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暑假时,为了给留守儿童和“小候鸟”们送上关爱,自7月1日上午起,城东街道“春泥计划”暑期班陆续开班。

今年,城东街道为孩子们开设了3个“春泥计划”暑期班,覆盖社区、乡村和企业。手工制作、趣味地理、唐诗鉴赏、垃圾分类知识宣讲……丰富多彩的文明元素课程陪伴百余名孩子快乐过暑假。

“春泥”开出文明花海 城东街道村社企同建成长乐园

文明行为从我做起,小学员们在承诺墙上签名。 陈晶钰 摄

龙兴新班人气爆棚

“来,小朋友们,原地踏步走!一二一……”7月5日上午,一堂趣味体育课在城东街道龙兴村办公楼前举行。现场30多名孩子在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四团四队志愿者的带领下,排成两行练习踏步。与此同时,另一群孩子在龙兴村文明实践站内认真学习书法。

自7月1日龙兴村“春泥班”开班后,龙兴文化讲堂里不时传出欢声笑语。这些天,这里除了开设趣味体育课、书法课外,还开设了有舞蹈、陶艺、影视赏析、趣味魔方等课程。一堂堂精彩有趣的课,让孩子们笑靥如花。

“之前报名只有30多人,现在来上课的人越来越多了,目前龙兴班就有60多名孩子。”实践队队长吴湘婷说,此次“春泥班”为期20天,为更好地开展教学,志愿者们依据孩子的年龄,分出了高、低年级两个班。班级增多,意味着任务也随之加重,为此支教的志愿者们每天都要备新课。吴湘婷说,每当他们看到孩子们开心的笑脸,就觉得一切都很值得。

“以前我们几个村里都没有开展‘春泥班’,孩子们暑假在家由爷爷奶奶照看。”龙兴村党总支副书记姜慧淑说,今年原石龙村、龙山头村和天场村合并成立龙兴村后,新村新气象开办了“春泥班”,孩子们的假期变得更加充实和丰富了,每天大学生志愿安排的多样课程,孩子们都很喜欢,报名一度十分火热,村民们也纷纷点赞。姜慧淑表示,接下来他们还将结合文化礼堂及为老服务中心,开展更多文化活动,以丰富全村全民的文化生活。

“融村更要融心,在龙兴村开办‘春泥班’,不仅能让村里的孩子享受到快乐暑假,还能让村民们切身感受到融村后的新气象。”城东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相比往年,今年该街道不仅要辐射建成区和城郊地,还要将“春泥班”延伸进山村,让更多孩子度过一个充实且快乐的暑假。

宝龙老班排忧解难

7月4日下午,在“春泥计划”宝龙班,一堂别开生面的韩语课让孩子们乐开怀。课堂上,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小老师”从韩语的40个元音和辅音逐个切入,教会孩子们韩语的基础发音。

学会基础发音后,孩子们还模仿学唱韩语版《小星星》。虽有些许磕巴,但孩子们认真学唱的精神很动人,教室里不时传出欢乐的歌声。

“第一次学习韩语,感觉很有意思。”今年9岁的魏诗雨高兴地说,自己已经是第三年参加宝龙“春泥班”了,每年课程都很有趣,她明年还想再来。

“‘春泥班’让我的孩子安居又乐学。”这几天每天八时许,从重庆来乐清务工的代莉将自己放暑假的儿子送到“春泥计划”宝龙班。下班后, 她又来到宝龙班和儿子有说有笑地回家。

像代莉这样的外来职工有很多,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每年子女的寒暑假的生活都是他们最担心的问题。中国宝龙电子集团党支部书记林方魁说:“自从2011年开始,城东街道和宝龙集团联合开办‘春泥计划’暑期夏令营以来,职工们的这一需求得到了解决,‘春泥班’丰富的课程更是受到职工们的一致好评。”

“自从上了‘春泥班’,孩子性格都变开朗了。”家长蒋晓敏说起“春泥班”的好处,滔滔不绝。蒋晓敏说,她儿子是第二年参加“春泥班”了,开班那天儿子还自告奋勇当起了小主持人,儿子出色的表现,令她很欣慰。

“这已经是我们第11期‘春泥班’了。”林方魁说,宝龙电子集团不仅开设暑假夏令营班,周末班也时有开展。从英语、科学、书法、舞蹈等校园课堂课程到特色、兴趣类的棋类、轮滑、细纹刻纸、陶艺等乐清传统课程及紧跟时事的“垃圾分类知识”等,近年来“春泥计划”宝龙班在不断提质发展。该公司团委是“春泥班”的直接衔接单位,其团委书记陈微表示,“春泥计划”宝龙班从发芽、结花蕾、盛开到果实,公司将一直相伴。

旭阳小班活动丰富

“好开心呀,我们又在这里一起学习啦!”7月8日上午,旭阳社区文明实践站热闹非凡,10多名孩子欢聚一堂,共同迎接2019旭阳社区“春泥计划”暑期班开班。

开班前,旭阳社区壹家亲社工室社工和志愿者引导孩子们开展“破冰游戏”,孩子们通过游戏从陌生到相互认识。随后,孩子们在乐清广播电视台播音员郑杰老师的带领下,上了一堂“唐诗里的故事”唐诗鉴赏课。

