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开始,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开始接连合并完成挂牌。当“文化旅游”以一个新的概念被推出的时候,很多人打趣说“诗”和“远方”这一次终于在一起了。

但事实上,并不一定有很多人对此有深刻的理解。那么,“文化旅游”真正实现出来是什么样子呢?

得IP者得天下 “文旅+IP”怎么玩?

什么才是文旅融合的文化旅游?

文化和旅游,一直都是不可分割的两个话题。旅游可以不是文化的载体,但文化一直都是旅游的灵魂。从古代文人墨客出游地到现代的各种旅游产品,没有任何一款产品是可以脱离文化存在的。

比如借助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名满天下的滁州琅琊山醉翁亭,从某种意义上看就是文学作品发挥着营销的功能,很多人是因为这首诗词才去醉翁亭观光揽胜,文学符号远远超越文本意义。

得IP者得天下 “文旅+IP”怎么玩?

对于文化旅游,也拥有着各自的理解和定义,其实从定义本身不同层面来看,这本就是一个可以多元解读的名词。例如观光旅游是否包含“文化”,其可以看作是一场单纯的旅行,但也可以看作是对“美学”的贯彻。此外,在旅游的过程中融入对在地文化的体验,旅游形式的文化感,休闲过程中的体验品味升级等,似乎都可以看作是一种“文化旅游”。真正的文化旅游,并不是到有文化的地方旅游,而是有文化地进行旅游。

所谓文旅,就是“文化+”,将旅游产业赋予文化属性,变成真正的文旅产业。

打造独有“文旅IP”

文旅产业近两年有个新词,名为“文旅IP”,按照通俗的话就叫做“衍生品”。即为借助知名品牌,再创衍生品。

当文旅IP完整形成之后,便具有一定的传播性。黄山黎阳in巷,已是颇具名气的旅游目的地,央视旅行纪录片《远方的家》的播出,也进一步强化了黎阳in巷的文艺IP,现在到这里,就是奔着文艺去的,看什么都是文艺的。

得IP者得天下 “文旅+IP”怎么玩?

说起IP,那抖音对此的塑造可谓“鬼斧神工”,可以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玻璃桥玻璃观景台已经成为了一个景区的标配,没有个摔碗酒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景区……

得IP者得天下 “文旅+IP”怎么玩?

放眼抖音带起的IP影响,那金寨的中国红岭公路也难免要被提及,没事刷抖音会发现,红岭公路主推的“仙风道古”“红色征程”以及“马丁越野”三条主题线路,在抖音上掀起一阵“中国红岭公路”参与热潮。如果抖音能保持这个热度持续一段时间,相信大家对金寨红岭公路的印象便不再是“自驾天堂”,而是“抖音网红目的地”。此外,还有安徽黄山、巢湖、黟县等旅游景区,也皆赶着抖音风潮上了一波“头条”。

得IP者得天下 “文旅+IP”怎么玩?

这些就是典型的文旅IP。有了这些IP,文旅项目便多了具有穿透力的传播性,用互联网的话术讲就是有流量、有转化,所以要旅游景区一定要有意识的打造自己独有的文旅IP。

“文旅IP”不可盲目“山寨”

如果站在“上帝视角”来看文化对景区的加成作用,观光型景区毕竟是占少数的,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拥有鸣沙山的那一汪月牙。这时,普通景区就要寻找进一步的生存之道,此刻的文化就是景区的“魂”。

文化名片的质量重要性远远高于数量,西安的摔碗酒、重庆磁器口的麻花……这种现象级的小型文旅项目,具有超强的传播性,有利于带动周边的其他产业。但随之而来的是各地的一一效仿,最终也只取得了“东施效颦”的效果,足以见得盲目“山寨”并不可取。

得IP者得天下 “文旅+IP”怎么玩?

对于文化本底资源并不突出,亮点、卖点难寻的目的地,想办法生造一个文化出来,这在绝大多数景区、度假区的包装中也不太行得通。与其在这种过分专业的主题下进行挖掘活化,不如另辟蹊径,闯出新路子。

在当下,一个人们见到清清湖水、翠绿山峰、恬静田园就能尖叫撒欢的“避霾”年代,一些目的地仅靠把人在自然中的活动做到极致就足以实现资源价值。在一些把产品体验包装的足够精彩的地区,那些活动本身就成为了一种轻松的、令人更容易接受的休闲生活文化。比如安庆巨石山的“浪漫探索,亲近自然”系列户外体验、肥西“蚕桑节”田园那些轻松有趣的亲子社交、成长体验活动等。

得IP者得天下 “文旅+IP”怎么玩?

所以,想要发展文化旅游,大可不必短视地追求“复制”,即使没有传统的“文化旅游资源”,但能发挥的空间依然很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