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7年4月2日刘文西完成为人民币画的毛泽东头像。刘文西有幅观众最多的“特殊作品”,那便是第五套人民币里的毛主席像。


​痛惜!画毛主席的那个人走了


7月7日下午13点50分,黄土画派创始人、西安美术学院名誉院长刘文西,因病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去世,享年86岁。目前,西安美术学院已成立治丧委员会。

​痛惜!画毛主席的那个人走了

众家评论刘文西

吴作人(中央美院前院长,油画家):半生青山,半生黄土,艺为人民,传神阿堵。

启功(书法家):五体投地(观刘文西画展后的题字)。

陈佩秋(国画家):刘文西突破了中国画已有的审美格式,创造性地吸收了西方现代艺术的成就,特别在拥有了众多的劳动人民形象素材后,开拓了中国水墨画的新领域,成为中国人物画的杰出代表。

靳尚谊(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油画家):从黄土地中创造新的时代精神,文西兄是黄土画派的带头人。

方增先(中国国家画院院委,国画家):刘文西的艺术高峰,是勤奋垒起的;是速写垒起的;是采风垒起的;是不断深入生活,扎实苦练基本功垒起的。

李琦(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看到中央电视台播出《刘文西现象》后很兴奋,感到是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出了一口气。我认为,如果说战争年代,美术界与人民打成一片的代表人物是古元,那么,解放后四十年坚持走这条路的就是刘文西。刘文西是陕西的骄傲,延安的骄傲。

刘曦林(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刘文西先生展览时开了个研讨会,我开了个玩笑,说刘文西有几个不变:坚持画速写、坚持深入生活、坚持戴干部帽和穿中山装。

陈传席(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在“文革”之前,有四位画家对人物画的影响很大,这四位画家就是刘文西、方增先、黄胄和杨之光。刘文西和方增先影响比较靠前,刘文西的作品比较多一些,分量重些,但方增先写了一本书,他俩影响是各有高低。我觉得这四大家中,刘文西的影响是最大的。

成名作轰动一时,毛主席都说好!


​痛惜!画毛主席的那个人走了


刘文西自画像


1933年,刘文西出生于浙江嵊县的一个小山村,家里兄妹六人,刘文西排行老大。江南的灵气孕育了刘文西的艺术天赋,少年时期,读中学的刘文西,在美术课上第一次听到“达·芬奇”(当时的译名为“达文西”)的名字,刘文西便想:我们都是“文西”,他能成为大画家,我为什么不行呢?从此他便发奋画画。


​痛惜!画毛主席的那个人走了


沟里人


1957年,24岁的刘文西将毕业实习地选择在了陕北,在3个月的实习期里,刘文西背着包,在黄土地上走走画画,留下了数百幅写生作品。通过跟延安老乡们的接触和交流,刘文西听闻了许多毛主席当年的故事。


​痛惜!画毛主席的那个人走了


唱支山歌


一天,他在延河畔写生,见一位牧羊老汉赶着一群羊从沟坎上走来,头巾、胡子、皮袄、腰带,让他一下子联想到前几天看到的毛主席在杨家岭与老百姓交谈的照片,创作的激情喷涌而出,他的成名作之一《毛主席和牧羊人》就此诞生。画面中的老农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在主席面前侃侃而谈;而主席面带微笑、神情专注地倾听着,就连指间的烟灰都忘了弹。


​痛惜!画毛主席的那个人走了


刘文西1958-1962年所作《毛主席与牧羊人》


这幅毕业作品轰动浙江美院(现名中国美术学院),国画大师潘天寿看后,欣然为该画题词——“延安之晨”。1960年,该作品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毛泽东看后说:“文西画我很像,他是一位青年画家。”这句赞扬,极大地增强了刘文西的创作积极性。

画了一辈子毛主席,却从未见过本人!


​痛惜!画毛主席的那个人走了


1992年 陕北人

陕北高原的黄土地、高远的蓝天、淳朴的人民、丰富的民间文化,深深打动着这个来自江南水乡的画家。陕西是刘文西最爱的一片土地,三十年来,他去了陕北四十多次,跑遍了陕北所有的县,近十次在延安过春节,画了几千个陕北农民的肖像和上万张速写。


​痛惜!画毛主席的那个人走了


黄土地的老人


陕北的人民对于刘文西,有着一种莫名地亲切感,这种亲切感出自于他对这片黄土地的向往,更是出自他内心难以浇灭的热情。“陕北是来不够的,也是画不够的。”这是刘老常挂在嘴边的话。照片中的刘文西总是离农民很近,离黄土地很近,这也是他的画能打动人心的原因之一。


​痛惜!画毛主席的那个人走了


刘文西和腰鼓队在一起在陕北采风的时候,每天早晨8点出发,乘车要在蜿蜒曲折、寒风凛冽的山路上颠簸几个小时才能到达目的地。


刘老一生都在用画笔塑造陕北这片红色的黄土地,而毛主席的画像,更是成了他倾尽所有精力想要去诠释的一个主题。他用了50多年,追随着毛主席的足迹,走遍陕北。为了让画面传神,他会针对每一张照片,找到拍摄时的所在地反复走访,还原当时的景象。


