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群相”制度,也就是说,在同一时期,可以同时有多个宰相。唐朝设有三省六部,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的一把手都被称为“宰相”,唐朝著名的宰相有房玄龄、杜如晦、张说、姚崇、张九龄等,在世界范围内,唐朝最出名的宰相,当数狄仁杰。在欧美,有许多关于狄仁杰的侦探小说,狄仁杰俨然成为了中国古代的“福尔摩斯”。而狄仁杰最初闻名于唐朝,和一棵树有关。

​大臣砍了一棵树,差点丢了性命,成全了一位千古宰相

狄仁杰,字怀英,山西太原人,生于唐太宗李世民时期,成名于唐高宗李治时期,在武则天时期达到了人生巅峰。狄仁杰生于庶族官宦世家,从小思维敏捷,酷爱的读书。唐高宗初期,狄仁杰在军中任职,身份低微,唐朝著名的画家、宰相阎立本在军营中偶然看到狄仁杰,将狄仁杰逐渐提拔,狄仁杰到了45岁时,终于进入京城,任大理寺卿,主管刑狱。狄仁杰断案如神,一年之内,清理全部积案,17000名罪犯没有一人蒙冤,因此被唐高宗重视。

​大臣砍了一棵树,差点丢了性命,成全了一位千古宰相

当年底,唐朝发生了一件大事,震惊朝野:左卫大将军权善才是唐朝名将,当时被唐高宗安排到昭陵(唐太宗李世民陵墓)守陵,因为一个军士犯罪叛逃,权善才在追捕的过程中,误砍了一颗柏树,最终被小人举报,说权善才砍掉皇陵的柏树,是对先帝不敬,更是为了陷唐高宗于不孝之地。唐高宗大怒,要杀权善才。

​大臣砍了一棵树,差点丢了性命,成全了一位千古宰相

因为砍了一棵树,就要杀掉一位名将,而且还是因为追捕过程中误砍的,这样做引来满朝文武的大讨论。很多大臣都劝谏唐高宗不要杀权善才,但唐高宗以“孝”为借口,不听劝谏。眼看一位名将就此殒命,狄仁杰出场了。唐高宗知道狄仁杰是来劝他,所以坚持不让狄仁杰开口。

狄仁杰抢先说道:“我听说尧舜之君都擅长听取臣子的谏言,像桀纣那样的暴君都不让臣子说话。我很庆幸自己遇到了尧舜那样的明君,所以才来提建议。”狄仁杰一番话,把唐高宗捧得很高,唐高宗若是不听,就成了“桀纣”,只好让狄仁杰把话说完。

​大臣砍了一棵树,差点丢了性命,成全了一位千古宰相

狄仁杰接下来说:“西汉时期,有人偷了长陵(刘邦之陵墓)的一个玉环,汉文帝一气之下要将这个人灭九族。最后大臣劝谏,汉文帝取消灭族,只杀了盗窃者一人。而今权善才将军并非偷盗,而是误砍了一颗柏树,罪过明显比那个偷盗玉环的人要轻。偷盗玉环的人被杀了,所以权善才将军就罪不至死。”

​大臣砍了一棵树,差点丢了性命,成全了一位千古宰相

唐高宗辩驳说:“权善才陷朕于不孝,必杀之!”狄仁杰说:“陛下如果只顾自己的名声,而不顾法律的公正,那百年之后,天下人会如何评价陛下?”唐高宗突然醒悟,下令免除权善才死罪。

群臣劝谏唐高宗半天,都未能成功。狄仁杰一个三品官,三言两语就将此事摆平,这种劝谏方式完全不输于战国时期的“触龙说赵太后”,满朝的高官们纷纷对狄仁杰另眼相看,不出一日,狄仁杰的名字就传遍了京城,名扬天下。

​大臣砍了一棵树,差点丢了性命,成全了一位千古宰相

​狄仁杰断案如神、劝谏有方、举荐贤能,在同时期的宰相中,无人能出其右。狄仁杰救权善才只是他人生中一个细小的片段,但足以看出狄仁杰的敏达和忠贞。武则天时期,狄仁杰举荐的张柬之、桓彦范、敬晖、窦怀贞、姚崇等人,都是唐朝政坛举足轻重的正面人物。欧阳修曾评价狄仁杰是“千古宰相”,狄仁杰堪当此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