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顧生嶽來說,幾十年大量的速寫不僅是鍛鍊造型能力,蒐集創作素材的手段,也是獲取創作靈感的最佳途徑,更是表達生活感受、抒發性靈情操的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作爲與顧生嶽相識半個多世紀的老同學、老同事、老朋友,美術理論家楊成寅認爲,顧生嶽速寫藝術的審美特徵,「是人物形象生活氣息極爲濃厚」——這與他長期對生活深入觀察體驗和直接寫生密不可分。

來源 畫家圈子

顧生嶽 /

1948年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1952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留校任教。歷任浙江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畫系主任、杭州市美術家協會主席、浙江畫院副院長、浙江人物畫研究會會長、中國工筆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顧生嶽初習西畫,後攻中國畫。擅長工筆人物畫、速寫。其工筆人物兼取中西繪畫而自成一格,洗練純淨,渾樸典雅,注重表現人物形象的精神內涵。出版有《顧生嶽工筆畫選》《顧生嶽速寫》《工筆人物畫探》等。顧生嶽是現代浙派人物畫代表人物之一。

學習速寫,顧生嶽是不可不看的。

他的速寫,影響了幾代人。

今天我們看顧生嶽的速寫,無論是舊畫還是新作,仍令人由衷讚歎,印象深刻。

速寫所謂的「活」,是指要活畫不要死畫,即在速寫時不要讓對象眼睛注視一點,一動也不動地坐着,這樣畫出來的形象肯定很死板,缺乏神采,所以,必須採取一些措施,如和對象聊聊天、拉拉家常、使他神情活躍、天性萌發;或用陰察偷畫的辦法,把對象生動的表情動態抓下來。

顧 生 嶽 速 寫 作 品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浙派人物畫」的崛起,在全國產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

彼時,作爲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的教授顧生嶽爲工筆人物畫的復興和造型基礎教學的改革進行了不懈的努力。

當年,畢業於上海美專、深造於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的顧先生原本修習西畫。因時代美術強調「文藝爲人民服務、反映現實生活、爲平民百姓傳神寫照」,所以顧生嶽等西畫尖子被學院領導留校,改行從事中國畫創作的改革。

顧生嶽喜歡意筆人物畫,於是擔任了工筆人物畫的教學工作。

顧生嶽、宋忠元在中國畫繫上課

孫牧心、王伯敏、顧生嶽、汪倫英、史濟利、張懷江等的合影

在深入接觸古代工筆人物畫經典作品後,顧生嶽被深深折服了。

他所創作的《紅衣少女》《維族長老》《金絲雀》《弘一法師》等,更是擺脫了幾百年來工筆畫日趨纖細浮薄的積習。

鄧白先生評價他:「工而不板,細而不纖,謹嚴而生動,平凡而精奇,無一筆苟下,無因襲陳套,從生活中來又高於生活。」

工筆畫家潘潔茲說:「他入俗而脫俗,目光向下而精神向上,這是他可貴之處。」

顧生嶽 維族長老

得力於本身堅實的西畫功底,又具備了中國畫線描的功力,顧生嶽的速寫更是十分精彩。

對顧生嶽來說,幾十年大量的速寫不僅是鍛鍊造型能力,蒐集創作素材的手段,也是獲取創作靈感的最佳途徑,更是表達生活感受、抒發性靈情操的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

上面提到的這些顧生嶽經典工筆人物作品,都是根據速寫進一步創作而成。

作爲與顧生嶽相識半個多世紀的老同學、老同事、老朋友,美術理論家楊成寅認爲,顧生嶽速寫藝術的審美特徵,「是人物形象生活氣息極爲濃厚」——這與他長期對生活深入觀察體驗和直接寫生密不可分。

在擔任中國畫系主任期間,顧生嶽把速寫作爲造型基礎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貫穿於整個教學之中。

他帶領學生上山、下海,深入生活,幾乎跑遍了大江南北。

那些豐富多彩的風土人情、千姿百態的人物形象,對顧生嶽彷彿有着天生的強烈吸引。

爲了尋找創作素材,他常常遠涉邊疆,住帳篷,啃乾糧,冒嚴寒,耐酷暑。

於是,他在速寫中創造出來的藝術形象總是帶着濃厚的生活氣息——他們都來自生活的底層和深處,帶着各地方、各民族、各行各業、男女老少不同的外貌和精神特徵。

2000年,《顧生嶽速寫》初版,近二十年來經典不衰,仍是學習速寫的必備之書。

2004年,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辦「顧生嶽速寫展」,引起轟動。後又受邀展出於上海大學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溫州展覽館,同樣好評如潮。

速 寫 姻 緣

文/顧生嶽

解放前,我在上海美專讀了三年書,不曾畫過一張速寫。解放初,我進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中國美術學院前身)深造。當時,藝術教育進行了一次重大的變革,即廢除了過去封閉式的教育體制,走出了學校的高樓深院,和社會、人民生活聯繫起來,從而開拓了一個全新的、廣闊的藝術教育領域。老師經常帶我們到工廠、農村進行教育實習。在生活的大課堂裏,使我真正體會到「出了象牙之塔」的含義,也嚐到了畫速寫的甜頭。

