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居住的小区距钓鱼台国宾馆东门,也就一路之隔的200米外,因为部队大院不挂招牌,所以不管是打的乘车还是向来访朋友介绍住址,总习惯说“就在钓鱼台那儿”。如此说法,倒不是拉大牌吹牛,实在是因为钓鱼台名气太大,说钓鱼台简单明了,北京人哪有不知道钓鱼台的。

与钓鱼台为邻,便有许多关于居住地的故事。许多在别处听来异常新鲜的事,在我们这儿就像家常便饭。比如每天新闻联播播出的外交大事,某国元首到访啦,某国际组织在钓鱼台举行会议啦,国家领导人在钓鱼台接见某总统啦,等等,这些对全国对世界播出的重要新闻,或许可以与我们散步时刚刚看到的国宾车队联系在一起。

其实,对初到北京的人来说,这何尝不是一道异常壮观的风景。你看,警容严整的警察提前上岗执勤,布哨于道路两侧的武警战士腰杆挺得笔直,让人感觉分外肃穆。就在国宾主车进入国宾馆大门的瞬间,警卫礼兵那洪亮的声音和极其标准的敬礼清晰可辨,其威武其庄严,令人观之激动。严谨而有序的礼仪展现,每一步都代表一个国家的门面。

住在如此重要的迎外地点,作为钓鱼台边的人,可不能只当看“风景”的看客。外宾来到中国,每一个北京人都该有主人观念,时时处处都必须有国家大局和外交意识,个人的利益必须无条件自觉服从于国家外交需要。这句话可不是空说,比如,住在这样的地方,遇到交通管制时,即使我们的交通管理怎样高效,也必须为国家外事活动留出足够的时间、做出必要的牺牲。

于是,许许多多的故事给我们这些钓鱼台的邻居们留下深刻印象。比如道路管制时间稍微一长,有的行人便耐不住性子,开始发几句牢骚。这时,我们就常常能听到同样等待的市民立即婉言制止和相劝:什么是国家大事,这就是国家大事,你有多急呀,再急有国家大事急吗?要知道,咱可是红墙下的北京人,可要有点红墙观念。

那一年,记不清是哪个国家的总统来访,一个被堵在国宾馆门前红绿灯下的司机大概由于急事所致,突然心脏病发作。警务在身,警察腾不出人手,如果继续等待车队,或许病人会发生意外。情急之下,周围素不相识的几个北京人立即自发救援,想办法把这位病人安全送到阜外医院,使其得到及时抢救。事后,病人的亲属居然不知道这些好心人姓甚名谁。

平常上班尚可,遇上赶火车赶班机之类,如果堵在这样的外事活动节点,那可真是要考验耐心了。那年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时,我晚间散步正好赶上三里河封道,在路口碰上驱车赶往北京西站乘火车的一家四口,恰恰就堵在月坛北街由东向西的道儿上,好多辆车排成长长的队等待普京车队通过,后退不得前进不了,耽搁了火车。让人感动的是,当警察向这一家表示歉意时,这家人毫无怨言地回答:没关系,我们去退票改签就是,谁让我们是北京人呢?

谁让我们是北京人呢?这句话说得多好啊!它表现的是一种胸怀。按照北京人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生活在红墙之下,就该树立红墙意识,就该有国家观念,就该时时处处想到我们代表着国家的门面。作为共和国的首善之区,就该在文明礼貌上力争成为全国的标杆。做一个文明的北京人,这是必须有的一种文化自觉。许多人常说,北京人关心政治,连出租车司机都懂国家大事。记得有一年一支部队在北京执行换防任务,临撤防时我去这支部队采访,问对北京有何印象,几个战士都非常认真地告诉我,北京人都讲政治,街头戴红袖箍的老太太水平都赶上我们指导员了。这听来似乎带有笑谈的话,却说出了北京人对国家政治的关心和热爱。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正是有关心国家的人民,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

钓鱼台不仅有诸多故事和人文景观,还有独特的自然景观。且不说国宾馆院子里那些酷似江南的小桥流水的布局、亭台楼阁,单说国宾馆外,都引人注目。不知当年规划者出于何种考虑,钓鱼台的东墙外从北到南种植的是整齐的银杏树,几十年之后,这些银杏树已长成参天林木。每当寒霜初降,这道约1公里长的银杏林变成镶嵌在国宾馆外的黄金玉带,成为北京远近闻名的一道美丽风景。若逢夜间一阵秋风吹过,落叶萧萧而下,半尺厚的金黄树叶堆满林间道,吸引无数摄影爱好者。广告模特、演艺明星,还有那些拍婚纱照的新婚青年,在这里摆姿势、做造型,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1公里长的银杏大道,让路人尽收人与自然至美的无限风光。

钓鱼台,一个展示中国外交和国家文明水平的窗口,一条联结中外友谊的纽带,一座展示北京人红墙文化的平台。作为钓鱼台边的人,我们透过这个窗口,看到的是国家在世界的地位,看到的是世界聚焦中国的眼光,看到的是人民向现代文明迅速迈进的脚步。

站在钓鱼台边,我们为国家自豪。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