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别是对像小杰这样的孩子,他们很有自己的主张,内心的骄傲,让他们不在乎父母的表扬和批评,。父母的每一个行动,都会对孩子有影响。

前几天,一个初二男生,带着父母找到我,要做心理咨询,

据孩子(下文以“小杰”称呼)说,此次咨询费用得都是自己的压岁钱,

他就想让咨询师给父母好好辅导辅导:怎么珍惜孩子的改变。

事情是这样的:

孩子如何扭转父母的“成见”?父母又该如何将孩子好行为固定下来

小杰从小就是个胆大、调皮,脾气比较暴躁的男孩子,

只要他待过的地方,无论小区、辅导班、兴趣组、学校……,他都是人尽皆知的“皮大王”。

父母对此烦恼不已,但又束手无策。

咨询室里,父母苦笑说:“我们本来是要带他来做咨询的,但他一直不肯来,可这次不知道为啥,突然提出要带我们来咨询了。”

对于父母的疑惑,小杰很快揭开了谜底:

原来,前几天,小杰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从这个暑假开始,要做个体贴父母的好孩子。

说干就干,当天晚上他就帮妈妈洗碗,给爸爸递茶水,让辛苦上班一天的父母,回家可以轻松一点。

没想到,小杰的做法非但没得到父母的表扬,反而遭到父母异口同声的质问:你是不是又想买什么东西了?

即使在小杰明确表示不需要买东西,父母依旧持怀疑态度,再三确认:是不是放假和同学打游戏,想花钱买装备?

这下,小杰彻底努了。

也因此,小杰认为父母太不合格了,严重打击了自己的积极性,

“他们需要好好学学怎么和孩子沟通!怎么珍惜孩子的改变!”虽然已经过了几天了,但回顾那件事,依旧让小杰气愤不已。

孩子如何扭转父母的“成见”?父母又该如何将孩子好行为固定下来

听完整个过程,不得不说“皮大王”就是点子多,遇到这种很容易陷入家庭冷战的状况,居然能想出带父母一起来咨询这样的解决办法,既文明,又直击问题,不回避。

可能这也是受了之前父母想带他来做心理咨询的启发。

父母的每一个行动,都会对孩子有影响。

这种影响不一定当下就见效,

但当孩子遇到问题,在头脑中搜索解决方案时,以前经常看到、听到过的,就会浮现出来。

孩子如何扭转父母的“成见”?父母又该如何将孩子好行为固定下来

回到这个案例中,

看着小杰委屈、愤怒又不解的眼神,我告诉他:改变一个既定的模式,需要过程,而过程需要坚持,持续某一种行为,就一定能改变人们的看法。

举个极端一点的例子:如果一个人从来没对另一个人好过,那么当他突然对另一个人好时,另一个人是没有办法自然地接受,并享受这份“好”的。

他需要观察、了解、适应这份“好”,这是一个过程。

如果过程还没有走完,就中止行动,那就相当于从来没有行动过。

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是这样。

  • 小杰听了,若有所思,想了想说:“他们对我有成见,我表现再好也没用。”

显然小杰将关注点还是放在对方身上——都是因为他们的错。

期待别人改变,是一件很被动的事,

对方不愿改;对方没有能力改;对方改了之后又反复……

所有这些都不是你能控制的,

也就是说你只能等待,你的美好未来是不是登场,取决于别人的意愿、能力等等。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强行改变另一个人,

除非对方自己想改变。

因此,只有将关注点拉回到自己身上,才能控制结果。

孩子如何扭转父母的“成见”?父母又该如何将孩子好行为固定下来

我对小杰说:你可以说这是“成见”,但谁又不是活在成见中,谁又会对他人没有一点成见呢?

