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顺跨海大桥将于后年建成

江湛铁路开通,湛江融入珠三角三小时经济生活圈

湛江加快推进建设湛江港40万吨级航道

新落成投入使用的湛江西站

湛江国际机场效果图

文/羊城晚报记者 袁增伟

特约通讯员 汪良波 黄少娥

图/郎树臣 张锋锋 林石湛

7月1日, 湛江首条高铁——江湛铁路正式通车,中国大陆最南端的湛江人民坐高铁可直达省城广州,融入了珠三角3小时经济生活圈。高铁的开通,提升了湛江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弥补了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打造广东经济新增长极的最大交通短板。

湛江市委书记郑人豪表示,湛江加快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在交通,振兴发展的支撑也在交通。构建高水平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是湛江提升发展环境的紧迫需要,是融入经济全球化,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区,服务辐射周边地区的重要举措。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湛江的发展,中央、省相关部门给予强力支持,未来几年,湛江将积极把握作为“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北部湾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等一系列重大机遇,以建设全国性快速立体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大通道、大港口、大路网、大枢纽,推进新机场、高铁、高速、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交通根本性转变、跨越式发展,把湛江打造成四通八达、快捷连通国内外及周边省区的现代立体交通中心城市,为促进广东区域协调发展和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湛江的贡献。

A

科学规划引领

湛江交通“脱胎换骨”

江湛铁路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第一纵——沿海快速铁路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约355公里,设计时速200公里。江湛铁路东接广珠城际铁路新会站,西至湛江西,途经江门、阳江、茂名、湛江4个地级市,设江门、双水镇、台山、开平南、恩平、阳东、阳江、阳西、马踏、电白、茂名、吴川、湛江西等13个客运站,为目前粤西连接珠三角最快捷的铁路通道。沿线旅客可从湛江、茂名、阳江乘动车组列车到达广州南高铁站,更加便捷地融入珠三角经济、生活圈。

湛江是全国首批14个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之一,是一个因港而兴的城市,拥有40万吨级航道的天然深水良港,是大西南出海主通道,也是国家经略南海的战略通道,被定位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已经有了港口、机场、铁路。然而,发展到今天,湛江高等级道路密度低、通行能力差,有深水良港但港口集疏运体系滞后,有机场但航班少、航线少、票价高,交通落后已成为制约其加快发展的最大瓶颈。

湛江市科学规划、未雨绸缪,编制了《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建设5条高铁、6条高速公路、8条高速公路支线、1条半岛滨海旅游公路和1个国际机场,实现2个小时进入珠三角、1个小时贯通湛江全域”的构想;以“无缝衔接”“互联互通”等先进理念,超前科学规划了汇聚深湛、张海、合湛、湛海和时速350公里的广湛客运专线等5条高铁进中心城区,并与湛江国际机场互联互通。在此基础上,再制定实施《湛江市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17-2020年)》,三年内重点实施交通基础设施主要建设项目122个,计划完成投资约955亿元。到2020年,基本建成“三环四通”大交通格局,建成一批服务高效的综合运输枢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陆空综合运输体系更加完善。

湛江市市长姜建军表示,这次江湛铁路的通车,改变了湛江不通高铁的历史,圆了湛江人民盼望已久的“高铁梦”,是湛江交通发展史的一个里程碑。湛江下一步将重点打造 “一核两港三环四通五支撑”现代化快速立体综合交通体系,全面提升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一核”,指北部湾交通枢纽中心;“两港”,指依托湛江港(海港)和湛江国际机场(空港)打造湛江经济双引擎,支撑湛江市建设区域性国际客流、物流中心;“三环”,指建成市区环、湾区环、半岛环三大组团间及对外交通的快速通道;“四通”,指对外通高铁、县县通高速、镇镇通快速、村村通公路四大通畅工程;“五项支撑”,指民生交通、绿色交通、智慧交通、法治交通、平安交通。

B

陆海空并进

编织快速立体交通网

近日,调顺跨海大桥新设计方案“出炉”,“湛江门、调顺印、中国红”刷屏网络,社会各界对大桥设计纷纷点赞;今年4月,湛江市区标志性城市快速化主干道——湛江大道开工建设,消息刷爆湛江人的朋友圈……当前,湛江闻鸡起舞、日夜兼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惊喜连连”。

湛江机场迁建项目建设所需的7758.2亩土地目前已全部征收完毕,配套工程也已开工,将建成全省“5+4”骨干机场格局中的粤西之翼。近年来,湛江市坚持把湛江国际机场作为湛江振兴发展的“一号工程”,扎实推进规划建设,新机场飞行等级由4C调整为4E,飞行跑道由2800米延长到3200米,由支线机场上升为干线机场,航站楼主体工程基础工作也全面推进。

湛江高铁建设喜讯频频。湛江高铁建设纳入国家《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成功争取中铁二院统筹编制湛江铁路规划,推动“高铁入城”。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联合印发《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让深湛高铁、合湛铁路、广湛客专、包海高铁、张家界至海口高铁等五条高铁线汇聚湛江,未来湛江将成为高铁枢纽。

