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袍加身”的价值,织绣或许是拍卖场上最后的价格洼地

在中国艺术品的收藏领域中,无论是瓷玉书画,或是家具佛像,宫廷艺术品所带来的至高无上的皇权象征、富丽堂皇的艺术风格、华美精湛的工艺技术,使其成为全球高端华人收藏圈的主流艺术品位及收藏方向。宫廷艺术品拍卖和收藏,经过了苏富比、佳士得两大巨头拍卖公司的多年推动和培养,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成熟稳定的国际性板块。

织绣的宫廷艺术性和其他门类的艺术欣赏一样。由于宫廷艺术审美的标准和规范,工艺性,艺术性,稀缺性,在宫廷绣品中无论服饰纹样,还是佩物小品,都充分体现了构图满而不滞、造型端庄稳重、设色典雅、雍容高贵的皇家气派和尊严。所有意象物体在造型上绝无取巧和率意的倾向,这一点和民间绣品所体现的风格有本质的不同。然而自古有“皇帝登基,龙袍加身”,却从未听闻“玉玺在握”四字来代表帝王之身份。同样是宫廷官器,比起成交过亿的玉玺,织绣艺术品的市场表现还远远不能和其他门类的相比。但收藏宫廷皇家用物中,刺绣或许是最后的价格洼地。

“龙袍加身”的价值,织绣或许是拍卖场上最后的价格洼地

清 明黄色芝麻纱绣彩云金龙纹女龙袍

“龙袍加身”的价值,织绣或许是拍卖场上最后的价格洼地
“龙袍加身”的价值,织绣或许是拍卖场上最后的价格洼地

清 明黄色芝麻纱绣彩云金龙纹女龙袍

此袍形制为圆领、右衽大襟、左右开裾、有中接袖、马蹄袖端的直身式袍。袍身以明黄色芝麻纱为面料,接袖和中接袖以石青色芝麻纱为面料,用五色丝线和金银线刺绣彩云金龙、海水江崖和十二章等主体纹样,间饰红蝠衔万字寿桃纹、八宝纹以及长圆寿字纹等。袍身列十二章,饰金龙纹9条,其中两肩前后正龙各1,前后下摆行龙各2,里襟行龙1。另在领边饰正龙2、行龙3,左右中接袖饰行龙各2,左右马蹄袖端饰正龙各1。领袖边及大襟边均以石青色勾莲纹织金缎镶滚,缀铜鎏金錾花扣5枚。全身除马蹄袖端至接袖处有月白色芝麻纱里衬外,其他部位均无里衬,为单袍。

“龙袍加身”的价值,织绣或许是拍卖场上最后的价格洼地

清 明黄色芝麻纱绣彩云金龙纹女龙袍局部图

此袍以芝麻纱为面料,其特点是轻薄柔软、透气性好。在清代,纱根据其组织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实地纱、直径纱、芝麻纱和妆花纱等多种品类。直径纱是用绞地经比一绞一、每隔一纬一次绞转的标准纱组织为地,平纹显花,其经细纬粗,形成的方孔极为固定。实地纱的花地组织与直径纱正好相反,用平纹作地、“一绞一”的纱组织显花。芝麻纱是因其织纹呈芝麻粒状,故名,是当绞纱与平纹组织结合成为一个很小的几何纹时,这种纹样就会形成一种基础的地组织,在此地组织上可用其它组织显花。以上三种纱均是暗花纱,即花和地的丝线为同一种颜色,只是依靠织物组织的变化而显花。而纱中显彩花的则是妆花纱,是用多种彩纬以挖梭技法提花织造的丝织物。总体而言,纱是丝绸品种中最为稀疏而轻薄的丝织物,其表面孔眼分布均匀,有“轻纱薄如空”之喻。虽然纱织物的组织结构密度小,质地轻薄,但由于其组织是绞经组织,由经线绞转而形成纱孔,故结构稳定,不易疵裂,穿着时透气凉爽,特别适宜于制作夏装。

“龙袍加身”的价值,织绣或许是拍卖场上最后的价格洼地

清 明黄色芝麻纱绣彩云金龙纹女龙袍局部图

全袍纹样的刺绣针法以套针为主,龙纹则全部以平金银技法绣成,其中龙身等大面积部位以平金技法刺绣,前胸和后背正龙的脸部轮廓、眉、须,以及四肢轮廓等部位使用平银技法刺绣。此外,在前胸和后背正龙的眉、嘴、鼻、须发以及腹廓等处用绛色丝线作辑线绣。诸多绣法的灵活运用,使得龙纹更具立体感,更显强烈的金彩奕奕的逼真装饰效果。纹样配色丰富,富丽华美,绣工精美细致,娴熟精湛,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了清代晚期刺绣技艺的最高水平。

“龙袍加身”的价值,织绣或许是拍卖场上最后的价格洼地

清 明黄色芝麻纱绣彩云金龙纹女龙袍局部图

考察此袍的时代,其主体纹样包括龙纹、云纹和寿字纹,以及所用丝的色彩等元素,都具有清代光绪时期的典型特征。此袍的形制为左右开裾,镶有中接袖等,明确为清代女性所用。

此袍最引人注目之处当是此为女袍而饰十二章。在清代严格的服饰典制规定中,普天之下所有人等,唯有皇帝一人的服装上可使用十二章,以此寓意皇帝权力的至高无上和道德的至善至美。如《清会典图》记载皇帝的礼服(即朝服)和吉服(即龙袍)可饰十二章。

