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有限,更应该珍惜时间,不浪费一寸光阴,更需要摆正观念,丢掉“编制”的“框”,让自己站在这个“编制”的高处去看待问题,才能够看到奋斗去实现自己的价值才是最体面的活着,也才能够摆脱成长的羁绊,更好地发光发热。从这样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在“苛刻”的选拔要求下,在众人比拼的努力下,这位人才终于被录用为研究员,这显然是一大好消息,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因“无经济创收,发不起工资”让他“回家等通知”,长达3年的等待,不仅仅让他毫无收入,更是浪费时间,浪费青春,这显然是人生的一大损失。

2016年2月余江考入上饶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下属事业单位文化产业办公室,被录用为研究员,但文化产业办以“无经济创收,发不起工资”为由,让他“回家等通知”。这一等就是3年多,自2016年5月至今,余江没回原单位上过班,也没领过工资。在余江看来,县城里的男性想要养家糊口,考事业单位和公务员是最好的出路。在父辈眼中,只有体制内的工作才称得上体面的工作。

编制,一个让人满怀期待的词语,因为这一个词语,不仅仅代表你成为了公务员中的一员,更代表你从此过上了端“铁饭碗”的生活。虽然在就业观念不断转变的今天,对“编制”的追求有所降温,但是在众多职业的选择上,“编制热”依然居高不下。

是 什么让“编制”如此的火热呢?一方面是因为这代表一种身份,让大家认为这是一个体面的工作,面子上有光,也能够满足自己或者家人的虚荣心。另一方面是有编制的工作更稳定,在就业压力如此大的情况下,编制给人一种“港湾”的感觉,自然也就让大家依然热衷“考编制”。

从这样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在“苛刻”的选拔要求下,在众人比拼的努力下,这位人才终于被录用为研究员,这显然是一大好消息,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因“无经济创收,发不起工资”让他“回家等通知”,长达3年的等待,不仅仅让他毫无收入,更是浪费时间,浪费青春,这显然是人生的一大损失。

即便,事后这个单位也以提前讲过,但是在招聘启事中未明确提出,却以“编制”戳中那些人才的“软肋”,让他们在传统对编制的热衷追求之下,选择了这个单位,有遭遇了如此糟心的过程,对于这样的情况,也不能一味地责怪这个单位,人才在长久没有具体的回复之后,没有及时的“止损”,也是他们对“编制”的不舍得,自然难以挑出这个“圈”住自己的惯性思维。

编制诚可追,奋斗价更高。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有限,更应该珍惜时间,不浪费一寸光阴,更需要摆正观念,丢掉“编制”的“框”,让自己站在这个“编制”的高处去看待问题,才能够看到奋斗去实现自己的价值才是最体面的活着,也才能够摆脱成长的羁绊,更好地发光发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