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下载华舆APP,浏览世界各个国家媒体的新闻资讯,且无需翻译】

鹿港与泉州隔海相望,相距不到一百海里。追溯历史,可以发现两地有着难以割舍的深厚渊源。

罗大佑的一首《鹿港小镇》让台湾彰化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风靡两岸。怀着无比期待的心情,捕舆者走进了“鹿港的清晨鹿港的黄昏”里,与几百年来两岸在这个港口小镇发生的故事重逢。

“蚶鹿对渡”,两岸直通

鹿港位于彰化平原西北端,其名字可追溯到十七世纪初期。那时,鹿港经常有鹿群出没,且又为临海的港口,故得名“鹿港”。从地理上看,鹿港与泉州隔海相望,相距不到一百海里。追溯历史,可以发现两地有着难以割舍的深厚渊源。

《蚶江海防官署碑记》记载“蚶江为泉州总口与台湾鹿仔港对渡”;据历史文献记载,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清政府正式诏设鹿仔港(鹿港)为正口,与泉州蚶江直渡,从此开放鹿港进入全盛时期,史学家称为“鹿港文化期”。彼时的鹿港舟车辐辏,郊商云集;随着两地的商贸往来,大量泉州人移民至此,鹿港遂成为台湾地区第二大城。脍炙人口的“一府、二鹿、三艋舺”中的“二鹿”指的就是鹿港,当时的鹿港与台南府、艋舺(今台北万华)几乎掌控全岛货物的出入。

鹿港小镇:文化的地标,乡愁的渡口

资料图:2018年6月18日,第十二届闽台对渡文化节暨蚶江海上泼水节举行。万名两岸民众齐聚蚶江古渡头,参与或围观中国独一无二的端午民俗——海上泼水。(图片来自中新网,其余图片未经说明均来自华舆)

“蚶鹿对渡”的历史渊源造就了鹿港与泉州的同根同源,如今在台湾鹿港依旧有着“小泉州”之称。并且移民将“泉州文化”全盘移嫁至此,造就了鹿港昔日商贸的繁荣和如今底蕴的浓厚。

漫步于鹿港老街,不时驻足看看广场上正在上演的傀儡戏,路边随处可见《鹿港小镇》歌词里“卖着香火的那家小杂货店”;在铺着红砖的古朴街市上喝一杯手摇茶或传统药草汤饮,感受熙熙攘攘的热闹;在背街狭窄曲折的“九曲巷”里追寻历史的脚踪,享受一个人的宁静。正如老街街口墙壁上印的一句话“无价的印记是人文历史的足迹”,在鹿港小镇的足迹也一步步印在了我的心里。

鹿港小镇:文化的地标,乡愁的渡口

鹿港老街广场上演绎的傀儡戏。(本文图片未经说明,均来自华舆)

“开基妈祖”,宗教直航

说到鹿港,就不得不提“天后宫”,歌词里“我家就住在妈祖庙的后面”中的妈祖庙指的应该就是天后宫。位于鹿港的天后宫创建于明末1591年,迄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这座天后宫是供奉湄洲开基妈祖神尊的庙宇,在台湾无数的妈祖庙中,鹿港的天后宫因“开基妈祖”而坐拥特殊地位。

天后宫的建筑规模为三进二院的格局,分为三川殿、正殿及后殿。由于天后宫坐落于早期贸易兴盛、文化荟萃的鹿港,故庙宇中的一梁一柱、木雕、石雕、彩绘皆出自于名匠之手,极尽华美,作品极富艺术价值。这里的各种雕刻和装饰也有着丰富的内涵,保留和传承了鹿港先民留给后代的期许与勉励。

鹿港小镇:文化的地标,乡愁的渡口

天后宫殿。

鹿港的天后宫庙门面对台湾海峡,远眺湄洲妈祖庙,对两岸的宗教直航起到了重要作用。2006年至2008年间鹿港天后宫连续三年举办千人湄洲进香谒祖活动;2009年鹿港天后宫妈祖首度与湄洲妈祖金身巡安兴化;2010年鹿港天后宫妈祖分灵圣母至江苏昆山慧聚天后宫。鹿港天后宫参与并见证着两岸在宗教文化领域交流的历史进程。

妈祖作为航海的守护神,是中国最有代表的民间信仰之一。海外华人祭祀妈祖,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不忘祖先,不忘根本。人们希望通过妈祖祭祀,将其扶弱济贫、勇敢无畏、不屈不挠的精神和百善孝为先的观念发扬光大,并把妈祖文化的精髓融入日常生活中传给下一代。

民俗文化,世代相传

鹿港民俗文物馆前身为近代显赫一时的台湾五大家族之鹿港辜氏家族的宅邸(台湾五大家族从北至南分别为“基隆颜家”、“板桥林家”、“雾峰林家”、“高雄陈家”和“鹿港辜家”)。文物馆完整保留了当时的建筑格局和室内陈设,从服装配饰、戏曲乐器、宗教习俗、饮食起居和书画文献等方面展示了鹿港的民俗风貌,典藏文物共计六千余件。

鹿港小镇:文化的地标,乡愁的渡口

民俗文物馆主体。

值得一提的是文物馆里的一座“古风楼”。古风楼约有两百年历史,是一座典型的闽南式长条形街屋,闽、粤地区又把这种建筑成为“竹竿厝”或“竹筒屋”,因为从空中俯瞰这种建筑呈平面细长形,并且大厅和房间与天井交错纵向延伸,宛如一节节竹竿串连在一起。“竹竿厝”大多出现在商业发达人口密集的沿海城镇,能够兼顾商住两用的功能。古风楼为“一坎三落两过水”的建筑格局,“一坎”指的是一间沿街店面(商用),“三落”指的是整个屋子由三个院落组成(生活起居用),“过水”则是院落间相连的侧厢房或回廊。

在古风楼里随处可见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院落里高高延伸的天井,天井里精心营造的花木,木质阁楼上镂空的雕花……一切都在静静诉说着古老的中国故事。就连古风楼的建材大多也是从大陆海运来的,如福州杉、唐山石、闽南砖等。古风楼里展示了清末家居用品,含括厨房、账房、洞房、书房、育婴房等,一桌一椅无不见证着人们生活起居的发展变迁。

鹿港小镇:文化的地标,乡愁的渡口

古风楼的中式内部陈设。

鹿港民俗文物馆不仅是鹿港民俗文化的活化石,更是两岸交流融合的缩影,同根同源的文化纽带将这个历史悠久的小镇与对岸紧紧相连。正如《鹿港小镇》歌词里所唱:“子子孙孙永保佑,世世代代传香火。”我想,任何一位客居他乡的中华儿女,都能在这世代相传的血脉里找到自己的故乡。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来源:华舆 撰稿/曹丽(台湾)

【浏览世界各个国家媒体的新闻资讯,且无需翻译】

苹果手机:「链接」

华为手机:「链接」

小米手机:华舆-小米应用商店

vivo手机:►【华舆】 - vivo应用商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