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实,关于中国古代到底是尚左(以左为尊)还是尚右(以右为尊)的问题,确实大多数人搞不清楚。“虚左以待”的故事,确实能让人误以为古人尚左。

中国古代到底是尚左还是尚右?国学爱好者:这篇文章讲透了

江西金溪明清古建筑

真知堂国学馆:

昨天写了一篇关于“三坟五典”的文章,文中谈到古代尚右的习俗,也引来了一些争议。一位不知名的网友对笔者所言不以为然,以为“以两汉三国论,文尚右,武尚左则有定论”。那么,是否真如这位朋友所言呢?古人是否真的尚右呢?则有了下面这篇文章。

其实,关于中国古代到底是尚左(以左为尊)还是尚右(以右为尊)的问题,确实大多数人搞不清楚。深究其原因,还是缺乏对此问题的深度探讨。笔者不揣谫陋,试为之论:

中国古代到底是尚左还是尚右?国学爱好者:这篇文章讲透了

古代厅堂陈设

关于古人尚左还是尚右的问题,看似无聊,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举例说明一下:我国古人居住的堂屋,就是今天的客厅。有客登门,主人要坐在进门的右手边,而客人则坐在进门左手边,不能乱来。那么,为什么有这个规矩呢?来源于古礼。

古代最好的房屋多为坎宅,也就是坐北朝南的住宅。主人坐在东边,故称“东道主”。这个东边就是进门的右手边。而客人进门后要从左边门而入,登堂入室,坐于西边。

但这个习俗并不能说明古人就是尚左。古代尚左还是尚右,还得从典籍中寻找答案。

中国古代到底是尚左还是尚右?国学爱好者:这篇文章讲透了

西周青铜器

天道尚左,地道尚右

最早关于”尚左尚右”的文章,出自《逸周书》。《逸周书》又称《汲冢周书》。和《竹书纪年》一样,此书乃晋太康二年得于战国七雄魏安釐王墓中的上古典籍。在存世的古籍中,除了甲骨文,此书最为古老。

《逸周书 武顺解》曰:“天道尚左,日月西移;地道尚右,水道东流。。。吉礼左还,顺天以利本。武礼右还,顺地以利兵。”

这里提出了“天道,地道,人道”三个概念,同时还指出“吉事尚左,武事尚右”。这或许应当是西周时期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的理论根源了。

后来的明清王朝在修建北京故宫的时候,把崇文门建在故宫之左,宣武门建在故宫之右,依据的也是“武礼右还,顺地以利兵”的原则。

中国古代到底是尚左还是尚右?国学爱好者:这篇文章讲透了

北京故宫

真知堂国学馆:

那么,除了《逸周书》和《老子》,先秦时代还有其他相关记载吗?有!

《礼记 王制》曰:“道路,男子由右,妇人由左,车从中央。”同书中还讲:“殷人养国老于右学。”注云:“右学,太学也,在西郊。”

古代男尊女卑,太学,则是古代最高学府。由此看来,殷商到周代或许是以右为尊的。

商周先秦,以右为尊

让我们去真实的历史中看看吧:

著名的“将相和”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赵国良将廉颇为古代名将。而蔺相如则本为宦者令缪贤的舍人,也就是大太监的门客。因为蔺相如完璧归赵,回国后赵王“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这事,廉颇可忍不了。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之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中国古代到底是尚左还是尚右?国学爱好者:这篇文章讲透了

将相和

赵国的官员位次以右为尊,看来没有问题。那么,秦国呢?

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制定了二十等爵位,其中“第十等左庶长,第十一等右庶长,第十二等左更,第十四等右更,第二十等是彻侯”,商鞅,白起等人都曾经做过左庶长。秦国以右为尊无疑。出土文物也证明了这一点:

著名的秦国杜虎符,铭文曰:“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

右符在国君手里,左符在将领或地方,右高于左是肯定的。

中国古代到底是尚左还是尚右?国学爱好者:这篇文章讲透了

真知堂国学馆:

只有楚国是与众不同的。

楚国的左司马高于右司马,左尹高于右尹,左军在三军中的地位次于中军,高于右军。

“楚人上左,君必左,无与王遇,且攻其右,右无良焉,必败。”《左传 桓公八年》

这和楚国以蛮夷自居,不与中国有关。

“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史记 楚世家》

孔夫子也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汉人和蛮夷的区别就在于汉人束发,蛮夷披头散发。汉服右衽,蛮夷之服左衽。所谓右衽就是衣服的前襟向右,汉人只有死者才左衽。这和蛮夷完全不同。所以说,楚人尚左,和他的蛮夷身份非常符合,恰好是东周华夏诸侯国尚右的反证。

中国古代到底是尚左还是尚右?国学爱好者:这篇文章讲透了

汉服右衽

东西两汉,右姓豪门

那么,汉代又是什么情况呢?

