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好书推荐,我不得不提到当代的三位作家,其中包括路遥、史铁生和陈忠实,他们的作品其中有三位平凡的人物让我让刻骨铭心,一是路遥《人生》当中的刘巧珍,二是陈忠实《白鹿原》的田小娥,三是史铁生《我与地坛》当中的史铁生的母亲。今天我们就与大家分享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与《我与地坛》。

一、史铁生其人其事:

习近平同志在《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提到,同批知青中,出了不少干部,“(1993年)在八个省部级干部里,我了解的有王岐山”。此外,同批知青中,“还有路遥,他是延川的本地知青,写了《人生》。还有个作家叫史铁生,写了《我那遥远的清平湾》,这个清平湾就是过去他插队的延川县关家庄。”这是习总书记心目中的史铁生与路遥。你心中呢?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史铁生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史铁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至强至尊,一座文学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度,一种千万人心痛的温暖,让人们在瞬息中触摸永恒,在微粒中进入广远,在艰难和痛苦中却打心眼里宽厚地微笑——韩少功评

可以说史铁生一生是被病魔折腾的大半生,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坐在轮椅上的男人,用他不屈的人格和丰富的心灵书写了生命和艺术的绝唱!

他的主要作品要从20世纪70年代说起,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1983年他参加中国作家协会。1996年11月,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和幽默感,在表现方法上追求现实主义和象征手法的结合,在真实反映生活的基础上注意吸收现代小说的表现技巧,从成名作《我那遥远的清平湾》到《插队的故事》,作品从内容到形式技巧都显出异乎寻常平淡而拙朴,属意蕴深沉的“散文化”作品,另外,他还创作了电影剧本《多梦时节》(与人合作)、《死神与少女》等,《死神与少女》属于一种新的电影类型——诗电影,这为电影类型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这两部影片都由林洪洞执导,《多梦时节》以其新颖的视角获第九届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广电部1988年优秀影片奖,第三届儿童电影童牛奖艺术追求特别奖,《死神与少女》以其对人生价值的探索于1989年获保加利亚第十三届瓦尔纳国际红十字会与健康电影节荣誉奖。

著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短篇小说《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等。

二、刻骨铭心的散文《我与地坛》

1.生命是如此脆弱,那它的意义何在?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说:“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人生只是一个个梦想不断破灭的过程。而当我们走出所有曲折的日子时才发现,真正的美好与神奇,已经永远地留在了背后。——《我与地坛》

2.初读《我与地坛》,感觉是十分悲怆的,然而文中的生命灵动越读越让人内心宁静。

史铁生是一个被命运狠狠划痕一道的苹果树。在青春大好年华时,他被送到贫穷的大西北插队,而这时,他又被命运之神按在了轮椅上,面对从天而降的厄运,他一下子不知所措,感觉人生一片灰暗。

在亘古不变的流转中,自然万物都展现出了永恒的生命力。在地坛里凝视四季轮回、草木枯荣的过程中,他找到了自然与生命的契合,通过切换式的描写风雨晨昏及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让读者犹如身临其境,他将自己放在广阔的宇宙和天地之间,在恢弘的背景下,见证生命的伟大。

他以独特的视角拷问着这个世界,同时又反省着自己,用沉静又优美的笔调写出了对人生的感悟。

带着强烈的悲悯之心,史铁生摇着轮椅艰难地跋涉在充满荆棘和迷雾的生命征途上,感受着 生与死、爱与恨、善与恶、美与丑的最真切的抚摸,体悟着更深层次的生命意识。

在经过思考之后,他从个人短暂而有限的生命中超脱出来。在文章最后他写道:“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的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处的山洼里,势必跑出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当然,那不是我。但是,那不是我吗? ”

3.幸好有一个宁静的地坛,让他这个几乎被摧毁的生命找了活下去的意义,更幸好有一位慈祥而又善解人意的母亲,让他明白宽恕与理解的伟大意义,重拾生命困境奋然崛起的勇气。

初入故园,看见的是森森斑驳,荒芜的地坛到处都透出历史的苍凉。在这个宁静的去处,更容易展开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母亲的早逝,是史铁生的第二次重大蜕变。他说:“她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他渐渐感悟到,这个世界很多人都有自己的不幸,有些人仿佛生来就是为了承受苦难,在苦难中默默忍受命运的重压。比起母亲,他更幸运。

从一位轻狂的青年突然变成了一个几乎一无所用瘫痪病人,而后由一名失业的闲人成长为一名深刻的作家,他的人生经历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张力。他用睿智的语言,照亮了我们日益贫瘠的内心。

地坛之于史铁生, 正如菩提树之于释迦牟尼。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七天七夜悟得佛理,史铁生在地坛悟得人生的真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