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魔外道这种邪知邪见,是不容易制伏的,可是你有这个金刚的体,就把这个天魔外道都给它破坏了,这金刚体是坚固的。金刚的相是光明的,金刚,它是透明体的,光明的。光明而不为一切黑闇所破坏,而它能破坏一切的黑闇。所有世间一切的黑闇,你有金刚都可以把它破坏了。说那是破坏主义,你破坏这黑闇,才能得到光明!这是破坏邪法,而不是破坏正法。你把邪法破了,正法才能久住;你邪法不破,正法就不能久住了。所以,这是破坏一切的黑闇。金刚的用,它的功用,是锐利的。这个锐利得,也是无坚不摧,无邪不破。

讲到这个金刚心,我们一般人不要误会了,以为是我们胸腔里边这个心。这个心,是个肉团心。这肉团心,没有甚么用。这肉团心,它的形相犹如一个倒挂的一朵莲花这么样子。白天,它就开了;晚间,它就合上。合起来,像一个倒挂莲花一样;开,甚么时候开了呢?这个心里边有孔,那个孔窍白天它就开了;晚间睡觉的时候,那孔窍就合上了。所以这个心,是个肉团心,没有甚么用处。那么还有一个心,叫妄想心。妄想心又叫第六意识,第六意识心。眼耳鼻舌身意各有它的识:眼有眼识,耳有耳识,鼻有鼻识,舌有舌识,身有身识,意有意识,这叫六识。在这个第六意识,一般人以为肉团心是他的心,这是第一个错误。

第二个错误,又以为他这妄想心是他的心,就好像《楞严经》上;听过《楞严经》有这么一段文,你们还记得不记得?这一段文是这样说的:「佛告阿难。此非汝心。乃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无始。认贼做子。失汝元常。故受轮转。」这一段经文,有的人记得吗?这一段经文,是很要紧的。这一段经文就是说的这个第六意识尽打妄想;他妄想这本领非常大。他这个打妄想,忽东忽西,忽南忽北,忽上忽下。他不要坐火箭,就到了月球去,不要借着火箭的力量。他这一个打妄想,月亮在那儿,跑到那个地方去了。一瞬间打妄想又到了西天;一瞬间打个妄想又到了东土:甚么地方都可以打。你想到日本,你打着妄想,日本那个街道,就现在你这个眼前了。你到过德国,到过法国,到过你所到过地方,你这一打妄想,也到那个地方了。现在一般人研究到月球去,这由甚么造成的?就都是由这个妄想。现在打这个妄想,就要实现这个妄想,这都是从第六意识发生出来的。所以,这第二是妄想心。

阿难就认为妄想心是他的心了;对佛讲,但是佛就告阿难,「此非汝心」:这个不是你的心哪!那么是甚么呢?「乃是前尘。虚妄相想。」这是一种前边的尘相,「虚妄相想」;虚妄的那个相,是由你那个妄想生出来的。「惑汝真性」:迷惑你自己的真性,把你自己的真性迷惑了。「由汝无始」:从无始劫以来到现在,你都认为它是心了,「认贼作子。」你认贼作你的儿子啰!「失汝元常」:把你自己本来固有的宝珍,都丢了。原来常住不坏的那个宝贵的性,宝觉,明心,都失去了。「故受轮转」:所以就在六道轮回里头出头没,这么样子,总也无有了期。这一段文就是说这个妄想心。

阿难就认为妄想心是他的心了;对佛讲,但是佛就告阿难,「此非汝心」:这个不是你的心哪!那么是甚么呢?「乃是前尘。虚妄相想。」这是一种前边的尘相,「虚妄相想」;虚妄的那个相,是由你那个妄想生出来的。「惑汝真性」:迷惑你自己的真性,把你自己的真性迷惑了。「由汝无始」:从无始劫以来到现在,你都认为它是心了,「认贼作子。」你认贼作你的儿子啰!「失汝元常」:把你自己本来固有的宝珍,都丢了。原来常住不坏的那个宝贵的性,宝觉,明心,都失去了。「故受轮转」:所以就在六道轮回里头出头没,这么样子,总也无有了期。这一段文就是说这个妄想心。

那么第三是甚么呢?真如心。这个真如心,也就是实相的般若,也就是实相。这个真如,这个心,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你说它大,没有再比它大的;你说小,也没有再比它小的了。没有法子再找到比它小的,也没有法子再找到比它大的,这叫真如,真如心。这个心,才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真心,这心有这三种。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这两个字已经讲一个大概。现在讲这个「般若」。甚么是般若?「翠竹黄花,无非般若。」这个绿的竹子和这黄色的花,都是般若。般若是印度语,在五种不翻之中,它属于「多含不翻」。因为翻过来中文,祗可以翻译一个意思,而不能翻译它这样多的意思,所以不翻。那么多的意思有多少呢?有三种般若。这三种般若就是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那么般若翻译成中文就是智慧。智慧祗有一种的意思,所以就保留它原来这个梵语来尊重,不翻;尊重这个般若,所以就不翻它。那么般若有多少呢?般若,光这个《般若经》,那就有很多。本来是说有八部,但是详细地分析来,它有十个种类的般若。十个种类的般若都是甚么呢?

第一是《大般若经》。这《大般若经》有多少?有六百卷。玄奘法师翻译《大般若经》的时候,桃开六度。那个桃花在这一年之中,开了六次。不是说六年开了六次;要六年开六次,那是很正常的。在这一年之中,桃花开了落;落了之后又开;开了又落。那么大约两个月开一次,一年十二个月开六次,两个月一次。虽然我没有看见,但是也不会相差太远,这叫「桃开六度」,翻译《大般若经》的时候。《大般若经》,就有六百卷。

第二,《放光般若》。放光,佛放光而说这个般若。有多少卷呢?有三十卷。

第三就是《摩诃般若》。这摩诃般若也是大般若,但是这个叫《摩诃般若》,和那个《大般若》又不同了。这个有多少卷呢?也有三十卷,这第三是《摩诃般若》。

第四,叫《光赞般若》。由佛放光而赞叹说这个般若,这是第四。

第五,叫《道行般若》。道,就是道德那个道;行就是行为的那个行,行走的那个行。《道行般若》,这是第五。

第六,《学品般若》。这个《光赞般若》、《道行般若》、《学品般若》,这每一种有十卷,这合起来也是三十卷,这就六百九十卷了,这是第六。

第七,叫《胜天王所说般若》,这有七卷。

第八就是《仁王般若》--《仁王护国般若经》,有两卷。

再第九是《实相般若》。有这个《实相般若》,一卷。

第十是《文殊般若》,一卷。这合起来大约是七百零一卷。这是《般若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