“于是孝文帝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位次第一,平徙为左丞相,位次第二。”《史记 陈丞相世家》

“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史记·田叔列传》

这或许就是那位网友说的文臣尚右了。东汉时代又如何呢?

“更始新立,三辅连被兵寇,百姓惊骇,强宗右姓各拥众保营,莫肯先附”,李贤注“右姓,犹高姓也”《后汉书 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传》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后汉书·张衡传》

这里新出现了一个名词,右姓。右姓和强宗连在一起,当为高门望族,这和历史上豪门都住在国都之右有关系。豪右一词,更是直截了当。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史记 陈涉世家》

看到没有,秦二世时期,服役的都是居住在闾左之人,右姓是不去的。所以,汉魏以后皇亲贵族也称为“右戚”,世家大族称“右族”或“右姓”。贬官被称为“左迁”。

看到这里,商周秦汉,我国古人尚右应该是是没有疑问了的吧?

且慢,不是还有一个“虚左以待”的成语故事吗?如果左不尊,为何要虚左以待呢?

中国古代到底是尚左还是尚右?国学爱好者:这篇文章讲透了

汉诸侯王墓

乘车尚左,与射礼有关

“虚左以待”的故事,确实能让人误以为古人尚左。那么,这个典故出自哪里呢?还是战国时代。

据说魏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为了迎接贤士,他“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这个车上的左位确实是上坐,《史记》写的很明白。这又怎么解释呢?

这得从“车右”说起。

古人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另有一人在右陪乘。陪乘叫做骖乘,又叫车右。而兵车情况不同。主帅居中,御者在左,车右为有勇力之士,负责护卫。《诗经 商颂》曰:“武王载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这个有虔氏就是商汤(武王)的车右。

普通兵车则是御者居中,左边甲士一人持弓,右边甲士一人持矛。车后步兵七十二人跟随。““兵车之法,左人持弓,右人持矛,中人御。”

中国古代到底是尚左还是尚右?国学爱好者:这篇文章讲透了

秦代铜车马

真知堂国学馆:

乘车尚左,与左边是弓箭手有莫大的关系。

射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一。射箭是士大夫必须学习的本事,后来成了射礼。古代天子分封,也不是仅仅以功劳,还得通过射箭的考试才能为诸侯。

“是故古者天子以射选诸侯、卿、大夫、士。射者,男子之事也。”“故天子之大射,谓之射侯。射侯者,射为诸侯也。射中则得为诸候,射不中则不得为诸侯。”《礼记 射义》

由于这个缘故,车右都是护卫,车左则为士,大夫,卿,诸侯的位置,所以乘车以左位为尊,这就是“虚左以待”的根本来历。

搞清楚了商周秦汉以右为尊,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古人尚左的言论呢?原因在于:

中国古代到底是尚左还是尚右?国学爱好者:这篇文章讲透了

射箭运动

北朝到两宋,以左为贵

中国后来又演变为以左为贵,从何而起,无从考据。东汉时期还是尚右的,而南北朝时期官职则左高于右。这或许和北魏建立北朝,本为鲜卑族有关系。后来代北周而统一中国的隋文帝杨坚,其家族历代仕于北朝,唐高祖李渊父子也是,所以极有可能约定俗成用了北朝尚左的礼仪。两宋时期也就延续了隋唐尚左的习惯。

后来蒙古族建立元朝,则改变了这个传统。《元史·百官志》载:“右丞相、左丞相各一员……统六官,率百司。。。”清人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成新录·左右》中写道:“科场,蒙古、色目人称右榜;汉人、南人称左榜。亦右为上也。”

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又改以左为尊。沿用到清朝。《明史》记载:“甲辰正月,初置左、右相国,以李善长为右相国,徐达为左相国。吴元年命百官礼仪俱尚左,改右相国为左相国,左相国为右相国。”可见朱元璋最初是尚右的,在朱元璋称吴王后,开始定下百官礼仪尚左,这种尚左的风俗一直沿用到清朝。这个原因应该和朱元璋反元,所以改元代尚右为尚左有直接关系。

读到这里,本文就结束了。中国古人到底是尚左还是尚右呢?其实正统的早期汉文化确实是以右为尊的。唐人王谠在《唐语林》中说:“人道尚右,以右为尊。”在尚左的唐朝,他算是一位有学识的儒者了。

剥茧抽丝,看见真相!如果你也喜欢中国历史文化,欢迎关注瓷器鉴定真知堂头条,谢谢你的关注和转发。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工作。

需要更多历史文化和文物鉴定知识和图片,可以百度瓷器鉴定真知堂,去笔者博客寻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