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陈嘉映的研究最大的价值就是他试图建立一种新的多元性的开放的普遍性,造就开放的个殊者,这是一个能够拯救相对主义的有效方式,相对主义要想不变成泥淖,唯一的方式是想办法让自己对其他的个殊者开放。不久前,我们推送了陈嘉映教授讨论“普遍主义与相对主义”的讲座,阅读链接在这儿:相对主义:在可能有道理的地方设立一道墙 | 社会科学报。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

哲思 | 我们是否落进普遍、相对这一共谋概念的窠臼?

不久前,我们推送了陈嘉映教授讨论“普遍主义与相对主义”的讲座,阅读链接在这儿:相对主义:在可能有道理的地方设立一道墙 | 社会科学报

今天,我们推送的是孙歌研究员对陈教授研究的点评文章,一起继续思考普遍与相对的关系。

原文 :《有共谋关系,但警惕的权重不一样》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孙歌

图片 |网络

普遍主义的提法,其实在每个学者、每个学科,甚至每个普通人的生活领域里面存在,涵盖了很多种感知方式,我们常常用不同的概念去表述对普遍性的理解,比如说规律、整体性、一般性、人类、世界等等。当我们说这些概念时,似乎在谈一个非常安全的概念,证明自己不保守,不闭关锁国,但所有这些概念我们真的有能力去处理吗?

其实所有和这种普遍价值相关联的对象,都是每一个个体没办法用自己的感觉和理论去真正把握的,我们能够把握的永远是局部。比如“中国在哪儿”这个问题,当我们说到中国时,它只是一个抽象,我们能够讨论的永远是中国里边的一个部分,一个局部。在这个意义上,对普遍性需要改变认识方式。

哲思 | 我们是否落进普遍、相对这一共谋概念的窠臼?

另一方面,类似历史学这样的经验研究学科,如果没有理论能力从这些经验里取舍材料,就会成为没有“道理”的考证,将问题引向未知的去处,甚至最后可能面对荒芜。因此,有抱负的历史学家致力于用经验的方式去讨论理论问题,直到最后都未必会用抽象的解释去阐述这些问题。不是所有重要的个殊者的经验都是有理由的,但那些不能用理由穷尽的经验,却可能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部分。

哲思 | 我们是否落进普遍、相对这一共谋概念的窠臼?

至于,相对主义的误区,当相对主义的认识论强调自己的自足性和特殊性的时候,其实它不具备拥有普遍性的可能;而当我们把特殊状态作为普遍性的唯一载体去对待时,普遍性本身也不具有自足性,它不能够离开任何特殊性独立存在。

因此,饱满的特殊性一定具有普遍性价值,这个普遍性价值在于它的个殊状态,在于它的个殊价值本身。具体到日常生活里来理解,如果你去跟一个人交朋友的话,你会喜欢一个丰富的、很能够理解别人,但同时又有自己的主体判断的人,还是喜欢一个除了教条、没有任何属于自己个性的人呢?通常人们会选择前者,但不一定会去模仿前者。因为和丰富的人在一起,能够给自己的特殊状态里增加丰富性,而且使自己跟对方不同。

哲思 | 我们是否落进普遍、相对这一共谋概念的窠臼?

陈嘉映虽然挑战了普遍主义和相对主义,但他既不否定普遍性的价值,也不否定相对性的价值,而是强调我们应该建立对普遍性和相对性的重新理解。陈嘉映的研究最大的价值就是他试图建立一种新的多元性的开放的普遍性,造就开放的个殊者,这是一个能够拯救相对主义的有效方式,相对主义要想不变成泥淖,唯一的方式是想办法让自己对其他的个殊者开放。

哲思 | 我们是否落进普遍、相对这一共谋概念的窠臼?

在今天的世界格局里,普遍主义、相对主义在不同社会的权重是不一样的,对普遍主义的警惕和对相对主义的警惕,在不同文化里面的权重也不一样,这与近代以来西欧帝国主义对全球的入侵这一现实过程密切相关。最害怕相对主义的其实不是我们这些后发国家的文化,而是发达国家。已经坐稳世界霸权位置的国家,觉得所有的相对主义对它封闭,妨碍了它实现所谓的全球普遍性价值。现在新的知识格局应该如何建立?我们是不是要落进普遍、相对这一对共谋概念的窠臼?这取决于我们有没有新的知识方案,我很期待嘉映教授会继续推进建设性的、对具有普遍价值的相对主义的讨论,实际上这也是我个人现在和将来都会面对的课题。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664期第6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哲思 | 我们是否落进普遍、相对这一共谋概念的窠臼?

社会科学报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http://www.shekebao.com.c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