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述问题基本上已涉及到诗创作的有关问题,都以入选诗作例子,所以本选集采取多家评论方法,不采取古代诗评家的“一家评”,因为读诗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像本栏目第一首评刘章的《山行》诗,三家诗评就有三种说法。二、如何编选【一日一评】栏目中的诗词呢。

董文堂:国际西湖文学社「一日一评」​首发语

精品栏目建设

【一日一评】栏目首发语

栏目主座诗词评说人 董文堂

一、为什么要在国际西湖文学社公众号上开辟【一日一评】这样的一个栏目?

大家知道中华诗词是中华文化遗产中的一朵奇葩。从第一部 《诗经》出现至今,已历经几千年路程。诗沿着三字经、四言、五言、七言诗发展过来的,到唐朝达到了巅峰造极境地,词在唐、五代就出现了,到了宋朝也达到 全盛时期。目前在社会上流传的《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专集,就是当时或后来的学者们所编选的部分精品。所谓“巅峰造极”和“全盛时期”是指写诗、爱诗的气氛浓厚,诗人多、产量多,相对好诗也就多一些。

其实清朝与当今好诗词也不少,有些比唐宋诗人写的诗词还要好一些,只不过没有很好地总结罢了,这其一。

其二,对于民族文化瑰宝——中华古诗词,由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曾被冷落了一段时间。解放后,特别自从文化开放以来,中华诗词又像雨后春笋一样,蓬勃发展起来,诗刊、诗集到处都是,目不暇接。目前其实,少而精才是人们的需要。

其三,既然中华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她必定后继有人,中华诗词走进校园也是必然趋势。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学生、年轻人需要【一日一评】这样的栏目。选一些少而精的当代诗词精品来欣赏、评说、学习。

以上理由是编者开辟【一日一评】栏目动机。

二、如何编选【一日一评】栏目中的诗词呢?

其一,读者对象和选编原则

这本诗词集主要的读者对象是全世界华人和国际友人中的诗词爱好者,当然不排除名诗人、名作家、名学者,因此,我在选评诗词时规定了几条要求:

1、纯写景的不选;2、步古人老调而没有自己新解的不选;3、韵用《平水韵》,但字音与国语(普通话)不符者不选;4、用字太癖(《新华字典》和电脑中找不到字者)不选;5、用典故太癖不选;6、入选诗词最起码的是情景相溶,具有新时代精神又具有哲理的优先选取;7、唯诗而取,不以人取诗。8、时间是在近百年以来,特别是“五四”运动至今有影响的名作。

其二,不拘一格

风格上有各种风格、各种流派的有影响的作品;诗人有已故的、有健在的、有大人物(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法学家、学者等)、有普通人(军人、医生、教师、工人、农民等)、有名画家、有名作家、有名诗人、有老词人,也有现在名气还不够大的中青年诗人,有专业也有业余的。

其三,选诗方法

目前出版的诗集,有不少大部头(上千作者、几万诗词)的诗选集,也有很多含诗几百首的个人诗专集,还有专业作家文集,全国有几百种诗刊,这些都是诗源,我在他们辛勤劳动的基础上再劳动一次,从几十万首诗词中选出这些好诗、好词、好评。在这里我先要谢谢他们的劳动。

三是关于诗评几个问题

1)涉及到“诗言志”问题;

2)涉及到新时代的诗如何符合新时代步伐及推旧出新问题;

3)涉及到今诗的旧韵、新韵和格律问题;

4)涉及到白话诗和诗含蓄问题;

5)涉及到诗的炼字、炼句问题;

6)诸如如何评价兴观群怨等问题。

上述问题基本上已涉及到诗创作的有关问题,都以入选诗作例子,所以本选集采取多家评论方法,不采取古代诗评家的“一家评”,因为读诗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像本栏目第一首评刘章的《山行》诗,三家诗评就有三种说法。

四、本栏目设

栏目顾问:吴亚卿

栏目编审:谌卫军

栏目主座诗词评说人: 董文堂

栏目特邀诗词客座评说人:若干

栏目轮值主编:钱燕瀛 应涛

栏目轮值主播:徐薇 子染

五、本栏目欢迎全球华文诗评家投稿:

凡符合上述要求的诗评都可以投稿。

投稿电子邮件发:[email protected]

投稿主题标明:【一日一评】投稿字样。

投稿格式:被评诗词(诗题、诗作者、正文4号黑体)、【某某人评】、【原诗作者简介】(上两项5号宋体)、投稿者真实姓名、联系方式。一律用电子邮件附件投稿。

投稿自存:不退稿、七天内未用,可他投。

栏目主持人

董文堂:国际西湖文学社「一日一评」​首发语

董文堂(1941年出生),字紫霞居士,浙江瑞安人,机械工程师,浙江瑞安诗词学会顾问,《当代好诗好词选读》主编。平生爱好文学诗词医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