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号召全社会“铭记英雄,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

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在张家界这片红色土地上,当年人口不足10万的桑植,就有1万多人参加红军。无数父老乡亲前仆后继,以鲜血浇灌理想,用生命捍卫信仰。这些英烈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是张家界的骄傲,是我们加快实现“旅游胜地梦、全面小康梦”的力量源泉。

在市委宣传部指导下,主流媒体联合市委党史研究室开设 “张家界英烈谱” 专栏,集中报道60余位张家界英烈,缅怀他们的事迹,传承他们的精神。

地质学家:田奇㻪

田奇㻪,1899年2月出生,永定区西溪坪彭家巷人,土家族。曾就读崧梁书院、长沙省立一中,20岁时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在北大读书期间,因家庭经济拮据,靠亲友资助,勤工俭学,给出版社翻译国外科技资料,做排字临时工、当补习班教师等维持艰苦的生活。学生时代就被中国地质学会吸收为首届会员。1923年于北大毕业后,在北京、上海地质调查所当实习员、技佐。

1927年回湖南参加地质调查所的开创工作,后任技正、所长,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员、湖南大学矿治系教授。他对地质学术研究有突出贡献,1934年第一个获得“赵亚曾”地质研究辅助奖金1000元。1939年,率队勘查沅陵柳林汊金矿、凤凰汞矿、花垣铅矿、成效显著,获得“丁文江”地质科学奖金4000元。

长沙和平解放时,田率领地质调查所员工保护该所,使数万元仪器设备完整地归属人民。1949年10月1日,被邀请在北京参加开国大典。

新中国成立后,任地质部矿产司副司长、总工程师。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学术委员。1957年6月参加民盟,当选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代表中国出席苏联伯力远东地质会议,作了“中国震旦系”的学术报告,出任援越专家组组长,两次出访匈牙利。1960年起,负责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重大决策,两次被评为地质部全国先进工作者,并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

“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冲击,但他关心祖国矿产资源勘察利用,在困境中抱病写成《我国矿产资源今后勘察方向》《首钢铁矿资源》《重要矿产资源今后作法的建议》等论述,力陈海相成油和隐伏矿的重要性,为地质事业鞠躬尽瘁,表现了无私奉献精神。

田奇㻪献身于地质事业50年,一生著述甚多,已查到的有60多种。主要学术成就:在古生物方面,对化石石燕新科所属的发现和研究,有田氏石燕之称;在地质方面,首次查明并论述了中国的泥盆纪地质发展史、地壳变迁、古地理和古生物、沉积物的特性和分布规律等。发表地质学术和古生物科学论述60余篇,写矿产资源和地质调查报告百万字,在地质学界被称为“田泥盆”。

田奇㻪酷爱大自然,勇于实践,具有献身于发掘祖国宝藏和尽快填补中国区域地质空白的雄心壮志和顽强毅力。曾放弃了公费留学德国机会和湖南省建设厅出资留学美国的机会,潜心于地质研究工作,解放前数次拒绝到反动官方机构或买办企业中去供职。

1975年9月,田奇㻪逝世于北京,终年76岁。地质部称他“热爱社会主义地质事业,忘我地献身于地质科学。”

开国少将、商业部长:范子瑜

范子瑜,1914年出生于大庸县沿河街一个教师家庭,曾就读敦谊小学和县立第一小学。少年时积极从事童子军组织的革命活动。

1934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范子瑜历任中华苏维埃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大庸县店员工会常委、宣传部长,省革命委员会财政部巡视员、国有财产科科长、会计科科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供给部会计科科长、红二方面军供给部会计科科长等职。参加了湘鄂川黔苏区的反“围剿”斗争、山城堡战役及长征。1935年秋,在参加攻打津市、澧州、石门县、临澧县的战斗中,组织人员筹集到20万银元及大量物资,其中有对红军十分宝贵的100多箱药材和通信联络所紧缺的器材,为红二、六军团长征做了物质上的准备,并且财务管理有序,受到贺龙的表扬。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20师供给部会计科科长、120师独立1旅供给部部长、120师供给部副部长、晋西北军区供给部副部长、晋绥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兼供给部部长等职。1937年9月起,参与组织冀中河涧、齐会、陈庄、黄土岭战斗、百团大战和多次反“扫荡”战役以及开创晋西北、晋绥抗日根据地的前方后勤保障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绥军区后勤部副部长、晋南军区后勤部部长、西北军区晋南办事处主任、第1野战军第2兵团后勤部部长等职。1947年8月起,参与组织绥包、大同、忻州、集守、扶眉、兰州、河西等战役战斗的后勤保障。1948年12月,因工作成绩突出,他出席全军历史上首次后勤部长会议(又称军委后勤会议),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

