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华东师大 听爱飞翔传奇

小记者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田家炳教育书院听爱飞翔中国乡村支教项目介绍

【侨报小记者许路亚、陈昊、高郑皓上海报道】7月6日,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田家炳教育书院,侨报小记者们听了爱飞翔中国乡村支教项目的介绍。除了华东师范大学基金会和外联处章副处长章晶晶和爱飞翔乡村教育上海发起人查建渝老师的精彩演讲和故事,小记者们也观看了关于乡村学生教育状况的视频。

听了介绍后,小记者们更加了解中国贫困乡村所面临的教育资源短缺问题,更明白自己来到中国所要担任起的责任。

由于城市和山区教育资源的差距,许多教师缺少对山外世界的了解。爱飞翔的创始人崔永元先生看到这个问题,就创立了“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的项目“。查老师跟小记者们分享了爱飞翔成立的故事:当学生问老师飞机的乘客坐在飞机的哪一部分,自己从来没见过飞机的老师回答,“在翅膀上。” “爱飞翔” 这名字就是从那故事来的。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项目是为了开阔山区教师们的眼界。上海的项目邀请老师们来到上海参加“体验式”的培训。查老师说道,“这些老师有知识,但知识写在书上。比如大海,书上写着是蓝的,水是咸的,可是这些老师没有一个真的见过大海。” 在上海两个星期的体验式培训期间,爱飞翔带着乡村老师们参观博物馆,品尝西餐,听音乐会, 看飞机是怎么制造的,住在市民家里,游览大城市。目前,爱飞翔已经发展到21个省会,250个县,850个学校,影响到 1,500 位教师。总共有大约350,000名学生受惠。

访华东师大 听爱飞翔传奇

侨报小记者访问团制作的文化衫礼品。

在介绍“爱飞翔”时,查老师使用讲故事的方式,一下子就抓住了小记者们的注意力。

查老师给小记者们介绍了中国乡村复式教学的方法。很多乡村里只有一个老师,教学前班到三年级所有的学生。这个教学方式类似十九世纪美国中西部的“一间校舍”教学方法。在介绍这种教学方式当中,查老师播放了视频。视频中一名叫小花的女孩,九岁才上学前班,因为她家在大山深处远离学校,所以没有机会上学。老师教其他年级的时候,就让小花带领学前班的学生认拼音。听完故事,小记者吕佳然说:”我感到很惊讶,也让我更加同情偏远地区的小朋友们。“

查老师还给我们描述了连永红老师参加爱飞翔培训的经历。连永红是甘肃一个小村庄的老师,从来没有走出过家乡。爱飞翔让他离开小村去上海。连永红特别喜欢上海,希望能带一件纪念品回家,让祖先知道他家终于有人能离开那个小村。他在上海的接待家庭听了他的故事,买了一幅上海的标志性景观外滩的长卷送给他。这件珍贵的礼物让连永红很感激。小记者王瑞乔惊叹,“我感觉很幸运在美国有这么多机会,我希望能用自己的经历让贫困地区的小朋友们开阔眼界。”

时间飞快地过去了,在查老师所讲的许多有趣的故事中,有几个吸引了我们的注意。一个是“钩子”的故事,一种让人不可思议的交通工具,很像现代的“Zipline” 滑索。在云南怒江地区一个村庄,那里没有桥,孩子和大人们要过河,方法就是用钩子。他们在河的两岸挂着两个长长的绳子,两根绳子头尾都是在不一样的高度,挂上钩子,他们就滑翔过河。查老师给小记者们说他到那里时,花了100美元,买了一个很旧的钩子,他准备将来把这种原始的、古老交通工具捐给美国的一个博物馆,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乡村的情况。

听了“爱飞翔”的介绍,我们更觉得我们有着同一样的梦想,我们的希望也是中国乡村孩子他们的希望,让我们一起飞翔到美好的未来。

访华东师大 听爱飞翔传奇

小记者们详细了解“爱飞翔”项目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上饶学生 梦想感人

小记者吴楚萱

7月6日,我们来到华东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参加爱飞翔支教的介绍。查建渝老师通过故事、照片和各种数据,生动地给我们介绍了爱飞翔的目标和成果。他分享了他当初在发起爱飞翔—中国乡村教师培训(上海)的初衷,他还分享了大家怎样克服困难。其中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爱飞翔这个名字来历的故事。有一个乡村的学生问老师,飞机上的人坐在哪里。老师也从来没有坐过,甚至没看过飞机。他犹豫了一下,然后说人是坐在飞机的翅膀上的。

