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美械兵团看似威风八面,火力全开,其实却有这样的致命缺陷

(电影《大决战2淮海战役》)

按照其推进速度,李延年兵团在三五天内便可望接近双堆集。

粟裕要围歼杜聿明,无力再分兵给南集团,一时急得血压升高,脸色通红。随行军医给他量了血压,高压两百多,低压也有一百四五十以上。

与血压升高伴随而来的,就是头疼如裂,每根头发都像针扎一样,连碰都不能碰。

为了缓解症状,粟裕开始用冷毛巾裹头,后来冷毛巾也不管用了,只好冒着严寒,用雪一把把地搓。

华野自碾庄战役后,实力已有很大损伤,加上部队还要分成三摊,确实力不从心了,现在粟裕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陈官庄将杜聿明死死困住。

国民党美械兵团看似威风八面,火力全开,其实却有这样的致命缺陷

(电影《大决战2淮海战役》)

针对杜聿明的“滚筒式战术”,粟裕采取了三面攻击,一面防守的战法,竭力不让邱兵团突破鲁楼。

而在难得地尝试夜战之后,国民党“美械兵团”的跛足特性也再次显现出来。

1948年12月5日,天下着雨,空军不能助战。没了空军支持,邱兵团几乎就打不动了,杜聿明的“滚筒”一天才向前“滚”了8到10里,而他距离双堆集的黄维兵团,还有至少160多里的路程。

邱清泉出去进攻,担任后方掩护的李弥和孙元良同时承受着解放军的重压,两人都感到不易支持,朝着杜聿明叫苦不迭。

杜集团不能苦战,亦无法连续夜战,但解放军可以。

国民党美械兵团看似威风八面,火力全开,其实却有这样的致命缺陷

(电影《大决战2淮海战役》)

晚上12点过后,“徐州剿总”特务团撤退,解放军一路尾追,一度突入孙元良兵团的阵地,搞得杜集团上下人心惶惶,乱成一团。

至此,双堆集、陈官庄、淮北,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出现了三个胜败未分、彼此争夺的战场,当然,其核心仍是双堆集。

(节选自关河五十州《战神粟裕》)

实体书《战神粟裕》已出版上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