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们学习物理的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课前预习和准备阶段(复习旧课、预习新课,包括阶段预习和课前预习);听课阶段(学习最重要阶段);复习阶段(单元复习、课后复习、边学边复习);活学活用阶段。

  我们今天来说一下最后的这个“活学活用阶段”,此阶段可以说是学习物理的升华阶段,前面三个阶段学到的知识其实在某种情况上来说是不完备的、机械的、甚至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这三个阶段学的再好,如果在最后这个阶段不能做好,前面的学习也必将前功尽弃。

  最后的这个阶段其实就是知识的应用过程,而且绝不是死搬硬套的应用,而是灵活运用,把知识应用于生活中,从而使机械的死知识变成能从各个角度和方法去理解的活知识!那么,到底怎么才能做到我们平时一直说的“举一反三、活学活用”呢?只需要做到以下四点:

  1.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

  只有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后完成作业和练习,才能真正经历完整的思路过程、才能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独立思考的过程其实就是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意志力等优秀能力的过程。此过程中我们要做到:每节课后先复习、回忆所学知识后,再做练习和作业。这样的学习效率高。在做题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审题、弄清楚题意,要把题意多看几遍,看准确、想清楚、多深思、细琢磨。从而弄清楚物理现象的发展过程,已知条件以及要求。通过题目待求量和已知量着手,充分调动前期知识,寻找解题途径。还要注意解题过程一定要规范化、精确并快速解题,包括书写规范、整洁、步骤清晰,同时注意有效数字、符号、物理量单位是否正确,各种图和图像要整洁,从而保证做题快速。做完题之后一定要认真检查一遍,同时总结思路方法,积累经验。对于有的题要尽可能一题多解,从而触类旁通。

  2.跳出“题海”,精做、详做、细做习题。

  首先要保证做题的数量,突出质量。要懂得精做习题并不是越少越好。由于熟能生巧,所以必须深刻理解物理知识,掌握解题的技能、技巧,达到一定的重复度。不可忽视基本题,因为难题正是由基本题组合而成的,同时不要有专抠难题的倾向。要多做典型题,由于习题的典型性表现了它代表一种解题方式方法和知识规律的一个类别。所以多做典型题才可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同时要注意系统性,注意各部分知识的相互联系和知识结构,要形成整体。在做题时一定要兼顾不同类型、不同难度和知识覆盖面,从而形成真正的系统。

  3.正确对待难题。

  遇到难题怎么办?首先要弄清楚题意,分析物理过程、已知条件、待求量。然后通过联想,看其属于哪类问题,应该选用什么物理规律、概念、公式、定理去解答。此过程中对于回忆不起来的内容,一定要进行复习、记忆、理解。其次要多运用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法。当我们运用常规分析、综合方法不能解决问题时,可以从其他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多途径思考。可以顺向思考,由因索果,从已知到未知;可以逆向思考,由果索因,从未知到已知;可以横向思考,即用不同方法寻找思路,如极限思维法、比例法、等效法、割补法等。也可以纵向思考,看其是由哪些基本题组成。也可以从不同规律去研究,比如从力的角度、功能关系、动量角度去解答。

  4.多题归一、一题多变、一题多解!

  多题归一:即通过多个习题的解答归纳出该类型题的解题规律和方法。

  一题多解:即解答一个物理问题时从不同知识角度、各种规律之间相互联系,寻找多种思考路径,找到多种解答方法。解题方法越多越好。

  通过以上四种方法,中学生朋友们就可以在做题过程中跳出“题海”,提高学习物理的效率,从而使能力得到快速发展。

  中学生朋友们,养成对归纳总结反思的好习惯吧。为了美好的未来,加油!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