这个故事让我鼻子一酸,眼泪都快流出来了。我下定决心,这一次去支教,不仅要教他们英文,也会给他们介绍外面的世界。我不指望我们能够在短短的一个星期的时间里教会上饶小学生很多英文。但是我们可以点燃他们学习英文的热情,而且我还打算跟他们分享我在美国的生活经历和趣事,帮助他们开阔眼界,认识上饶外面的精彩世界,鼓励他们好好学好英语这个工具,以后可以走出去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就像今天查老师跟我们说的,有梦想才会有奇迹。我们和上饶的每一个学生一样,都有梦想的翅膀,我们可以一起飞翔。

期待教上饶学生英文

小记者陈晨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7月6日,我们《侨报》小记者爱飞翔上饶夏令营的成员们听了上海爱飞翔发起人查老师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跟我们爱飞翔的故事,他的经历,也给我们讲中国乡村的故事,让我们了解农村的艰苦和困难。

查老师的介绍中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农村里的人生活的艰苦。很多农村的小学生去最近的小学,要在山里面走四到五个小时。因为学生们太小,他们太小,不能到那么远的地方住在学校上课,所以政府就在一些偏远地区建立小教学点。很多教学点只有一个老师,老师还要给学生们做饭。老师做饭的时候,大一点的学生,像查老师拍的视频里,一个刚上学前班九岁的名叫小花同学会帮老师教学前班同学们。在教学点,一个老师也会教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三个不同的年级。

从查老师的故事中,我意识到虽然我们小记者会教上饶的学生们英文,介绍美国的文化艺术, 但上饶的学生们也会加深我对农村和中国中西部的贫困地区,以及学生在困难中努力求学的了解。我们帮他们打开对外面一个扇窗,但是同时,去上饶也在开阔我们的眼界。

我很骄傲能帮上饶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美国的文化艺术。我迫不及待地要到上饶给学生们上课啦!

访华东师大 听爱飞翔传奇

小记者们对助学之旅充满期待。

带着他们一起飞翔

小记者李玥佳

7月6日,我在华师大田家炳教育书院听了“爱飞翔”中国乡村支教的介绍。通过“爱飞翔”上海发起人査老师详细的介绍,我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乡村学生们资源的缺乏,认识到我们这次支教工作的意义。

査老师为我们介绍“爱飞翔”名字的来历。中国中央电视台很出名的主持人崔永元老师有一次去访问乡村的学校,旁听了一堂课。老师正在给学生们介绍飞机,学生们问老师,“在飞机上,乘客们坐在那里?”因为老师们从来没有见过飞机,他回答说,“他们可能就坐在翅膀上吧?” 崔老师听到之后,立即决定成立“爱飞翔”中国乡村支教,让乡村教师有机会走出大山,了解外面的世界。

虽然中国乡村的学生们各个有自己的梦想,但是他们没有足够的资源去实现,所以我们支教团队利用这次活动,来贡献自己一份力,来和他们一起实现自己的梦想。

査老师和我们分享了“爱飞翔”的一个口号,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孩子生来就有翅膀,老师带着他们飞翔。”这次支教,我和另一位小记者负责教上饶的老师们英文口语。我会努力及悉心地教各位老师,让他们可以更有效得教乡村的学生们,带着他们飞翔!

知福惜福 不忘助人

小记者李卓翰

对我说,在假期时出去旅行是意见很平常的事。所以,当我在听“爱飞翔”的介绍时,听见有的人一辈子都没离开过自己的小镇,我非常非常吃惊。但是,听完查老师的介绍,我认识到两点。

首先,我知道中国很多农村还是很贫穷的。大部分人只知道自己的农村生活。当我看到农村的老师在“爱飞翔”帮助下,第一次看到大海的视频,他们的兴奋让我很感动。这对我也是一个鼓舞,我更想帮助他们实现他们的梦想。

听了查老师的介绍,我知道我以后不能抱怨了,因为我的生活算很好。以后,每次我对什么事情开始不高兴时,我就会想到这些故事,记住我的生活已经很幸福了。

听完介绍,我很佩服发起“爱飞翔”支教项目的热心人,能帮助这么多不同的老师和学生们。我也想感谢侨报和爱飞翔让我有这个机会帮助中国乡村孩子们,让我们一起飞翔!

本文版权属“纽约侨报”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违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