高速公路建设正进入历史高峰期。《湛江市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17-2020年)》里明确提出,至2020年,湛江市新增高速公路里程29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500公里,形成全市1.5小时生活圈。去年年底,全长98.172公里的汕湛高速公路化湛段正式通车,让“粤西通往珠三角区域只有一条高速”彻底成为历史。2020年前,湛江市还将建成东雷高速、湛徐高速徐闻港支线、玉湛高速湛江段等6条高速。

港口航道建设紧锣密鼓。2017年,湛江港货物吞吐量突破2.8亿吨,居全国沿海港口第11位。目前,湛江港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工程力争年内开工,建设面向国内、服务全球的区域性深水大港。徐闻港区南山作业区客货滚装码头将于今年10月建成投入试运营,湛徐高速徐闻港支线、徐闻港进港公路改扩建项目将于今年9月建成通车,进一步提升琼州海峡跨海快速通达能力。与此同时,湛江正大力推进港口成群战略,统筹推进湾内外港区开发建设,推动构建雷州半岛港口群。

湛江市还大力推动“高速入城”和农村公路建设,推进区域内部快速联通。今年已动工建设全长约22公里的湛江大道,这是湛江首条城市快速干线,全线不设置红绿灯,整个工程项目投资55 亿元,预计2020年中建成通车。建成后,将实现快速出城、快速上高速的目标,使城市交通有效地与高速公路连接线等外围道路系统融为一体。调顺跨海大桥设计方案已出,该桥是湛江“一湾两岸”的第二座景观桥,是进入湛江市区的重要门户,也是湛江市区通往湛江国际机场便捷的通道,预计项目在2020年6月全部竣工,与新机场同步建成投入使用。同时,湛江市把握省政府规划建设广东滨海公路的重大机遇,打造湛江沿海快速观光大通道。

随着高铁、高速、新机场、航道改扩建等项目的加快推进,湛江通过统筹谋划,互联互通,新机场、高速、高铁、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将实现无缝对接,湛江与珠三角、全国各地的时空距离将大为缩短,由“神经末梢”变为“路网枢纽”,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C

抢抓机遇提振精气神

推动全面振兴

进入新时代,湛江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后发优势明显。湛江被列为国家“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首批全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北部湾城市群中心城市。

6月8日召开的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加快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给予了湛江新的定位、目标要求和重大支持。全会明确指出,“要强化汕头、湛江发展能级,赋予其部分省级管理权限,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把汕头、湛江打造成高水平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在粤东粤西沿海集中布局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打造一批大型工业园,培育一批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同时,给湛江送来了“大礼包”:明确支持湛江“打造区域经济中心、科教文卫中心、交通枢纽”“建设大西南出海主通道和海南岛连接大陆的主枢纽”;提出“对接服务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提升琼州海峡跨海快速通达能力,统筹谋划雷州半岛和粤西滨海地区改革发展”、“加快建设广州至湛江等高铁项目,建设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1.5小时高铁经济生活圈”、“粤东以汕头为中心,粤西以湛江为中心,发挥沿海港口优势,主动承接珠三角产业合作共建,融入珠三角产业分工体系”、“推动汕头、湛江港大宗商品物流集散基地建设”等。

一切的利好,为湛江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也“催促”湛江要加快补齐交通短板,疏通发展“命脉”,铺就振兴“坦途”。目前,湛江市发展势头喜人,千万吨级产能的宝钢湛江钢铁基地已建成达产;千万吨级炼油能力及80万吨乙烯的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计划2019年建成投产;中海油湛江分公司、东兴石化、晨鸣纸业等骨干企业蓬勃发展,中船重工、巴斯夫等相关重大项目正在落地布局。

当前,湛江正深入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活动,由市领导牵头组织开展27个课题调研。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北部湾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广东经济新的增长极为目标,大力推进交通、产业、城市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新时代湛江高质量发展”的发展思路,切实扛起“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时代责任和使命担当,推动湛江加快发展、全面振兴。同时,制定了《“三大抓手”实施方案》《五大产业发展计划》《湛江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2018—2020年)》和《湛江市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行动方案》,切实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贯彻到湛江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其中,实施“五大产业发展计划”,加快构建高水平产业体系,打造加快发展的强力引擎,更是湛江未来的重中之重。

实施重大工业产业项目达产增效计划,扶持服务好钢铁、石化、造纸等龙头产业项目,延伸中下游产业链,形成辐射带动北部湾城市群发展的增长极。到2020年,中科炼化一体化、乌石17-2油田群、湛化环保搬迁三大石油化工项目建成投产,钢铁、石化、造纸三大主导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600亿元左右。

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计划,促进优势传统产业走上创新型、效益型、集约型、生态型发展道路,打造湛江传统产业升级版。到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传统工业总产值达到1800亿元,年均增长10.77%。

实施现代服务业提速计划,提前谋划和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促进生产服务业集聚化、生活服务业便利化、基础服务业网络化、公共服务业均等化,打造北部湾、粤西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到2020年,全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到900亿元左右,占GDP比重达到22%;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2%左右。

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培育计划,着力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到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260家,高新技术产品数量达到1500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800亿元。

实施蓝色海洋综合开发计划,科学开发利用和保护好海洋资源,做大做强海洋经济,以蓝色崛起引领全市经济加快发展。到2020年,完成全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建设任务,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值突破2200亿元。

作者:袁增伟 汪良波 黄少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