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全面部署四川芦山抗震救灾工作时的讲话中引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旨在鼓励领导干部面对困难的时候,要凝心聚力,鼓起勇气,共克时艰,赢取胜利。张载在《西铭》中说:“贫穷卑贱和令人忧伤的客观条件,其实可以磨练人的意志,用来帮助你达到成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

领袖用典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领袖用典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越是在困难的情况下,越是要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舟共济的凝聚力,越是要鼓起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气神。

——摘自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全面部署四川芦山抗震救灾工作时的讲话,2013年4月23日

领袖用典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2013年5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四川芦山地震灾区考察,看望慰问受灾群众。

原文

领袖用典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富贵福祥,将厚吾之主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

——宋·张载

领袖用典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北宋一代理学宗师张载说过这样一句话:“富贵福祥,将厚吾之主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大意是:贫穷卑贱和令人忧伤的客观条件,其实可以磨练人的意志,用来帮助你达到成功。后人把句话化用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简单理解就是要成大器,必须要经过艰难困苦的磨砺。这句话要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用以鼓励自己在逆境中不放弃奋斗,激人奋进。

张载(公元1020-1077年)是北宋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人。那时候的横渠是个穷乡僻壤,张载虽有一些田地,但收入只够省吃俭用才能维持生计。但他不以为苦,每天闭门读书,如有所得,立即提笔记载。后来,远近许多青年学子纷纷慕名前来拜师求学。张载对于学生悉心指导,生活上也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与学生同甘共苦,共同进步。最终,张载贯通佛道儒三家,创立了“关学”,成为一代理学宗师。其实,张载曾经中过进士,先后当过几任地方官,但由于他敢于直言,触犯王安石,49岁就辞官回家,在家读书治学。张载在《西铭》中说:“贫穷卑贱和令人忧伤的客观条件,其实可以磨练人的意志,用来帮助你达到成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张载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很好地阐释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对于立志成才的人,无论什么样的环境都不会影响他刻苦努力的决心和行动,有时候逆境反而更能激发人的斗志。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可见,大凡能做出一定事业的人,必然能忍受常人不能忍受之艰难困苦,把苦难当作磨砺自己的财富,最终方能成就大业。

因此,对于个人而言,苦难未必是绊脚石,倘若运用得当也可以成为一笔人生的财富。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当国家面临灾难和困境的时候,如果处理得当,也会成为激发民众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凝聚人心的有效利器。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越是危难时刻,越能考验一个人的品性。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越是在艰难的环境中,越能见识领导干部为对党的忠诚度和为人民服务的决心和勇气。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经历由弱小到强大,由地下党到带领人民赢得抗日战争胜利到建立政权和掌握政权,无数共产党人都是经过了各种考验才赢得了今天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因此,我们党从来不怕困难,也不怕考验,我们的领导干部更是应该不畏惧艰难险阻和任何考验。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全面部署四川芦山抗震救灾工作时的讲话中引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旨在鼓励领导干部面对困难的时候,要凝心聚力,鼓起勇气,共克时艰,赢取胜利。

领袖用典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领袖用典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