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杨天真就是切中了吃瓜群众的嗨点,才能带起节奏,让大众相信她给出的【真相】。同样都是泡在互联网这个大染缸里的人,杨天真不过比我们看得透一点而已。

那个操纵热搜的女人

杨天真,奇女子。

自称中国最好的经纪人,却不甘心屈居幕后。

C位上综艺,实红上新闻,花式上热搜。

很多人把她的公关手段和职场法则当成案例,试图总结出制胜法宝。

我反而觉得她没什么特别的。

同样都是泡在互联网这个大染缸里的人,杨天真不过比我们看得透一点而已。

那个操纵热搜的女人

网络时代的人,想法不会复杂

我想写杨天真,主要是因为最近播出的韩剧《请输入搜索词:WWW》。

那个操纵热搜的女人

这个剧直接挑明了【热搜】背后的真相。

女主角,裴塔美。

工作狂,金句一姐,唯结果论,办事雷厉风行,深谙互联网运营之道。

“这不就是活脱脱一个杨天真吗?”

一旦接受这个设定,我看剧的同时,脑子里就开始重新处理有关【杨天真】的关键词。

那个操纵热搜的女人

女主身为独角兽网站的一姐,用十年青春帮助它稳坐行业内第一把交椅。

她的成功,离不开对网生时代人群敏锐的观察力。

面试的时候,领导问她为什么选择独角兽,她的回答相当优秀↓

那个操纵热搜的女人

一语道破【天】机。

受互联网信息碎片化传播的影响,网生一代的思维模式都很简单。

围观,接受,合理化。

正因如此,杨天真的【人设论】才能屡试不爽。

豪门范爷范冰冰、归国初代流量鹿晗、Vlog少女欧阳娜娜、社会我张姐张雨绮、糙汉甜心白宇......

这些恰如其分的人设包装,和网站精美的主页发挥着同样的作用。一旦被人喜欢上了,就会有大量的人跟着涌过来。

至于这人设是真是假,对那些吃定人设的粉丝来说,好像也没那么重要。

那个操纵热搜的女人

退一步说,哪怕是不追星、不混饭圈的人,天天处在这样的语境里,也更容易被乍眼的标题煽动,被呼声最大的观点同化。

在《十三邀》里,诗人西川说:

“现在的社会变成了媒体社会,媒体社会是追踪事件的,一个事件接着一个事件,是不探讨历史逻辑的,呈现出来的都是视觉效果。 ”

在质疑杨天真靠贩卖人设就能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我们何尝不是对一切信息浅尝辄止,只关注表象,疲于深究。

在粉饰的【真相】前,潦草缴械。

那个操纵热搜的女人

我们相信的,正在让我们放下思考

我们处理信息的方式变简单了,输出观点自然就更直接、更大胆了。

当然了,也更容易被【带节奏】。

在《请输入搜索词》中,女主被人凭空安了一个“包养小鲜肉”的名头,冲上热搜第一。

她手机里瞬间涌进来一大堆新消息提醒。

那个操纵热搜的女人

作为一个吃瓜群众,我平时觉得消息嘛,多发一条少发一条,无关痛痒。

现在换个视角看,我才体会到了被舆论包围的恐慌和焦虑。

这种压力甚至从互联网转移到了生活中。

公司的人对她评头论足、小鲜肉的粉丝冲她扔鸡蛋。

那个操纵热搜的女人

好在女主最终揪出造谣害她的人,澄清了事实。

但人们还是不信↓

那个操纵热搜的女人

所以大家不见得能理性接受事实,而是:

“这瓜,我怎么开心,我就怎么吃。”