有一次,《杭州日報》社邀我去畫國外歌舞團演出的速寫,在報上刊登。大概報社對我的畫比較滿意,以後每逢外國歌舞團和著名戲曲演員來杭州演出,或節目遊行、外國元首來訪等活動,總要我去畫速寫。學校也常派我參加一些社會美術活動,如隨省委農業檢查工作團作美術採訪等等。社會需要和經常陛的技巧磨礪,使我對速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從此和速寫結下了不解之緣。

後來,我多次帶學生上山、下海,深入生活,幾乎跑遍了大江南北。豐富多采的風土人情、千姿百態的人物形象,強烈地吸引着我。爲了尋找創作素材和動人的形象,我們常常遠涉窮鄉僻野,啃乾糧,住帳蓬,即使是嚴寒、酷暑,也阻擋不住我們畫畫的勁頭。

記得有一次去沂蒙山,路過一個水利工地。工地上熱火朝天的勞動氣氛和意氣風發的人物形象深深地感染了我們。大家把行李放在一邊,滿懷激情,馬不停蹄地畫了起來。當時正是數九寒天,大雪紛飛,剛剛畫上幾筆,手就凍僵了,只好把手指放在嘴裏呵呵氣,或插到大衣袋裏暖和一下,再伸出來畫。晚上,大家把速寫拿出來看,個個都獲得了大豐收。看學生們興高采烈的樣子,我心裏也樂開了。下鄉實習中一幕幕以苦爲樂的動人情景,雖然已相隔數十年,卻深深地銘刻在我心頭,難以忘懷。

由於長期不斷地深入生活,使我感到在一些平凡的普通人中常常蘊含着美好的品質。我覺得畫家不僅要發現美,還要善於發掘他們的精神內涵。所以我在速寫中特別強調傳神,把傳神作爲速寫追求的主要目標。

在速寫教學中,根據自已的實踐體會,我提出了「情、意、活、速」四個傳神要則。情,是指帶着感情去畫。意,是指立意,即在瞬間觀察中掌握對象的神態特徵,考慮相應的表現方法,做到意在筆先。活,是指要活畫不要死畫,即在速寫時不要讓對象眼睛注視一點,一動也不動地坐着,這樣畫出來的形象肯定很死板,缺乏神采。所以,必須採取一些措施:如和對象聊聊天,拉拉家常,使他神情活躍、天性萌發;或用陰察偷畫的辦法,把對象生動的表情動態抓下來。速,指要畫得快。因爲只有掌握快速作畫的本領才能抓住瞬間即逝的神態表情。速寫等於寫生加默寫。要畫得快除多畫外,還必須具備默寫人體結構動態和由於不同的表情所產生的肌肉臉形變化的一般規律的能力。這樣,在速寫時就可以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抓對象特徵上。如兩者都要在速寫時解決,要畫得快是不可能的。

實踐證明,「情、意、活、速」四字要領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四十餘年的速寫實踐也使我認識到在生活和大自然中蘊藏着非常豐富、絢麗的藝術素材。有待我們去發現、去開掘。而多畫速寫有助於磨礪出一雙發現美的火眼金睛。

速寫作爲生活和藝術的媒介,能促使藝術和社會、人民生活聯結起來,使藝術具有更爲豐富的內涵。同時,速寫又是訓練造型技巧和蒐集創作素材的重要手段,是表達畫家的生活感受,抒發性靈情操的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速寫雖然不可能象創作那樣精雕細刻,反覆錘鍊,但卻具有樸素、真摯、自然、大璞不雕之美。一張上乘的速寫往往是寥寥幾筆,真力彌滿,神采飛揚,勝過千烘萬染,令人回味無窮。

對中國畫家來說,多畫速寫尤其重要。因爲速寫和中國畫都是以線爲主要的造型手段,多畫速寫能夠提高用線概括物象和以線抒情的能力。而速寫如能在中國畫獨特的美學要求下進行,也必然會達到更高的層次。所以我在中國畫教學中特別強調速寫,把它作爲造型基礎課的重要環節,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之中。它補充了課堂教學的不足,使造型基礎課和專業課、創作課緊密地聯繫起來,從而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我畫了大半輩子速寫,搞了幾十年速寫教學,而今即將劃上句號。出版這本畫冊也可說是告別速寫生涯的一次回顧和彙報。畫冊內除一小部份肖像畫曾出版過外,其他大部份還沒有和觀衆見過面。推出來,想讓讀者能看到我在速寫道路上的每一道軌跡。

這裏記錄着我在求索中的艱辛、困惑、喜悅和憧憬,也蘊藏着一幕幕美好的回憶。這些速寫雖然說不上有什麼高超的技術,但都是我在堅持走向生活、反映生活的信念下懷着真情實感畫下來的。

我深深感到,離開生活我將一事無成;離開速寫,在我生命中將會失去一份鍾情,一份歡樂。近十餘年來,我一直感到遺憾的是有些學畫青年對生活和速寫不太重視,這將會嚴重地影響今後美術事業的發展。這本畫冊如能在喚起他們對生活和速寫的重視上,起到一點作用的話,也就是我這個老美術教學工作者的最大願望了。

芥子園

國畫界丹青聖手的搖籃

齊白石

徐冰認爲,這本書是中國繪畫的精華與濃縮,最代表中國文化和藝術核心,他說:

山水卷畫論部分《畫學淺說》首頁,

《芥子園畫譜》手工仿古線裝彩頁版

《芥子園畫譜》

小編提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