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搜狐网

前段时间,一个小女孩在抖音上发布了一条视频:

“妈妈被车撞死了,去医院晚了。”

看得我三观尽毁:自己最亲的人被车撞了,第一时间想到的竟是拍抖音?

比这更可怕的,是在这之后,竟出现了一系列“妈死求赞”的短视频,全部都是差不多年龄的小孩在模仿。

除了骂声一片,网友们都表示:

小孩心理都扭曲了,真的得重视现在孩子的三观教育了,病态的价值观。

抖音自上线以来,就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

有人形容玩抖音,是低头五分钟,人间过百年,足以看出,多少人沉迷其中。

可悲的是,有数据显示,85%的抖音用户,都是在24岁以下,基本上都是95后,以及00后,包括三四岁的小孩子,也都在短视频中,频频出现。

这让我想起了宁波天华小学一位班主任的话:

这个周末,我带着一年级的娃和学校同学户外活动,发现一有空,几个小脑袋就凑在一起看抖音!

娃还告诉家长,班上谁谁的抖音已经有多少多少粉丝了......一脸羡慕。虽然原先也知道他们玩游戏,但亲眼看到他们的投入,还是让我很震撼的。

跟我们语文课本里的《城南旧事》、纳兰性德词选真的距离太远了,而这些错综矛盾的不同文化,正以奇怪的姿态叠加在这代小孩的身上。

中国小孩,别再凡事抖一抖了,抖掉的,也许就是你的三观和未来。

01

知乎上有个问题,有哪些年轻人千万不能碰的东西?

有个高票的答案是这样的,“年轻人千万不要碰的东西之一,便是能获得短期快感的软件。它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偷走你的时间,消磨你的意志力,摧毁你向上的勇气。”

抖音的本质,就是以算法为内核的娱乐APP。你感兴趣的短视频,会以信息流的形式成百上千地推到你的面前。每次短短几十秒,你不停地刷,每一个都是你感兴趣的,缺乏自制力的人,一刷几个小时是常事。

朋友圈说的中了抖音的毒,一刷抖音三个小时,都是来源于此。当然,不止有抖音,还有今日头条、快手、火山小视频等等以精确的算法为核心的娱乐APP。

一个15s的视频,如何在最开始的几秒内吸引住你?刺激,搞笑,具备这几个关键词就足够。而为了吸引流量,能在15s内做出具备这些关键词的视频,除了能带给你1秒钟的快乐外,其他的所谓知识、触动、温暖,完全不可能有。

更可怕的是,不仅是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刷,和朋友聚会、亲友团聚的时候,我们的视线同样离不开手机!

于是,我们习惯性地漠视身边的亲人、朋友,只关注着小小的手机屏幕。

即使友谊渐行渐远,我们也选择不追回、不联系。

微信通讯录的好友越来越多,却连一个能好好聊天的人都没有。

据说,中国人平均每天要看手机大约三个半小时。

你有多久没有给父母打个电话,关心他们的健康?

你有多久没有和朋友促膝长谈,而不是在朋友圈互相点赞?

千万别等到某天一抬头,才发现自己的身边,空无一人。

02

湖南一位爸爸,下车后光顾着低头看手机,浑然不知自己3岁的儿子打开了车门。

男孩跑向了马路对面,而一辆大货车呼啸而过,男孩当场被碾压。

当这名爸爸丢掉手机前去施救时,早已无力回天。

江苏一位客车司机,一边开车一边低头看手机。

下一秒,一位骑车的老人被撞飞,当场死亡。

监控显示,这名客车司机,竟在短短的7分钟内看了39次手机。

克拉玛依一位男子,边走路边玩手机,不小心跌入4米多的深井中。

消防员赶来救援时,发现男子在井内一边疼痛呻吟,一边还在玩手机。

我们身边,玩手机引发悲剧的新闻还少吗?

英国《镜报》曾经报道说:

有近四分之一的父母,因为沉迷手机,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孩子处于意外事故和走失危险中。

有时候,疏忽就在几秒间,却会变成终身的遗憾。别拿生命当儿戏,别让手机变成伤人的利器。

03

有这样一个实验,叫“快感中心”。

将小白鼠放在杠杆的中间,左侧是食物,右侧是电击带来的快感。获得快感就得不到食物,得到食物就无法获得快感。最后,小白鼠反复按压开关来刺激自己的快感中心,废寝忘食,直到耗尽生命的最后一点能量。

沉迷抖音、快手、游戏、网络小说、无脑电视剧的你,像不像实验中的小白鼠。

为了获取短期快感,可以牺牲掉时间、精力、感情、以及向上的勇气。

《美丽新世界》作者赫胥黎说:人们会渐渐爱上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

当你遭遇到悲惨的事,第一时间想的竟是拍个抖音博关注;

当你不再和身边的人面对面谈天,而是将注意力全都放在手机上;

当你不再深度思考,只想刷15秒的短视频、玩30分钟一局的游戏;

当你越来越缺乏耐心,变成一个脑袋空空、活在虚拟世界里的人形机器......

一个人离废掉也就不远了。

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愿你我能学会自律,从虚拟的短期快感中挣脱,获得真正充实的人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