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影院有部香港动作片上映,质量奇差,豆瓣3.3分,好于0%犯罪、动作片,它就是《九龙不败》


豆瓣3.3,一代港片名导,怎么拍出这种垃圾?


为什么巴塞君要提这部片呢?因为可能没多少人知道,这片背后的导演,是那个专拍大尺度,挑战各种限制的人,陈果

豆瓣3.3,一代港片名导,怎么拍出这种垃圾?

1

说起香港导演,第一反应可能是王家卫、吴宇森、杜琪峰、王晶……但陈果之于港片导演,绝对是不可忽视的一位。

陈果从剧务做起,由场记、第二副导演、助理制片、一直晋升为第一副导演,一步一个脚印,与剧组相关的职位几乎都尝试过。

1993年,他的第一部处女作《大闹广昌隆》,没掀起什么水花。

豆瓣3.3,一代港片名导,怎么拍出这种垃圾?

《大闹广昌隆》

但到1997年,他用50万资金和别人废弃的胶片,拍出《香港制造》,一鸣惊人,直接摘得金马、金像两尊最佳导演奖。

《香港制造》有对社会的关怀,对97香港回归的复杂感情,是部奇特但精彩的青春片。

之后他执导的《去年烟花特别多》、《细路祥》,将这种时代特色在故事中进一步发酵,形成一个序列,即“回归三部曲”

豆瓣3.3,一代港片名导,怎么拍出这种垃圾?

《去年烟花特别多》

陈果讲一个时代的变迁,却不从大时代着手,只讲小人物,没有过重的历史感。

正如他自己所说,“故事本身是生活在这个城市里面的一些人,一些小故事,它不是那么波澜壮阔的大时代。”

豆瓣3.3,一代港片名导,怎么拍出这种垃圾?

《细路祥》

因为陈果有这样的创作特点,再加上他独立电影导演的身份,“草根导演”的标签名副其实。

之后拍摄的《榴莲飘飘》、《香港有个荷里活》,再次迎来题材和尺度的进一步突破。

这两部片,故事离奇荒诞。

豆瓣3.3,一代港片名导,怎么拍出这种垃圾?

《香港有个荷里活》,男主被砍手后接错手,变成两只左手

陈果此时的创作,是真真正正在突破禁忌,大胆夸张,主题故事无一不是离经叛道。

因此他总在各种危险边缘试探,一半故事发生在东北的《榴莲飘飘》,陈果去东北拍摄根本没向国内提交申请,直接受到国内警告。

豆瓣3.3,一代港片名导,怎么拍出这种垃圾?

《榴莲飘飘》

他搞独立地下电影,拍想拍的东西。生猛、刁钻,无可取代,那时候的陈果,称得上香港电影怪才。

2

但巅峰不能永远保持,如今的陈果,水准疯狂下滑。

他评价最高的,始终是他最初几部。北上拍片后导演的作品,大多不堪入目,尤其是商业片。

带恐怖悬疑元素的《谋杀似水年华》,听着像陈果擅长领域吧?

豆瓣3.3,一代港片名导,怎么拍出这种垃圾?

他处女作就是恐怖题材,拍《饺子》更是拿着杨千嬅、梁家辉的豪华阵容,拍得令人印象深刻,不是单纯吓人。

豆瓣3.3,一代港片名导,怎么拍出这种垃圾?

《饺子》

结果这次想搞个更商业的,不仅用杨颖和阮经天主演,还把蔡骏小说改了个乱七八糟,恶评如潮,豆瓣评分3.8。

豆瓣3.3,一代港片名导,怎么拍出这种垃圾?

现在上映的《九龙不败》更是典型不匹配,让陈果执导犯罪动作片,谁想出来的天才点子?完全是给他出难题,还不给台阶下啊。

豆瓣3.3,一代港片名导,怎么拍出这种垃圾?

就算张晋主演,外行导演拍出来的动作戏也很渣。甚至最后警匪片还拍成了魔幻片,“九龙不败”真的出现一只九头龙??


豆瓣3.3,一代港片名导,怎么拍出这种垃圾?


商业创作失败也就算了,就连号称十五年后完成的《三夫》,相比前两部也大失水准。

豆瓣3.3,一代港片名导,怎么拍出这种垃圾?

虽然《三夫》的曾美慧孜和《榴莲飘飘》的秦海璐有两分相像,都因主演陈果电影拿下影后。

但曾美慧孜更拼,完全按照导演指示,成片只剩导演的痕迹,演员成了工具。

豆瓣3.3,一代港片名导,怎么拍出这种垃圾?

故事隐喻和表达,也太急切直白。

能看出来,陈果很用力,但可惜质量不行。

因为他没变,但他也变了。

3

陈果没变,是他总在创作同主题的电影。

当他脱离这个话题,稍微进行新尝试就逃不开失败。

像《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同样是他爱用的套路,只是叙事稍有不同,最终沦为烂尾失败品。

豆瓣3.3,一代港片名导,怎么拍出这种垃圾?

这也是多数导演面临的共同问题,想复制过去高光时刻,但最终发现,过去已经是巅峰。

就像冯小刚,想拿《私人订制》复制《甲方乙方》,片子糊了。想拿《手机2》复制《手机》,结果大家也知道,人直接拍没了。

豆瓣3.3,一代港片名导,怎么拍出这种垃圾?

《手机》

本来导演必会历经创作的衰退期,就说国内国外,有几个导演能保证部部杰作,没两部扑街的?看看萎靡的第五代就知道了。

陈果失败的第二个原因,是他也变了。

北上后,搞出来的《谋杀似水年华》和如今上映的《九龙不败》,明眼人不看电影也知道是垃圾。

豆瓣3.3,一代港片名导,怎么拍出这种垃圾?

陈果真不知道?不见得,只是没办法,要搞钱。独立电影人,搞艺术片没法糊口,继续拍片也要钱。不拍点烂片挣钱,日子怎么过?

电影一直是个烧钱活儿,除非家底殷实,家里有个矿,否则不可能只拍自己想做的艺术。

尤其是陈果热衷的禁忌题材大尺度,拍出来别说商业成功,上映都是个难题。艺术商业平衡,这辈子不可能了。

导演也不是神,你看以王家卫在文艺青年心中的崇高身份,他都出来监制《摆渡人》,还要在微博说“摆渡人渡人渡己,我喜欢”了。

豆瓣3.3,一代港片名导,怎么拍出这种垃圾?

王家卫也低下身段,恰这一口烂饭,同是香港导演的陈果,拍个《九龙不败》,可以理解。

豆瓣3.3,一代港片名导,怎么拍出这种垃圾?

但可叹的是,他的《三夫》也成对自己的拙劣模仿,只搞一些大尺度空前突破的噱头,电影本身不怎么行。

创作枯竭,为钱拍片,这些事情对导演来说并不奇怪。但发生在陈果身上,还是令人感叹,毕竟他曾拍出过那么猛的电影。

可惜,最大胆、最反叛、最具独立精神,创作力最旺盛的陈果,只活在过去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