“龙袍加身”的价值,织绣或许是拍卖场上最后的价格洼地

故宫博物院藏 清 明黄色纳纱彩云金龙纹朝袍

皇帝的礼服(即朝服)纹样:“皇帝冬朝服,色用明黄,惟朝日用红。披领及袖俱石青,片金加海龙缘。绣纹:两肩前后正龙各一,腰帷行龙五,衽正龙一,襞积前后团龙各九,裳正龙二、行龙四,披领行龙二,袖端正龙各一。前后列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黼、黻在衣;宗彝、藻、火、粉米在裳。间以五色云。下幅八宝平水。” (注1)

皇帝的吉服(即龙袍)纹样:“色用明黄,领袖俱石青,片金缘。绣纹金龙九,列十二章,间以五色云。领前后正龙各一,左右及交襟处行龙各一,袖端正龙各一,下幅八宝立水。裾四开。绵、夹、纱、裘惟其时。” (注2)

故宫博物院所藏大量的清代皇帝的礼服和吉服实物也印证了其所饰纹样与文献记载的相一致性。

与身份等级至高无上的皇帝相配应,母仪天下的皇后也有礼服、吉服等各类服装。其中,皇后所用礼服(即朝服)有五种款式,冬用三式,夏用二式,夏二式基本与冬式同。其中冬用三式所饰纹样分别是:

一式:绣纹金龙九,间以五色云。中无襞积,下幅八宝平水。

二式:前后正龙各一,腰帷行龙四,中有襞积,下幅行龙八。

三式:色用明黄,片金加海龙缘,裾后开,余制如冬朝袍一。(注3)

皇后的吉服(即龙袍)纹样:“色用明黄,领袖俱石青。绣纹金龙九,间以五色云蝠寿,文采惟宜。下幅八宝立水。领前后正龙各一,左右及交襟处行龙各一,袖如朝袍,裾左右开。绵、夹、纱、裘惟其时。” (注4)

“龙袍加身”的价值,织绣或许是拍卖场上最后的价格洼地

故宫博物院藏 晚清 佚名 孝钦显皇后(即慈禧太后)吉服像

从这些典制文献记载中可看出,都明确规定皇帝礼、吉服中列十二章,而皇后礼、吉服无十二章。故宫博物院所藏大量的清代皇后的礼服和吉服实物中,确实也是绝大部分无十二章。但较为有意思的是,故宫博物院所藏清宫后妃的礼服和吉服实物中,也有极少数的饰有十二章、六章或五章等,其年代从乾隆至清末都存在,如早期的乾隆朝香色缂丝彩云金龙夹龙袍,即列十二章,其年代有明确的黄条记录:“乾隆四十年闰十月初五日收香色缂丝夹袍一件”(注5)。清晚期的同治和光绪时期的相对较多一些。

为何实物所见清代后妃服装饰十二章的情况与典制规定有不一致之处?个中原因有待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但十二章为权势至高无上之象征,这一点不容置疑。

“龙袍加身”的价值,织绣或许是拍卖场上最后的价格洼地

美国华盛顿弗利尔赛克勒博物馆藏 晚清 慈禧画像

清末,慈禧太后两度垂帘听政,在清末统治中国长达48年,权倾一时,不是皇帝而胜似皇帝,可以说是清末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她的服装也享用了清代等级最高的皇帝服饰的等级规制。如故宫藏故43567明黄色纳纱彩云金龙纹朝袍和故44095黄缎缉米珠绣彩云金龙纹龙袍等数件女式礼、吉服,都装饰了十二章。这些服装可明确地断定系慈禧太后所穿用。此外,在一些纪实性的清代宫廷绘画中,也可见慈禧太后穿用十二章龙袍的图像,如故宫藏孝钦后吉服像轴,(注6)又如,美国华盛顿弗利尔赛克勒博物馆藏慈禧肖像画(注7)等。这些象征势权至高无上和道德至善至美的纹样,无比张扬地彰显着穿用者的华贵和权威,反映出慈禧太后极强的权力欲和对当时朝政的牢牢掌控。

“龙袍加身”的价值,织绣或许是拍卖场上最后的价格洼地

故宫博物院藏 清 黄缎缉米珠绣彩云金龙纹龙袍

此外,再考察此袍尺寸大小,为身长137厘米、两袖通长196厘米、袖口26厘米、下摆118厘米、左右开裾长66厘米。而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明确为慈禧太后所穿用的十二章龙袍故44095黄缎缉米珠绣彩云金龙纹龙袍,那件的尺寸大小为身长138厘米、两袖通长195厘米、袖口26厘米、下摆116厘米、左右开裾长79厘米。(注8)两相比较,二者的尺寸大小几无差别,这反映了这两件衣服的穿用者的身材体型极为接近,应为同一人。这也从一个侧面更充分地印证,这件十二章女龙袍亦当为慈禧太后所穿用。

这件女龙袍用料考究,精美华贵,尤其是色用明黄,列十二章,透显出其至高无上的权势等级特征,见证了穿用者身份之显赫与至尊。历经百余年岁月流逝,其存世量愈为稀见,弥足珍贵,对于研究清代宫廷服饰制度及丝织工艺发展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