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3岁的王青年老人,家住株洲渌口区接龙桥社区,曾参加过抗日战争、抗美援朝。1956年,王青年复原后,在雷打石从事医生工作,直到1988年退休。退休至今30多年,王青年一直默默为街坊邻居义诊,深得街坊的信任和称赞。

株洲渌口93岁老军医,默默义诊30年,还是一名“学霸”

15岁被抓壮丁入伍,跟随部队从长沙保卫战到抗美援朝

1942年,刚满15岁的王青年被国民党抓壮丁入伍,成为了一名医务兵,主要工作是运送前线伤员到后方治疗。长沙保卫战打响后,前线的伤员从湖南湘潭送到广东韶关疗养,15岁的王青年就跟着卫生专列从湘潭到韶关来来回回的跑。

株洲渌口93岁老军医,默默义诊30年,还是一名“学霸”

长沙失守后,部队转移到了贵阳,又到了遵义。到遵义后列车开不动了,他们就改用汽车组成的"五一运输站",到达广西和越南交界的镇南关,运送从缅甸战场受伤的中国远征军战士到后方疗养。这期间,王青年都是军队医务室的护士。

株洲渌口93岁老军医,默默义诊30年,还是一名“学霸”

1948年,他所在的国民党部队投诚起义。1949年8月,解放军来了之后,王青年被收容编入解放军41军122师366团卫生队当护士。1952年跟随366团奉命北上抗美援朝。朝鲜战争结束后,王青年跟着部队一直驻守在祖国南疆,直到1956年转业退伍。在此期间,王青年立三等功一次,并于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株洲渌口93岁老军医,默默义诊30年,还是一名“学霸”


株洲渌口93岁老军医,默默义诊30年,还是一名“学霸”

转业后到地方医务室工作,一干就是32年

株洲渌口93岁老军医,默默义诊30年,还是一名“学霸”

王青年1956年从部队复员后,被分配到株洲雷打石石灰厂从事医生工作。1959年,王青年调到雷打石瓷厂医务室工作,同年和夫人龙新元结婚,婚后育有一儿一女。1988年,王青年从雷打石医务室医生岗位上退休。退休后,他在雷打石和接龙桥社区两地居住,并开始了自己30多年的义诊生涯。

义诊30多年,看病分文不收,病人送的礼物也一一拒绝

株洲渌口93岁老军医,默默义诊30年,还是一名“学霸”

有了军队多年的从医生涯,王青年在治疗皮肤病和骨伤科方面颇有心得。即使难以根治的牛皮癣也被他治好过多例。住在王青年(接龙桥家里)楼上的邻居陈玉梅,今年85岁,是一名退休教师,她两个女儿在株洲市内工作,家里有一个保姆照顾她起居生活。陈玉梅右脚曾因摔断而植入钢板,天气潮湿的时候,脚就比较痛。王青年给她开了几副敷药,敷过之后疼痛就消失了。陈玉梅的保姆说,老人经常有各种小毛病,一不舒服她就回来找王医生。

株洲渌口93岁老军医,默默义诊30年,还是一名“学霸”

王青年在检查陈玉梅老人伤情恢复状况

所有找王青年看病的人,他都一视同仁、分文不收。便宜的药,王青年自己倒贴给人家用,比较贵的药,他就开处方让病人自己到药店去买。有时候,病人为了感谢他,送来礼品或营养品,他都一一拒绝。

健康而自律的生活方式,被儿媳妇称为“学霸”

株洲渌口93岁老军医,默默义诊30年,还是一名“学霸”


株洲渌口93岁老军医,默默义诊30年,还是一名“学霸”

王青年做的读书笔记

现已93岁的王青年,坚持每天早上5:00起床,做健身活动,上午做家务,并且每天坚持看4—5个小时的书籍和报纸,看到有关健康方面的资料,他都会做好笔记。王青年说:“现在的知识日新月异,要保持学习的状态,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而他儿媳妇则称自己公公为“学霸”。"株洲发布"记者采访的时候,他拿出两个笔记本给记者看,一本是纯手写的,一本以粘贴的资料为主。即使是粘贴的资料,有很多地方,他都用红色的笔迹标注了要点。

给年轻人的养生建议:不熬夜、少吃肉、多走动

王青年说:“腿是人的第二个心脏,多运动可以加速血液循环,对身体有好处,散步是比较好的运动方式。”他说,现在年轻人生活压力大,但也尽量不要老熬夜,少吃猪肉,多吃主食,多吃五谷杂粮,多吃鱼和瓜果蔬菜。

株洲渌口93岁老军医,默默义诊30年,还是一名“学霸”

株洲发布记者/吴彪焕 图/胡俊

编辑/豆芽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新闻热线:28681062

声明:分享要尊重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株洲发布”删除。

株洲渌口93岁老军医,默默义诊30年,还是一名“学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