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春夜,我极其容易地就想到诸多诗词,从“多情只有空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发出联想,便有“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再到后来越发不可收拾,脑中大量诗词迸溅,“只知解道春来瘦,不道春来独自多”“春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就如,孩提时家长便教小儿读背诗词,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幼子摇头晃脑,不明所以,多年之后站在山顶,忽然想起很久以前站在亲戚面前表演的诗词节目,此情此景,唤醒记忆深藏,又融会河山之景,忽然之间感受到诗之妙。

我的诗词启蒙要追溯到多年前的一个夏季,那时在亲戚家阁楼上翻出大量苏教版的诗词读本。前言写了一个故事,说一个夜行者在路上行走,神明在耳畔低吟:捡起地下的东西。夜行者照做,待天明时分打开口袋,是满满当当的钻石。

诗词便是这钻石,我们只管捡起它,多年之后发现它便是宝藏。

我们为什么要读诗词?

诗词书(图片 | 西祠胡同)

就如,孩提时家长便教小儿读背诗词,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幼子摇头晃脑,不明所以,多年之后站在山顶,忽然想起很久以前站在亲戚面前表演的诗词节目,此情此景,唤醒记忆深藏,又融会河山之景,忽然之间感受到诗之妙。

当时我并不管前言,只是将读本带回家,摘抄在写字簿上,仅感受诗词用字之美,没有通达解义。后来,学校发教科书,人人都得到一套诗词读本,而我已将其中大部分诗词囫囵吞了下去。再后来,通晓其义,运用在写作上,遣词造句间时常蹦出读过的诗词典故,醒悟到那前言故事的真意。

我们为什么要读诗词?

清 吴历《山水图》册之一 故宫博物院藏

然而期间最美妙的体验,并非写作的进步,而是心境与诗词的对应。反复咀嚼过的诗词,与个人思想是共存的,就如“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诗词展现的微妙之美时常在生活里浮现,与情绪紧紧相连。

在春夜,我极其容易地就想到诸多诗词,从“多情只有空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发出联想,便有“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再到后来越发不可收拾,脑中大量诗词迸溅,“只知解道春来瘦,不道春来独自多”“春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它们唤醒了我的罗曼蒂克情思,一切冷冰冰的事物皆化为柔水,从千年之前的春夜向我流淌过来。我因这股情绪而体验到生活最细枝末节处的美,它并非物质带来的欣喜满足,也不属于多巴胺的强烈刺激,它稳定坚实,牢牢守卫着向往真善美的心。

我们为什么要读诗词?

清 冷枚《月曼清游》 册之一 “围炉博古”

我们为什么要读诗词?

清 冷枚《月曼清游》 册之一 “踏雪寻诗”

我们不能不读诗词,这是我唯一想到如何回应“我们为什么要读诗词”的答案。我们不能,我们绝对不能让这些动人的语言沉寂,如晋代衣冠成古丘,消失在尘埃里,它们是鲛人泣下的珠玉,是明河影下的疏星,它们美得叫人泣血,又怎么能随随便便消失?何况,前人留下的著作只占他们创作的百分之一不到啊,我们又怎能,将剩下的遗珠抛弃?

我依然希望美的认知能够传递下去,它们从诗词中生发而出,探到更远的地带。人们带着嘲讽看一个正在读纳兰性德的少女,他们不知道平时挂在口上的“富贵花”出自他的《塞上咏雪花》——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人们带着不屑腹诽黛玉“小器”,却不知道这般心灵的女子,早就用一句“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回应了所有的轻视。

我们为什么要读诗词?

87版《红楼梦》剧照

我们为什么要读诗词?

人们见惯了饭桌上老男人吟诵古体诗的故事,却没有想到初中时为自己写藏头诗的男孩;看多了层出不穷的“古风歌词”,却没有去读真正以“风”为流的、从西周传下来的《诗经》;热衷于起哄、嘲讽的狂欢,将这个世界纳入脑中一角,不去思索,不去体会,然后轻描淡写地说,这些毫无意义。

我们为什么要读诗词?

清 吴历《山水图》册之一 故宫博物院藏

我们为什么要读诗词?

清 吴历《山水图》册之一 故宫博物院藏

我再也不问这个世界怎么了,而是想,我还能再做些什么?我依然愿意花大量的时间钻在生僻的宋词中,把无聊的闺情别怨再重读一次,依然愿意看某个不知名诗人留下的不知名篇章,依然愿意写受众不多的诗词文字,依然愿意将我热情泼洒在它们身上,让它们不要消失,不要沉寂。

当初启蒙时,我未曾想到那则前言中的故事会真正发生在我身上,而它现在确确实实在我的生命里闪光,犹如神的低吟。我找到那一套诗词读本,第一首便是张九龄的《感遇》: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于是一路下来,到今日,未有放弃。

我们为什么要读诗词?

清 王翚《山窗读书图》轴(上) 故宫博物院藏

我们为什么要读诗词?

清 王翚《山窗读书图》轴(中) 故宫博物院藏

我们为什么要读诗词?

清 王翚《山窗读书图》轴(下) 故宫博物院藏

我依然想教我的孩子读诗词,从“床前明月光”开始,可能他愿意读到《梦游天姥吟留别》,可能他只是停留在“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希望他能成为一个能够感知美的人。

作者:奇妙丸

编辑:戚彧卿

END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