课上,郑杰以《静夜思》为开场,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带孩子们领略了诗仙李白自然明快、飘逸潇洒的诗句。随后,郑杰又讲到忧国忧民的杜甫,杜甫的诗风沉郁顿挫,孩子们从他的诗中感受到了仁民爱物的情怀。此外,郑杰又与孩子们一起品味了王勃的《滕王阁序》、沈佺期的《乐城白鹤寺》等作品。“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课堂最后,郑杰引用韩愈的名句,鼓励孩子们要不怕苦、多读书,只有勤奋才能成功。

“此次鉴赏课,让孩子们对唐诗有了深刻理解,也增强了他们对唐诗的兴趣与热爱。”旭阳社区有关工作人员说,“春泥班”课程趣味性强,孩子们很喜欢。据介绍,为进一步提高“春泥班”的教学质量,旭阳社区文明实践站早在6月初就开始联系和邀请各方讲师团成员和专业人员。目前,已经组建的师资库队伍中,不仅有在职的中小学专业教师,还有非遗传承人、心理学专家、专业律师等。

“因为考虑到课程的专业程度,我们请的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老师来上课。”旭阳社区文明实践站有关负责人说,除了专业的授课老师,旭阳社区文明实践站志愿者们也将辅助做好班级管理和其他课堂的辅导。

旭阳社区“春泥班”还在课程安排上下了功夫,以“快乐陪伴、文明同行”为主线,围绕“玩中学,学中乐”的主题,形成兴趣爱好、文体娱乐、学业辅导等相结合的活动模式,不仅开设了唐诗鉴赏、法律知识、品德教育等文化课,还设有创意米塑、心理辅导、社会实践等课程,内容丰富多彩且趣味性强,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文明实践亮点纷呈

7月5日上午,“春泥计划”宝龙班的20多名小学员身穿黄色短袖,列队站在“我文明,我带头,我承诺”的文明承诺墙前,跟着志愿者齐声宣誓,自觉遵守《乐清市市民文明公约》。随后,小学员们纷纷拿起笔在承诺墙上签字,现场气氛热烈。

活动中,小学员们还在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志愿者的带领下,走街串巷参与随手捡垃圾活动。与此同时,一些小学员还手持“文明礼让”指示牌站在人行道口,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务。“老师说我们不能乱插队、乱丢垃圾,斑马线前要礼让。”参加完活动后,10岁的黄琪说,今天收获颇多,回家后他还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所学知识。

“春泥”开出文明花海 城东街道村社企同建成长乐园

小学员参与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废旧电池要放进哪个垃圾桶吗?”7月5日下午,“春泥计划”宝龙班开展了一场垃圾分类的知识宣讲,紧接着还进行了一次垃圾分类的知识竞赛。活动现场,台上志愿者刚一发问,学员们热烈抢答,并纷纷用手拿出了标有“有害垃圾”的卡片。随后,学员们站在模拟垃圾桶前,依次轮流投放垃圾。活动尾声,志愿者们对学员的出色表现连连夸赞。

“春泥”开出文明花海 城东街道村社企同建成长乐园

学习垃圾分类,正确投放垃圾。

7月5日下午,在“春泥计划”龙兴班的书法课上,35名学员在志愿者的指导下,手握毛笔在宣纸上一笔一划仔细地写下“文明”二字。随后,在“文明”拼字活动现场,学员们围坐一团,或屏气凝神在深思,或相互沟通在商议,或灵动敏捷在拼凑……经过20多分钟的认真拼图,一幅“文明”拼图大功告成,小学员们都露出了笑容。

“春泥”开出文明花海 城东街道村社企同建成长乐园

携手共拼“文明”字。

“创建文明城市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文明意识更要从小抓起。”城东街道有关负责人说,今年暑假该街道3个“春泥班”依次开设了形式多样的文明主题课,希望通过这样的主题课,让孩子们从小掌握文明知识、培养文明行为,也希望广大家长在孩子们的影响下能逐渐提高文明意识,自觉遵守文明公约。

乐清学子回乡支教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成语‘高山流水’是怎么来的吗?”7月5日下午,“春泥计划”龙兴班的小朋友们跟着老师,穿越回古代,学习了“高山流水”“刎颈之交”等中国经典文化故事。

为孩子们上课的是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大二的郑文磊。作为乐清中学2017届的毕业生,此次回乡支教让他倍感亲切。“这次能回家乡来做公益,我觉得很有意义。”郑文磊说,此前听闻学校这支实践队是来乐清,便积极报名参加。郑文磊表示,其实他的性情属于比较安静,平时不太爱说话,参与此次支教就是想要锻炼和挑战自己,同时也想要回报家乡。

在志愿者队伍中,郑文磊除了负责讲授中国文化故事课外,还是团队的摄影师之一。只要没课,他需要全程拍照并随时记录下团队的实践情况。“一般白天来不及备课,都是晚上整理完照片后再备课。”郑文磊说,他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和摄影,并不觉得辛苦。他希望自己的课程能让孩子们有所感悟和收获,也希望为团队出份力。相比其他同学,郑文磊深知自身的优势和责任,在团队中不但乐于担当同学与村民们的翻译,还热情地为同学们介绍起乐清的秀美风光和日新月异的城市新貌。

在志愿者中除了有乐中毕业生回乡支教外,还有个别队员已是第二次来乐清支教。“去年答应过小朋友们,我们还会回来,今年就是来兑现承诺的。”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四团四队副队长张理铭说,相比去年,今年他们的课程更加丰富。

2013年,城东街道与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签订社会实践基地共建协议以来,已有100多名浙江理工大学生助力开展“春泥班”。近年来,城东街道“春泥计划”班惠及了500多名孩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