​痛惜!画毛主席的那个人走了


刘文西和秧歌队员交谈


刘文西对毛主席无比崇拜,这份狂热影响到他的日常生活,一套浅灰色“基层干部”服装,从20岁穿到80岁,在任何场合看到他,都是这套行头——毛泽东在延安时穿的那种式样的衣服。


​痛惜!画毛主席的那个人走了


​痛惜!画毛主席的那个人走了


​痛惜!画毛主席的那个人走了


​痛惜!画毛主席的那个人走了


刘文西的妻子陈光健说他不愿意穿其他样式的衣服,就只爱穿这一套,在刘老眼中,这套衣服成了一种符号,甚至是一种座右铭,时刻提心着自己:创作要融入到生活中、深深扎进土壤才能作出真正的、属于人民的艺术。


​痛惜!画毛主席的那个人走了


刘文西和黄河船工交谈


“画了一辈子毛主席,但我从未见过他本人。”刘文西曾坦言,他所有作品,都是根据毛泽东照片所刻画的,虽显遗憾,却丝毫没有影响到他的领袖情结。

刘文西笔下的毛泽东风采:


​痛惜!画毛主席的那个人走了


毛主席指挥渡江图

​痛惜!画毛主席的那个人走了


刘文西 作品



​痛惜!画毛主席的那个人走了


刘文西 作品《东方》


为新版人民币画主席头像,轰动全国!

刘文西有幅观众最多的“特殊作品”,那便是第五套人民币里的毛主席像。


​痛惜!画毛主席的那个人走了


第五套人民币毛泽东像


1994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提出建议,在第五套人民币票面上统一用毛泽东主席头像。备选人物头像还有:孔子、庄子、李白、岳飞、李时珍等。最终,考虑到钞票上的人物老百姓越熟悉越好,这样又有利于防伪。最终,第五套人民币的人物形象选定为毛主席。


​痛惜!画毛主席的那个人走了


“标准像”依据的是解放初期毛主席在一次政协会上的照片

1997年3月,全国八届人大代表的刘文西正在北京开会,当时中国人民银行正焦头烂额地忙于设计第五套人民币。有个从中央美院毕业的工作人员,说在中国画坛,刘文西画毛主席头像,画的是最多的。于是,中国人民银行制钞公司的同志赶紧找到刘文西,请他为新版人民币画主席头像。


​痛惜!画毛主席的那个人走了


刘文西对着照片创作毛泽东像


刘文西对照一张1949年到1950年间的毛泽东照片,用放大镜仔细地看,再用素描的方式,花了一个礼拜的时间才画出来。之后,画像被交给全国范围内选出的10名技艺高超的刻板工人,分别雕刻,最后从中选出了最为精致的一个版本。


​痛惜!画毛主席的那个人走了


1997年4月2日刘文西完成为人民币画的毛泽东头像


对一名画家来说,虽然担任这项工作从经济利益上所得甚少,但刘老认为这却是实实在在为民造福、利国利民的好事,因为能从事这项工作本身就是一种荣誉,一种没有巨额奖金和奖章的荣誉。如今,人民币的流通,充斥着我们日常的生活,对于刘文西来说,人民币更像是一种信仰、对革命老辈人的缅怀、对未来祖国的期许……

刘文西笔下的革命先辈:


​痛惜!画毛主席的那个人走了


朱总司令在陕北

​痛惜!画毛主席的那个人走了


与祖国同在

​痛惜!画毛主席的那个人走了


春天


妻子眼中的刘文西,竟是个“倔老头”!

艺术界的恩爱夫妻有很多,刘文西和妻子便是其中令人羡慕的一对。刘文西的妻子陈光建也是位画家,两人相识于上海育才中学,后来一起考进浙江美术学院,潘天寿是他们的老师。毕业后他们一起来到西安美术学院,慢慢在西安美院扎住根。


​痛惜!画毛主席的那个人走了


刘文西夫妇


刘文西晚年患有严重的关节炎,手指已有些变形,但仍坚持每天作画,对此妻子也是心疼。刘文西说:“到了今天,我还是想画毛主席,画不厌的。”这便是刘文西对待绘画的倔脾气。


​痛惜!画毛主席的那个人走了


1962年8月,刘文西初试以没骨画法为夫人陈光健画像


在生活中,刘文西也是个倔老头儿。以前在学校住的是平房,有一天夫妻俩人晒太阳,妻子看到一旁的草丛里有个黑点,便指着黑点问:文西你看,这个黑点是什么?刘文西说:是个豆。


​痛惜!画毛主席的那个人走了


刘文西与妻子在一起

陈光建说:我看不像豆,像是个虫子。刘文西说:哪是虫呀,明明是个豆。陈光建说:你看你看,明明是个虫,你看它在那动呢!结果刘文西看了一眼,很不服气地说:动了也是豆!在陈光建眼中,丈夫可能就是因为他的倔脾气,才能在艺术上执着坚持,有了今天辉煌的成就!


​痛惜!画毛主席的那个人走了


黄河子孙


刘文西,

专注于表现生活在中国

这片土地上每个活生生的人。

不论是日理万机的领袖,

还是辛勤耕作农民,

他用极富生活气息的笔触,

还原了中国劳动人民

对于生活不息地热情,

不愧是人民艺术家!

愿刘老在天堂一切安好!


责任编辑:子曰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