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四川省公安厅召开“向人民报告”最强民力、最强服务专场新闻通气会,厅改革办、治安、交警等部门负责人围绕公安机关践行群众路线、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成效及便民利民举措在会上通报了整体情况。

便民新突破 政务服务将现“15分钟服务圈”

厅改革办副主任陈力在会上表示,今年以来,全省公安机关以打造“最强服务”为导向,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使命,围绕服务高质量发展和群众办事创业需要,以全面落实审批服务“就近办、马上办、一次办、网上办”为主线,创新推出一系列“放管服”改革新措施,狠抓各项改革措施落地落实,建立健全“放管服”改革制度规范,公安“放管服”改革呈现深入推进、加快推进的态势。

截至6月,全省公安审批服务“一次办”、“网上办”实现比率接近90%,“就近办”、“马上办”实现比率超过50%。全省统一建设四川公安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四川公安APP、微信小程序,目前正在试运行,力争年底前上线,创新推出政务服务“集中办”、“自助办”、“全天办”,打造“15分钟服务圈”,努力让群众办事更加便捷。在今年一季度全省社会化评价工作中,群众对公安行政审批服务满意率达到98.66%,保持了持续上升势头。公安出入境证件办理“最多跑一次”、四川交管20项改革得到省委改革办和公安部的肯定推广,成为四川公安工作新“品牌”。

“春熙孃孃”、“萤火虫” 四川本土群防群治品牌涌现

治安总队副调研员杜彪在会上提出,“枫桥经验”的实践表明,基础社会治理的伟大力量来自于群众,无穷智慧蕴藏于群众。今年以来,省公安厅借智于民、借力于民、借势于民,大力推进群防群治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切实打造具有四川特色的“最强民力”工程,进一步打牢公安工作的群众基础,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近年来,我省群防群治队伍继续发展壮大,除治保会、内保队伍、巡防队伍、保安员等传统群防群治队伍外,各地也在同步充实壮大“红袖标”、“黄背心”等新生力量。继去年成都武侯区探索建立“武侯好邻居 平安志愿者”、绵阳涪城区成立“涪安联盟”组织之后,全省涌现了一大批像“朝阳群众”、“西城大妈”一样的四川本地群防群治品牌。成都锦江区“春熙孃孃”、青羊区“萤火虫”夜跑平安志愿者、金牛区“爸爸校园守护队”、高新区“楼宇示范街群防队”、双流区“空港义警”、广安“蓥城大妈”、泸州“五色马甲”、“坪安轻骑队”等一个个特色群防群治组织,构筑起了四川社会平安大厦的基石。

群防群治组织除了进行传统的守楼护院、提供信息以外,还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深度融合,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中,将一个个“社会细胞”的“小平安”连成整个社会的“大稳定”。

此外,各地公安机关还按照省公安厅“试点先行、分步建设、逐步实施”的要求,于6月上旬启动了100个省级“智慧平安小区”建设,努力提升社区安全防范水平和治安风险预防能力。多地公安机关积极探索“互联网+社区警务”模式,通过微信、微博、QQ等网络社交平台工具,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加强与群防群治力量的交流互动、信息共享。

“异地通办”、“便捷快办”大数据来了

厅交警总队宣法处处长杨军指出,公安部去年6月推出的20项交管“放管服”改革措施于去年9月1日起全面推行,切实兑现了“窗口服务更快更简化”、“网上服务更优更顺畅”、“延伸服务更近更便捷”、“业务监管更全更规范”的改革承诺。

目前,全省90%以上的车管所和登记服务站均设置自助服务区,共配置高拍仪809个、身份证读取器714个,自助服务终端机305台、自助选号机378台、自助违法处理机394台、自助照相机196台。驾驶人考试预约、机动车选号、补换领驾驶证、申领免检标志等交管业务在12123平台全部实现网上办理。全省车驾管业务已向基层派出所、交警中队、乡镇交管办、汽车4S店、二手车市场、检测站、邮政网点等延伸,目前全省共有机动车登记服务站673家、二手车交易市场72家、邮政代办网点606家、警医邮代办网点36家、银行代办网点20家、保险机构代办网点57家、社会化考场124家。

今年4月,公安部下发《深化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10项便民利民服务措施》后,全省公安交管部门又强力推进了5类业务“异地通办”、5项服务“便捷快办”等10项新举措,机动车档案电子化转籍工作变得更加方便。

熊猫新闻记者 张美璐 报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