杨天真就是切中了吃瓜群众的嗨点,才能带起节奏,让大众相信她给出的【真相】。

2010年,网友们因为一张错位的照片疯传范冰冰和王学圻的绯闻。

杨天真时任范冰冰工作室的宣传总监,她迅速做出反应,写了篇1570字的长文来扭转事态。

这文章放到现在看,依旧是一篇百万+爆款。

开篇以辛苦收工场景带入↓

那个操纵热搜的女人

中段细数范冰冰背负的绯闻争议,点明媒体为了点击率和销量迎合大众的事实,摆出她心甘情愿被大众娱乐的低姿态↓

那个操纵热搜的女人

然后以工作人员的视角巧妙引入范冰冰和王学圻的绯闻事件,提出“王学圻是艺术家”、“艺术家不该被消费”的观点↓

那个操纵热搜的女人

最后,放出范冰冰“怎么样都随便,千万不要影响王老师”的原话,以及她体恤下属的事例,深化她精于业务、乐于助人的形象↓

那个操纵热搜的女人

这篇有理有据、先抑后扬的长文,成功引起网友们的共情。

让范冰冰身上的舆论焦点,从“爱慕65岁离异男演员的女明星”,变成了“尊重老艺术家的诚恳后辈”。

巧的是,去年张雨绮身陷离婚事件,同样是在杨天真的帮助下,一条微博扭转乾坤。

去年9月26日,有网友晒出报案记录,曝光张雨绮用水果刀划伤丈夫袁巴元后背,暗指家庭暴力。

那个操纵热搜的女人

因为袁巴元有过婚史、曾被曝出轨,这闹剧一出,有人开始在网上有发张雨绮吐槽自己“看男人眼光不行”的视频。

那个操纵热搜的女人

等27日,杨天真代当事人发博确认离婚的时候,评论区已经没有人care家暴的事了。

那个操纵热搜的女人

加上袁巴元疑似假富豪的新闻,网友们清一色都在肯定张雨绮风风火火的应对方式。

社会我张姐,从此得名。

紧接着一个月不到,张雨绮和前夫袁巴元又被拍到挽手同游。

那个操纵热搜的女人

那个操纵热搜的女人

在被打脸的边缘,一条堪比百万文案的微博再次挽救态势↓

那个操纵热搜的女人

社会我张姐,人狠话不多。

事情发展到这,张雨绮直爽干脆的性格已经深入人心。

以至于,后来有人爆料他们离婚另有内幕的时候,完全翻不起水花。

那个操纵热搜的女人

每天被碎片信息簇拥着的我们,根本无暇辨别真伪,往往是情绪占了上风。

看着热搜榜上动辄百万流量的关键词,我们迅速作出判断、输出观点、忙着站队。

乍一看是在据理力争,其实是在被【无形的手】牵着鼻子走。

那个操纵热搜的女人

短视思维,让我们选择娱乐至死

被情绪支配的结果,指向了【消费主义】。

毕竟搬砖都那么累了,谁不想歇歇呢?

互联网好像养活了一群魔术师,天天变着花样地给大家提供消遣享乐的机会。

久而久之,娱乐至上。

《请输入搜索词》中,有两个漫画作家在网上打口水仗。

流量第三的五只鸟,指控流量第一的金伯爵代笔。

他们在社交平台上吵得火热,有网站高层为了安全起见,建议暂时下架金伯爵的作品。

女二直接拦下了,因为她压准了大众不会封杀高流量的金伯爵↓

那个操纵热搜的女人

个人享乐,比道德评判更重要。

多讽刺的观点啊。

讽刺到让我觉得当头一棒。

“我想看他的漫画,和他说没说谎,没关系。”

“我想听他的歌、看他的影视剧,和他是不是渣男,没关系。”

剧里的角色也好,杨天真也罢,她们都太知道我们想要什么了。

那个操纵热搜的女人

因为我们想法简单、停下思考、沉迷娱乐,所以总是能被轻易看透。

上学那会,有个分析互联网内容的前辈总是说起【短视思维】:

受众追求消费享乐,内容创作者投其所好,最终质量为流量让位。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写道:

“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

“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现在各种社交软件、购物软件、游戏软件,轮番抢占着我们的时间。

我们的日常:

人在床上,捧着手机,走南闯北,四处留言。

看热搜也好,吃瓜、消遣也罢,我们看似是互联网内容的决定者。

实际上,我们正在成为互联网的附庸。

被【杨天真】们看透,就是预警信号。

在这个一切都有可能被改写的时代,最可贵的就是独立思考能力。

与点击【在看】的你共勉十六字箴言: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非真假,雨你无瓜。

作者:婧一静

编辑:乔一瞧

视觉:鲜和奶油

图片源自于网络

# 留言说说:你对哪句话印象最深 #

那个操纵热搜的女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