果市场能够调整一下,会坚决上车。到了6月中旬,市场自高位调整了大约15%,这些投资者是否已经上车了?这些投资者是否把握住调整的机会及时上车了我不得而知,但根据多年的经验,这些踏空期待调整入场的投资者,大概率难以在调整低位上车的。因为,对于绝大多数投资者,无法判断上涨与下跌哪一个是趋势?哪一个是杂音?

展望后市,经济虽然有下行的压力,但还在正常轨道中运行,并且政策工具箱中可使用的还很多。资本市场的主动及被动去杠杆持续的时间及惨烈程度已经到了后期了,市场整体的估值泡沫已经挤得比较充分。在这种情况下,过分乐观与过分悲观都不可取。重温邓普顿爵士的名言“行情总是在绝望中产生,在犹豫中发展,在乐观中成熟,在疯狂中结束”。最悲观最绝望的阶段应该是在去年的四季度,目前阶段市场进入了犹豫期。

4月份开始的调整到了6月下旬应该进入了尾段,调整结束后市场阶段性的机会又将大于风险。针对这一阶段的市场特点,应对策略上还是可以相对乐观与积极一些。我们仓位在6月中下旬开始从平衡提升到偏进攻的水平。

5

新富资本:多重利好促进A股走强,科创板提升科技股风险偏好

下半年市场大概率企稳上行,因为全球流动性有宽松的预期,外资也在持续流入,国内改革开放持续推行,减税降费逐步落地,加上对盈利和经济触底反弹的预期,再加上上周末中美元首达成经贸协议,都有利于A股走强。

下半年来说通信、国产芯片、高端医疗、半导体、软件等科技板块值得投资者关注。目前来看,核心资产的估值性价比已经较低,资金或将获利减仓去寻找收益率更好的板块,而科创板的开板正好对相关板块有炒作效应,加之中报持续披露以及并购重组的政策落地,也会提升相关科技股风险偏好。

目前资本市场风险点在于中美经贸磋商仍有不确定性,宏观经济触底转暖的时间过长以及相关公司盈利大幅度波动。上半年私募经历了先加仓后减仓的过程,目前来看仓位保持在6成以上。

6

证大资产:A股环境总体宽松,下半年最佳投资窗口打开

各类转机在6月落定后,下半年A股环境将处于总体宽松的格局,A股或进入反弹窗口期。G20中美经贸磋商的缓和,对下半年A股行情构成系统性利好,推动风险阶段性释放,预计将给市场数月的喘息期。叠加企业中报空窗期、科创板推出等因素预期将对市场产生结构性影响。

我们判断不仅外资在7月预计依然能保持稳定的净流入状态,国内私募和个人等投资者也有加仓的空间和动力。相比债市、房市,A股的性价比仍相对较高,且驱动力的趋势更加清晰稳定,市场下半年最佳投资窗口或已经打开。前期受贸易摩擦影响较大,新兴成长方向估值压制较为严重的方向迎来修复性机会。

7

中安汇富:系统性机会不大,捕捉风险偏好变化和预期差造成的β机会

风险偏好层面,短期看贸易争端对于市场的压力出现缓解,关税没有进一步增加(至少目前来看是这样),但这不意味着争端已经结束,未来仍然可能会有突发的情况对市场造成冲击。但可以初步判断这一因素对于上市公司下半年盈利的不利影响在逐渐消除,卖方分析师调整2019年盈利将不再考虑这一因素。考虑到基数原因,大概率2019年Q2将成为上市公司盈利增速的底部区域。至于其他我们在之前月度报告里所提到的压抑风险偏好的因素,都正在逐步钝化。

尽管我们认为上市公司盈利已经进入底部区域,但无论从总需求角度还是从产业结构角度,盈利的系统性回升出现在2019年下半年的可能性较小。相对乐观的情况是低增速可以维持——这还没有考虑近期城商行的一系列事件可能导致的金融企业资产负债表对利润表的传导,工业、制造业盈利的增长状况更难以乐观。虽然整个市场看,盈利内生增长的动力不足,但是6月份证监会对于并购重组的松绑,可能将使得市场重新产生对外生盈利贡献增长的预期——这是2014和2015年曾经展现过的投资和交易逻辑。但一方面这个逻辑的实现需要有新的样板案例作为催化剂和规则锚定(通俗地说“告诉大家怎么玩”),另一方面目前尚未证券化实体资产的盈利能力恐怕与2014年不可同日而语,更何况之前形成的巨大商誉尚未有效消化。

从整体的估值水平看虽处于历史低位,但“冰火两重天”的巨大结构性差异仍然存在,一些行业和公司股价持续创出历史新高,而也有股票的价格甚至低于年初上证2440点的位置,估值差已经达到历史高位。如果均值回归是有效的,那么回归的方向将成为主要矛盾,到底是消费类公司和其他的头部公司向下还是其他的公司向上,抑或是同时发生?以目前的环境来看,如果没有新的因素来扭转这一局面,“物体将维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上文中说到的并购重组外延扩张会不会成为搅局因素,或者科创板开板后的“映射效应”是否能改变机构的配置方向,是需要观察而难以预判的未来。如果没有风格上的变化,希望市场整体估值的上升,需要更宽松的流动性支持。然而市场利率已经到达历史最低水平,A股的估值水平仍岿然不动,其他大类资产的收益率也在不断下行,总有一个是错的。发现其中的错误,当然也是投资机会的一部分,尤其对于中安汇富这样做宏观交易和产业贝塔为主要策略的公司。

8

星石投资江晖:科技长期向好 静候月明花开

从中期来看,伴随着结构性去杠杆,以及外部摩擦的反复,国内经济下半年依旧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但相应的稳增长政策也会贯穿全年,预计三季度政策将再度宽松。

长期来看,国内政策不仅着眼于中期稳增长,更注重制度变革,解决体制性问题。贸易摩擦使得中国面临的产业链问题愈加显性化,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配套制度改革已经刻不容缓。金融供给侧改革是未来几年的工作重心,而科创板将落实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是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新经济企业融资的重大改革。

当前资本市场风险偏好较低,整体估值水平也偏低,有利于寻找合适的投资标的。我们认为,现阶段更应该着眼于长期,把握成长空间大的优质企业。这类企业将存在于已经实现技术突破的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中,比如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医疗等。以新能源车为例,积极发展新能源车不仅能有效解决我国能源短缺问题,更能使我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而在目前电池产业链的各个核心环节,我国优质企业均有全球竞争力,有望充分享受未来1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