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无极和黄继龄在国立杭州艺专相处了五年。

赵无极1935年进国立艺专,那年他15岁,是全校最小的同学。黄继龄1933年进国立艺专,之前他在长沙就读华中美专。华中美专毕业后黄继龄又考进国立杭州艺专,入学时,已经20岁了。1937年7月7日,抗战爆发,艺专开始迁往内地。1939年,黄继龄在昆明毕业,并终生留在了昆明。1940年,艺专迁往四川璧山。41年,赵无极毕业,留校任教。1948年,赵无极出国,举家移居法国。出国时,赵无极的父亲给了他五万美金,当年,这是一笔巨款。赵无极到了法国,住在毕加索家附近,两人很快成为好友。

1983年9月,赵无极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展,黄继龄的同事马加铭正好在北京,兴致勃勃地观看了赵无极画展,回昆后,跟黄继龄讲述了这次画展的观后感。

马加铭说:他一进展厅,简直一头雾水,没看出什么名堂。一个展览,一下就看完了,走到大门口,一看表,才15分钟。不对啊,这么大名气的画家,人家的画展怎么15分钟就看完了,太不慎重了,再看一遍:还是没看出什么名堂。转着转着,又走到大门口,走吧,没什么可看的啊。一个世界著名画家的画展,半小时就看了两遍,马加铭觉得不对,又转回展厅,这次,有点累,找了张凳子,坐下休息一下再说。

马加铭坐在凳子上,眼睛看着周围的几张画,看着看着,越看越舒服。那些画,你想象是什么,它就是什么。画上的颜色,好像会动,越看越漂亮。坐在凳子上的马加铭,忘了是在看画,进入一种想入非非的状态。几个小时过去了,马加铭坐在那里,居然不知道。

“对不起,要闭馆了,请走吧!”

管理员的声音,把马加铭从想象中拉回到现实。

马加铭跟黄继龄说:赵无极的画,真是越看越舒服。看他的画展,简直是一次美的享受。

黄继龄自己没能看到老同学的画展,马加铭看赵无极画展的故事,

他听了非常高兴,逢人就讲。

后来,黄继龄这样评价赵无极:

从古到今,绘画离不开“形”。

赵无极敢于舍弃“形”,很了不起,这是前无古人的。

“形”不在了,描写“形”的线条,当然也就舍弃了。他的画,只剩下色彩。

色彩在没有形和线条束缚的画面上自由变幻,变成一首无题的诗,

让人自由地想象,自由地欣赏。

赵无极创造的美,

让他的画,真正走进了无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