新中国成立后,范子瑜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食品工业部糖业组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营房管理部副部长、部长。在8个月内,即完成新建营房1.3万间的任务,受到军委首长的高度赞扬。1960年10月,任总后勤部第二物资部部长。1971年11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部长兼中央财政经济领导小组成员。1977年12月,任总后勤部副部长兼物资部部长,分管物资、营房工作。先后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绿化委员会和首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等职。1982年12月至1985年3月任总后勤部顾问。1987年离职休养。

范子瑜长期从事部队后勤保障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担任国家商业部部长期间,在“文化大革命”的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为发展经济,保障市场供应,安排人民生活,做了很多努力,受到李先念副总理的肯定和赞扬。他是中共十大、十一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2年6月因病在北京逝世。

蹇先任、蹇先佛:长征中的姐妹花

红军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创举。在浩浩荡荡的长征队伍里,活跃着一批红军女战士,她们怀着对共产主义事业坚定的信念,走过万里征程,胜利到达陕北。蹇先任(贺龙元帅夫人)、蹇先佛(萧克将军夫人)姐妹艰难走完长征路,周恩来称她们为“长征中的姐妹花”。

蹇先任、蹇先佛,出生于慈利先一爱国开明人士家庭。兄弟姊妹7人,有4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其中就有蹇先任和蹇先佛。

1935年10月,蒋介石调集重兵,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和红二、六军团进行新的大规模“围剿”,根据地形势日益严峻。为了保存有生力量,任弼时、贺龙等开始策划战略转移。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从桑植刘家坪出发,开始长征。当时,蹇先任拖着产后虚弱的身体,背着刚出生18天的婴儿(贺捷生)踏上了漫漫征程。

长征抢渡澧水时,蹇先任用布带把小捷生绑在怀里,随部队到了河边,等到最后上船。刚到河中心,突然遭到敌机轰炸,时刻有翻船的危险。大家奋力划桨,终于强行渡过了澧水。此时,小捷生已经2天1夜没吃没喝。

红二、六军团进入乌蒙山区后,为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展开了惊心动魄的回旋战。部队常常从敌人的眼皮底下通过,为了防止小捷生过封锁线时哭闹暴露目标,蹇先任就用布带把她紧紧捆在胸前,再用衣服包住头。有时包得太紧、太久,打开一看,孩子的脸都变成紫色了。蹇先任心如刀绞,真怕小捷生离她而去。

红军队伍路过集镇、村寨时,抱着幼子行军的蹇先任常常引来群众特别是妇女们惊异的目光。热心的妇女把蹇先任拉到家中,烧热水给小捷生洗澡。当她们解开襁褓,看到孩子粉嫩的皮肤被屎尿浸泡得发了炎,有些地方都溃烂了,母爱被深深触动,不禁唏嘘落泪,对红军更加钦佩,更加信服。

1936年7月,红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甘孜会师,根据中革军委的命令,与红三十二军组成红二方面军。此时,长征途中一直分开行动的蹇氏姐妹,得以相聚。

长征中,宣传工作是女红军的主要工作内容。蹇先佛此时已身怀有孕,仍坚持发动群众,写标语,印传单。每天挺着个大肚子,回到营房就刻蜡板,油印文件,常常通宵达旦。她还善讲演,做“扩红”动员,曾经创下全军一次“扩红”20多人的最高纪录。

蹇先佛的孩子在红军过草地的关头降生。当时草地四周无遮无拦,连一顶帐篷都找不到,没有一处可供产妇分娩的土屋或毡房。闻讯赶来的萧克在附近找到了一处藏民放牧遗弃的牛场,就近挖了一些草皮,急忙整修作为产房。姐姐蹇先任赶来为妹妹接生。一个苦难的男婴就这样降生了。萧克给孩子取名叫“堡生”,意为在草地“土堡”里出生的儿子。从此,姐妹俩相互陪伴,怀抱婴儿,穿行于水草地,穿越岷山峡谷,通过天险腊子口,随军到达陕北。

参加长征的女红军3000多人,到达陕北的幸存者仅350余人。她们用女性特有的柔韧进行着殊死抗争,经受了比男红军战士更多的苦难,描绘了一幅幅悲壮的中国革命画卷。蹇氏姐妹在慢慢征途中的故事,成为长征中的传奇。

(中共张家界市委党史研究室 供稿)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