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时候,手机号码在网络世界充当了身份证的角色。但是这样的便捷背后,您考虑过手机号码的安全问题吗?先来看三个案例。

新号码不“新” 骚扰随之而来

杨小姐因为工作需要,去年十月份通过运营商购买了一个新的手机号码。可是新号码却经常有陌生人联系她询问奇怪的问题。杨小姐跟出售给她号码的官方客服在网上进行了反复沟通。客服不仅不能帮助她解决出现的问题,而且反复向她推荐新的业务与套餐。

烦恼 | 新办手机号遭骚扰 原是“前任”惹的祸

号码偷偷“易主”机主麻烦重重

在北京工作的黄小姐有一个家乡的手机号码,她计划这个号码每次回家再拿出使用,于是通过人工客服办理了停机保号,可是过了几个月再查,发现手机号码的机主已经变成了别人。更令人诧异的是,就在黄小姐跟记者再次共同给运营商客服打电话的时候,又发现这个手机号码的全部机主信息都查不到了。

黄小姐想到自己用这个号码注册的一系列网站服务,想在网站上解绑手机号码,却发现网站发送的验证码只会发到以前的手机号上去。黄小姐觉得,这非常影响自己的账户安全。

烦恼 | 新办手机号遭骚扰 原是“前任”惹的祸

△图自CFP

网站账号换了绑定手机就难“自证身份”

付先生在跟家人办理了新的情侣号之后,将很多常用网站上注册的手机号码进行了解绑,并且更换成了新的手机号码,但是即便这样,很多软件中他的常用账号还是用不了。在付先生常用的一个下载软件当中就出现了类似的情况,虽然同时绑定了邮箱和手机双重信息,可是当修改密码的时候,只能通过发送到原来手机号上的验证码找回,这让付先生非常苦恼。

约17%待售手机号码存安全隐患

其实在我们身边,像杨小姐、黄小姐和付先生的遭遇并不是个案。第三方网络安全教育平台利用互联网公开渠道,收集了包括移动、联通、电信和虚拟运营商在内,涵盖超过全国十个以上省份,能够通过运营商官方网站进行购买的10182个手机号码,对这些号码绑定互联网服务的情况进行了安全性查询。

检测发现:约17%的号码存在未解除互联网绑定的情况。其中,按照运营商划分,有约超过27%的联通号码存在风险,移动和电信以及虚拟运营商的比例分别为超过14%、超过7%和近3%;从地域上看,有超过36%的上海号码存在风险,江苏和湖南分别以超过28%和超过22%位列其后。

网络安全专家指出,手机用户应对不经常用的信息网站进行解绑,这样可以对个人隐私起到更好的安全防护。

烦恼 | 新办手机号遭骚扰 原是“前任”惹的祸

手机号权限大可直接找回账号密码

安全专家表示,很多我们日常使用的网站,都能够通过注册的手机找回密码,甚至在账户主人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利用手机号码登陆,获取记录在账户当中的包括身份证号码、住址等在内的众多隐私信息。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报告,到2015年6月底,我国网民总数达6.68亿,手机网民达5.94亿,手机网民占整体网民比例达88.9%。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3.59亿,我国网民使用网上支付的比例从46.9%提升至53.7%。这也就意味着,有众多网友的各类隐私信息,可能仅仅因为手机号码的泄露而遭遇风险隐患。

专家指出,手机用户能够接收到短信验证码,是网络运营商向移动服务运营商申请开通了短信网关的服务。在目前的实际运行情况中,移动服务运营商主要会关注短信是否会及时送达,网络运营商的内容是否违反国家规定,而对于手机号码更换机主、停机等情况,由于技术壁垒和相关隐私保护规定,并不会通知网络运营商,这也就造成了一旦用户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及时更新互联网服务中的个人信息,就容易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潜在风险。

烦恼 | 新办手机号遭骚扰 原是“前任”惹的祸

△图自CFP

拯救手机号码还要多方共同努力

由于移动服务运营商的号段资源有限,回收的手机号码重新进入市场流通,是一种惯用做法。目前各运营商对手机号码从欠费、收回到再次销售都有明确的时间要求。一般首先会有一段时间的“保留期”,也就是号码仍旧属于用户,但是相关通讯服务已经停止。如果继续欠费,号码则会从“保留期”进入“冷冻期”,也就是号码属于运营商,但不马上投入市场销售。这样的设计也是希望帮助切断号码与原用户之间的关系。

但是专家表示,以目前出现的众多情况来看,这样的保护措施,需要进一步改进。“如果运营商能够提供携号转网的服务,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这个风险。”专家表示,移动互联让更多的互联网服务和通讯服务连接来一起,用户能够第一时间掌握自己手机号码在互联网当中使用的范围,及时解绑不必要的服务,需要引起手机用户和互联网服务商的共同重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