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收藏品行业越发火爆,导致很多商业巨头将目光放在收藏品行业上,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新一代收藏者,他们眼界开阔,出手不凡,并且开始频繁涉足国际市场。 大者如王健林、马云等等,纷纷构建自己庞大的收藏王国,小者如各个企业老板,甚至于个体商家,几乎都会在办公场所或家居中摆放书画作品等......

那么,在这个全民收藏的时代,收藏家与收藏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福羲国际拍卖公司执行董事吴仁骅告诉我们“收藏给我的乐趣就是买,不知道卖。因为我们过去受的教育,卖东西很丢人,尤其文人,怎么会卖东西呢,就这点事把我救了,因为我没卖,这东西就变得特别有价值。如果我边买边卖,就跟股票一样,赚不了多少钱。不卖,这是最好的方式。”

“买了还想买是收藏家,买了就想卖是投资者,收藏家与投资者实际上也就这点差距。”吴仁骅说,人的一生应有三重境界,收藏也是如此:

第一重是物质上的追求温饱的趋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是一种社会动力;

第二重是趋名,希望心情愉悦,表现为精神上有所寄托;

第三重是灵魂上的修行,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收藏品本不是生活必需品,没有绝对的刚需,是纯精神层面的消费需求,具有它固有的价值,至于其价格的感受会因人而异,完全取决于买家对它的认知度和渴求度,正所谓“喜欢就是价!”

我们知道其实讨价还价与买家的购买能力没有必然关系,身家几百亿的富豪依然喜欢大方地还价,价格越低越好,这也算是商人骨子里的本能和习惯,或许更多的是从中得到一种乐趣和满足。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