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金融改革,追求美好生活

  导语:

  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社会实践是学生的必修课,是“第二课堂”的重要形式之一,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金融发展格局与中国发展大势,充分体现我院“培养金融领袖,引领金融实践,贡献民族复兴,促进世界和谐”的教学使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同学们在实践中思考,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地方民情,在行走中增强智慧和才干。

  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发展、金融改革以及脱贫攻坚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结合时代背景,五道口金融学院本年度的实践调研主题为“聚焦金融改革,追寻美好生活”。

  今年暑假期间,金融学院组织九支实践支队分赴甘肃平川、甘肃渭源、广西巴马、浙江新昌、青海海晏、福建宁德、陕西西安、广东肇庆等地,深入基层,调研各地金融改革实际,为助力区域经济发展、贡献普惠金融政策设计框架提供智力支持,聚焦基层金融改革带来的美好生活新体验。

  

  第三篇 甘肃平川支队

  产业扶贫“授人以渔”,创业孵化激发活力

  

  8月29日至9月3日,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2017级金融硕士14位同学组成的实践支队,前往甘肃平川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围绕本次实践“聚焦金融改革,追寻美好生活”主题,甘肃平川支队在出发前就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金融产业结构等做了详细地文献资料梳理和学习,带着问题出发,有针对性地展开实地调研。

  从经济结构来看,平川原来以煤炭产业为支柱产业,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煤炭产业走向没落,平川过去几年的经济增长陷入停滞。面对艰巨的脱贫任务和经济转型发展任务,平川应该如何实现突围?在一周的时间内,支队同学通过实地参观调研、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

  

  “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走出深度贫困

  8月30日一早,支队来到复兴乡。复兴乡是当地的贫困乡,人口6000多人,2014年开始实施精准扶贫的时候,有接近一半人属于贫困人口,扶贫工作开展3年以来,贫困人口下降到只有1200多人,并且已经不再是深度贫困村。但复兴乡的7个村中,依然有4个是深度贫困村,但是产业扶贫的政策,让当地人对于顺利完成脱贫任务信心十足。

  复兴乡雨水充沛、耕地条件尚可,种植业成为当地扶贫的支柱产业。其中,马铃薯和大蒜是当地政府补助种植项目,政府给予农户种田补贴,专款专用,并且为农户免费提供种子,提高农户的劳动积极性,通过政府资金撬动农户主动脱贫。与此同时,复兴乡成立了农村合作社,以市场化的价格向农户回购各类农产品,收购完成后向市场出售,集中供应提高了合作社的议价能力。

  看到产业脱贫取得的成绩,支队成员欣喜之余,也有疑惑,特别是如何避免再度返贫问题。当地政府工作人员耐心地为同学们解答:稳定脱贫成果的核心在于产业支持和发展。

  当地通过建立产业园、合作社、土地流转等方式为农民增收。举例来说,马铃薯早种早收以避开收获高峰期,卖出好价钱为农民增收,另外通过马铃薯的深加工,如马铃薯粉的方式,提高马铃薯产业的附加值。

  产业扶贫就是要在“授人以鱼”这种直接奖励、补贴等方式之外,通过“授人以渔”的方式,让脱贫工作形成可持续的、自生长的内在动力。

  

  异地搬迁稳步开展,后续产业谋划在即

  8月31日,支队同学来到神木村的易地搬迁地点进行考察。支队在实践中了解到,当地实行的是整村搬迁,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41户615人,其他村贫困户13户62人,每户只需交1万元既可永久入住,但没有产权无法转让。此前拥有的土地可实行土地流转,每年拿分红。每栋房屋成本约为23万,两室四厅,远好于贫困户原先居住的房屋。目前140栋280户新房屋钥匙已交付到搬迁户手中,正在进行室内装修,完成村级文化广场和村委会建设,安置区幼儿园和敬老院也正在建设中。

  从产业上看,按照“一全两社三产业”的模式,未来将组建全体农民共同参与的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养殖专业合作社;依托神木头村地理环境优势,着力打造三个富民产业:一是以大蒜、藜麦、中药材、百合为主的种植产业,二是以生态、绿色散养土鸡、生猪、黄牛、黑毛驴为主的养殖产业;三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休闲避暑、农事体验、观光农业为主的旅游产业,使搬迁农户获得持续稳定的经济收入。

  

  创业互助孵化基地,为当地发展注入新动力

  9月2日上午,支队成员前往王家山镇进行参访。王家山镇依托红星伟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肉驴繁育基地和于大川村肉驴养殖小区,建立镇党群创业互助孵化基地,为贫困群众无偿提供养殖棚、启动资金、养殖技术等,全面落实党群互助创业。

  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创业孵化基地共带动4户贫困群众创业,养殖肉驴40多头,每户产驴崽5头以上,户均收益2万元左右。在帮助群众创业增收的同时,基地还从当年创业收益中,每年划出7%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2017年基地贡献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5万元。

  为了提升当地肉驴繁育养殖技术水平,镇上积极衔接东阿阿胶集团,派出技术骨干在镇、村开展肉驴繁育养殖技术培训。同时积极协调区畜牧局、区农技中心安排常驻技术专家,提供全程技术服务保障。

  据当地镇长介绍,下一步当地将通过建立牲畜交易市场和优质饲料基地,拓宽营销渠道、挖掘驴文化内涵、发展驴肉火锅、打造黑毛驴特色小镇等方式,延伸产业链条。在煤炭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的背景下,特色产业为平川发展注入了新希望。

  

  实践感悟:金融产业发展不足,转型升级任重道远

  通过对平川区的调研,甘肃平川支队的同学们深入复兴乡等多个贫困村县,实地探访了当地乡村建设情况、产业扶贫现状和异地搬迁安置进程,从产业、教育、社区建设等多个角度全方位地考察平川区的发展现状、探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产业结构来看,一方面,平川区部分县乡因地制宜地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并通过成立农业合作社的方式进行产业扶贫,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另一方面,煤炭等支柱产业的萎缩、脱贫任务的严峻、人口老龄化加剧等现实问题,依然困扰着地方发展,让人忧心。

  从金融产业角度来看,平川区金融体系较为落后,以地方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小贷公司为主。而且受到工业经济衰落影响,当地贷款不良率持续在高位,不利于普惠金融政策的实施,也为平川区的后续产业培育埋下隐患。因此对于平川来说,提高劳动效率,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仍然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