成见并不可怕,正因为有成见,人类才不会重蹈覆辙,

因为我们有以前的经验、教训,所以才能避开一个个坑,加速前进。

接受“成见”,你才会知道,自己到底有哪些固着的表现、行为,然后就可以有针对性的改变。

如果你想要改善一段关系,

比如现在:你期待改善和父母的关系,希望重塑自己的形象,成为一个体贴父母的孩子,你就得有行动,这点你已经做到了。

但为什么失败呢?

因为这个行动,需要持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成见”产生是一个过程,所以,化解它也需要一个过程。

小杰在听我说话时,很专心,

听到这里,他已然理解了这次冲突的问题所在,很诚恳地点了点头。

孩子如何扭转父母的“成见”?父母又该如何将孩子好行为固定下来

  • 改变需要动力,我另有个好奇的地方,就是小杰是怎么突然想到改变的?

小杰听到这个问题后,变得很兴奋,刚开始还有点藏掖,很快就放松下来,开始滔滔不绝~

原来,这学期,小杰班的体育老师换人了,换了个胡老师,

这个胡老师,年轻,有活力,身体强壮,关键是所有的球类运动都玩得很溜,受到同学们的无限崇拜。

当然,崇拜者中也有小杰。

其实刚开始小杰是不服的,但经过几次的较量后,小杰甘拜下风,俯首称臣。

这大概在小杰的人生中,还是第一次,这么服气一个人。

胡老师对小杰也很欣赏,觉得他脑子活,反应快,再加强点训练,完全可以成为运动高手。

平时,胡老师也没什么架子,体育课时,经常和男生们聊天,

而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男人别总跟家里人过不去,男人应该保护家里人才是。

就是这句话影响了小杰。

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偶像对青春期孩子的影响力。

当青春期孩子有一个自己崇拜的榜样后,这个榜样说的每一句话都会成为孩子行动的原动力。

孩子如何扭转父母的“成见”?父母又该如何将孩子好行为固定下来

了解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动力所在,也让孩子了解,要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需要持续的努力,而不是昙花一现般,一蹴而就的事情。

但这个过程能不能缩短一点时间,能不能更愉快一点?

是可以的,关键在父母。

我认为:父母想把孩子好的行为固定下来,要做到三点:敏感、克制、肯定。

  • 首先,父母要敏感地感受到孩子的真实变化,

也就是说,父母要初步判断,孩子这次是真改,还是有目的的改变。

这其实并不是很难,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多少有点“第六感”的。

如果实在感受不到,

  • 那么就要克制,克制地表达。

像小杰父母那样的脱口而出,就是不恰当的。

克制是为了争取观察的时间,同时也是保护孩子的积极性。

  • 最后就是要肯定孩子的好行为,

很多父母说自己对孩子真是软硬兼施都没用,

其实,无论是“软”,还是“硬”,程度上都有不足或者过头,

特别是对像小杰这样的孩子,他们很有自己的主张,内心的骄傲,让他们不在乎父母的表扬和批评,

对这样的孩子,只需要在他做对的事情时,予以肯定就可以了。

肯定更为不卑不亢

比如:小杰给父亲递水,父亲不用受宠若惊,也不要疑神疑鬼,

只要真诚地表达感谢,多加一点自己的感受:“很舒心”、“喝一口感到疲劳都少了”等就可以了。

孩子如何扭转父母的“成见”?父母又该如何将孩子好行为固定下来

由孩子主张的,像小杰这样的个案,在心理咨询中并不多见,

但也因此可以看出,这个孩子的魄力、能力,以及行动力都是很出色的。

虽然,他是大人口中的“问题小孩”,

但如果能以欣赏的眼光,多发掘孩子的优点,

给予孩子尊重、理解,

“问题小孩”,也能获得大成就,给父母大惊喜。

—END—

  • 喜欢我的文章,请点击关注【处处有心】,每日都有微头条,或长文章更新~

作者简介:

处处有心

儿童发展及教育心理学专业,二级心理咨询师,上海心理学会会员。

营养师,教师,EAP咨询师,婚姻家庭治疗师,育儿类原创文章获奖作者。

在儿童及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中,有10年以上实战经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