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时期,沔阳州(今湖北仙桃)的一位主管教育的正三品官员,名唤钱长玉,他在当地的官声极好,在家也算是一个温柔体贴的好男人,娶了一位相貌端庄、温柔贤惠的妻子,一时夫唱妇随,被传为美谈。然而有一天,也不知道是为什么,这个钱先生的老婆突然病了,腹痛难忍,肠鸣辘辘,这可让钱先生慌了神,心爱的娘子倍受病痛的折磨,而他一个主管教育的官员,根本不懂什么岐黄之术,遇到自家娘子病了,除了赶紧去找医生之外,其余的真是只有干着急。

钱先生找了好几位当地有名的医生,有的医生按照怒气伤肝来给钱夫人治疗,结果没什么效果。换另一个医生治疗,医生说是虫积,开了几副药之后,还是没啥效果。又换了一个医生,说是血积,喝了药之后,也是不见好转。

钱先生见夫人被这腹痛折磨的精神萎靡,着实心疼,可是连续请了三个医生,都没见到多大效果,真是心急如焚。也就在这个时候,手下一名官员说,上海华亭的李中梓大夫医术极其高明,又加上他近日就在沔阳附近出诊,何不请他来为夫人诊治呢?

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语点醒梦中人。钱先生立即备下礼物,前去邀请李中梓大夫。终于,李中梓大夫刚好准备回上海,却被钱先生请了去。李中梓一路与钱先生闲聊了一些,也顺便了解了一下前面几位医生的治疗方法。

李中梓到了钱先生府邸,一眼望见钱夫人腹痛的身体佝偻,腰背弯曲,那种疼痛可想而知,而且还有喘呼声。然后李中梓给钱夫人把了把脉,发现她的脉象是如弓弦一般硬,又如蛛丝一般细,李中梓斩钉截铁地说,钱夫人的疾病,不是肝郁,也不是虫积,更不是血积,而是女子疝气。

话音刚落,钱先生先是一阵诧异,毕竟女子疝气对于他来说,可是闻所未闻,但又听到李大夫说得如此斩钉截铁,心中疑虑倒也少了几分。李中梓似乎看出了钱先生得疑虑,语声不无温和得安慰他,并说,按照他开的方子,喝一副药就会有所好转,五天就可痊愈。

李中梓拿出纸笔,在纸上书写着一个方子:青木香、广木香各一钱五分,川楝子、木通、肉桂、茴香各一钱,当归、甘草各八分。写完之后,李大夫将方子交给钱先生,交代他赶紧去抓药,每天服药三次即可。果然,喝了第一副药,就没那么疼了,四副药喝完,疾病就痊愈了。

这事传到了当时给她看病的几个医生的耳中,他们不约而同的来找李大夫,虚心求教,也想了解一下李大夫是如何独具慧眼,看出疾病得真相的。李中梓沉思有顷,呵呵笑道,钱夫人得主要症状是腹痛肠鸣,除此之外,还有“身佝偻”和“气喘呼”两个体征,结合脉象是弦细,正好符合“脉急者,疝瘕少腹痛”的典型特征,所以便断定为女子疝气。

通过主要病症和脉象可以判断这个疾病的核心病机为寒凌肝脉,气血不足。那么治疗就应该通脉散寒。用青木香行气、解毒、消肿,为治疗疝气的要药,广木香行气止痛,川楝子疏肝、行气止痛,与茴香合用,理气散寒而止疝痛的作用增强,肉桂补火助阳、温通经脉,木通利尿通淋,当归补虚养血,甘草益气、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全方起到了温经散寒、补虚止痛的效用。

众人听了,无不对李中梓大夫高超的医术感到佩服。待众人散去时,李中梓别过钱先生,也好专心回去了。李中梓一路舟车劳顿,总算是回到了家里。可是,家乡又有不少人等着他。他回家换上一身衣服,呷了一口茶,便又匆匆而去。这做医生的,真是没有片刻闲暇啊!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