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9月似乎格外的“不对”,传说中的“金九银十”并未到来,不仅如此,地产市场隐隐还有“冷冻”的趋势,部分地区的房价甚至还有小幅度下跌,中国经济感受到的是秋风阵阵带来的凉意,房地产首当其冲。

9月23日,某地产公司董事长的内部讲话被曝光:未来三年只要活下去!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将时间倒回9月21日——

9月21日,住建部要求广东、湖北、四川、江苏、河南、辽宁等几个省份在9月25日前评估取消预售证事项。是保留预售证,还是提高预售证门槛,还是干脆取消预售证?请这些省份给出各自的答案和理由并上报。

9月22日,广东省住建厅就此的建议是“取消预售制度”。为此,广东省房协将文件下发给了各副会长单位,让开发商全面评估此事的可行性和影响。

取消预售制代表着什么?

当前房企债务高企、资金回笼速度缓慢、利润薄弱,众所周知,预售证对于房企的好处是能极大地缩短房企现金流回笼的周期,在降低房企资金断裂风险的同时,有效地满足了房企规模庞大的融资需求。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显示,“定金和预收款”一项始终占据了重要份额,维持在20-30%的比重,占比超过“银行贷款”项目的2倍,是房企开发资金的最主要渠道来源之一。

取消预售制,不言而喻,就是大大减缓了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回笼速度。这对目前已经危机重重的房地产行业无疑是雪上加霜。

现房销售是趋势

虽然到现在为止,“取消预售制”也还在评估期或者计划期,还没有真正实施。但是就好比房产税一样,它代表着一个重大信号,对房地产行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政策永远是顺应趋势的,而现在“去地产化”、“去杠杆”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了。而预售制说白了就是一种加杆杠的工具,由于疯狂地加杠杆,目前房地产企业几乎成为了中国杠杆率最高的行业。

前有碧桂园负债1.26万亿,负债率达89%(负债/资产),后有融创负债率达91.92%。我们一般认为房企负债率低于75%就是相对安全的,超过75%就有一定风险,超过80风险就很高了,但自从2016、2017年房价暴涨、房企股票暴涨后,房企就大胆地加起了杠杆。

但过去两年疯狂加杠杆的房企,今年可能开始慌了。

高杠杆不仅对房企本身来说是一项重大风险,它甚至对整个社会来说,都是一个定时炸弹。

就拿房屋预售来说,在房地产行业铮铮向荣的黄金时代,预售房款买房的业务是没有什么风险的,因为到期房子一定能交得出来。但是目前的房地产可能已经进入冬天,万一那家房企在项目完成之前破产或者跑路了,首先遭殃的就是那些交了预收款的业主,他们可能血本无归。

我们必须主动去杠杆,那房企怎么去杠杆?除了减少银行贷款外,废除以往的加杠杆工具——房屋预售,也是一个好办法。

所以现房销售是趋势。

取消预售制对我们的影响

以前当房企遇到困难的时候是怎么样操作的?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最严重的“房地产崩盘”发生在2008年初,受金融危机影响,深圳房价从最高的17500元/平米(均价12500元/平米)跌到最低7300元/平米,很多地方房价直接腰斩。

打折和降价容易产生跟风,因为谁的动作慢了,谁手上的房子可能就无法脱手,这样,在房企的大抛售之下,2008年一线城市的房价暴跌。

如今的房企,如果再次面临险境,它们也会选择同样的方式。

而最近,广州各个地区的房产商们已经开始主动降价了。房产商们大肆打折出售房子。

可以预见,如果房产预售制正式取消,这次房企为了保命也只得赶紧降价抛售了。

房企都开始抛售了,对于所谓手握十几套房的“房哥/房姐”来说并不是好事,因为它们投资的不动产算是变相跌了,换言之就是,亏本了。

但对于真正需要买房的“刚需”来说,房价下跌自然是好事,可以开始准备准备钱买房了。

其实就小编来看,要买房真的要趁早了。虽然房产税和取消预售政策还在计划中,但是它们对房地产行业的打击力度是不容小觑的,今年有可能是楼房价格下降并且下降较快的一年,而过了今年等一切都尘埃落定,房价还是有可能反弹的。毕竟到现在,奢望房价突然暴跌是不可能的,但凡有下降都该抓住机会了。

“房价,永远是昨天的最便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