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西藏自治区纪委监委通报的日喀则市吉隆县吉隆镇一起不作为慢作为案例,着实让人瞠目结舌。

2012年4月,吉隆县吉隆镇决定暂停发放41户农牧民第一批安居工程款,待解决建房户宅基地问题后再予发放。但直到2018年4月,吉隆镇才将上述安居工程款兑现给41户群众。吉隆镇落实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有关政策不力,对群众诉求久拖不决,时任该镇党委书记、现白朗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平措旺拉,吉隆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魏传夫,对上述问题负有领导责任。2018年7月,平措旺拉、魏传夫分别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看完这则通报,感触良多。《说文解字》中说,“慢,惰也”。“慢”的引申义为不认真,散漫不拘,待人态度不严肃、不尊敬。可见,“慢”字当头,要不得。

党政机关的“慢作为”,往往表现为怠慢群众。据2018年四川省纪委课题组开展的一项网上调查结果显示,在7878名网友的投票中,“办事拖拉疲沓”“工作消极懈怠、推诿塞责”位居“不满意的作风问题”前列。对“慢作为”的表现,不少群众都有亲身经历和一肚子苦水。例如,5天能换成的不动产证却用了77天,这是江西省上饶县旭日街道居民李水娥的遭遇。再如,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筼筜街道屿后西社区联络员郭珣办事拖拉问题,不久前出现在了当地纪委监委的通报中。2017年8月,屿后西社区户籍居民刘某某向屿后西社区提交厦门市重度残疾人居家护理补贴申请材料,并于9月补交有关证明材料。但郭珣在接收材料后未及时处理,直到2018年4月,才将刘某某的材料上报街道审核,导致刘某某7个月的护理补贴延迟发放,严重影响申请人权益。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慢作为”?且听听这些论调:“到我们‘衙门’办事,把关就需要时间,不慢点来怎能把好关?”“我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结,哪怕到最后一天最后一分钟又有何错?”

“慢”字当头,是懒政怠政的表现,实质是角色错位,错把“公仆”当“老爷”,也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一种外露。有些明明是举手之劳的事,但办事人员为了显示自己“高人一等”,故意卖关子、兜圈子、耍性子,各种托词“信手拈来”。不仅是“声声慢”,更是“事事慢”;要么态度生硬,要么“横挑鼻子竖挑眼”。更有甚者,把岗位职权当做捞取好处的资本,不给好处“那就慢慢来”“急死你”。

“慢于朝者缓于政,害于国家者危于社稷。”“慢作为”损害的是群众切身利益,伤害的是党和政府公信力,不可轻视,不可纵容,必须坚决纠正。不妨从建立完善公开透明的办事机制入手,用“阳光下”的全程留痕给办事人员戴上“紧箍”,同时强化监督,对“权力的傲慢”露头就打。具体怎么打?各地纪检监察机关通报的这方面典型案例中,可以找到答案。

还想“且慢”?切勿慢。(李舒杰)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