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应今日头条悟空问答邀请的问答而作的文章。


古代是怎么复印书籍的?

古代没有复印机,在也没有印刷技术之前,只能手抄的了。当然在纸都没有的情况下,那就要刻在竹简,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刻在龟背或其他动物骨骼、青铜器的上边。

说起手抄,连自己写都常写错字,抄的错字、漏字、甚至抄错行,那是经常有的事情。所以要说某某古书,不仅研究古书,还要研究传承和流传的历史,只有存在准确的传承,那才能认定是真的古书。中国古人都喜托古,甚至也有专人去模仿写古书,所以要辨认古书的真伪。分出不同版本,互相对照,才能研究出原著真实的文字。

古代是怎么复印书籍的?

在印刷术发明之前,有一种比手抄准确,而且要省力的方法,就是传拓。东汉时期,大学神蔡邕发现:“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贻误后学。”比如说像上面这种君子固穷还是固怂的问题。于是他于熹平四年“奏求正定六经文字”,此后“后儒晚学,咸取正焉。”大家终于有一个靠谱的版本可以参考了。怎么参考呢?朝廷请一批饱学之士,校勘经籍,选定一个比较正确的版本,刻在石头上,称为“熹平石经”,供天下学子观摩学习。但光是看就能记住吗?不,他们都是带着纸墨来的,请个好的拓工,批量制作经书的拓片,带回家去慢慢研习。印刷术发明之前,唯一且最好的复制方法——拓印。

要说印刷,那中原人肯定要提四大发明,其中就有印刷术。北宋毕升泥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公认的一次伟大革命。但现在发现,北方民族契丹人发明的印刷比北宋还早,现在还不 好说,毕升是自己凭空去发明,还是抄袭或借鉴了契丹人的印刷技术。

古代是怎么复印书籍的?

根据东方早报、内蒙古晨报等有关新闻报道,“契丹文明密码文化研讨会暨契丹文物展”在京举行 。由《DEEP中国科学探险》杂志社主办的“契丹文明密码文化研讨会暨契丹文物精品展览 会”在北京举行。此次展览上,收藏者推测,契丹文印刷用活字制成时间可能在辽圣宗统治时期,早于毕升泥活字的发明时间——如果推测得到验证的话,有可能将 我国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时间提早至少30年。

本次展出的契丹文活字是用岫岩玉石或巴林石精雕制成的,是首次对外展出 。

展会展出了一箱1440个契丹文活字。

该活字的收藏者——原辽宁省文物民间收藏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钱币学家裴元博说:“活字共9箱81盘字,总字数12960个,是用岫岩玉石或巴林石精雕制成。”

以此看来,契丹在很多方面是领先于宋朝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