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通过这波操作,玉林市万亩旱地变良田!看看是怎么做到的→

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匮乏,这是玉林市土地的基本市情。怎么办?

“旱改水”让水田变多了

玉林市的“旱改水”提质改造项目,通过土地整治方式,增加水利设施提高灌溉保证率,将旱地改为水田,可以有效提升现有耕地质量和数量。

在福绵镇福西村,这段水管及水渠让昔日的旱地变成良田,地里的甘蔗长势良好。

2018年以来,玉林市强力推进实施一批“旱改水”提质改造土地整治项目,6月底前完成新增水田面积1.08万亩,确保了玉林民用机场、中滔环保建设、龙潭产业园年产60万吨不锈钢冷连轧薄板项目等34宗重点项目用地耕地占补需求。

当前,玉林全市正在推进25个“旱改水”提质改造项目,实施总规模约2.26万亩,预计新增水田约1.99万亩。目前,已有11个正在实施建设(均为2017年前立项项目),其中陆川县6个,博白县、兴业县各2个,福绵区1个。

相关:容县:昔日的旱地变良田

在容县容西镇仙江村,正是通过“旱改水”提质改造项目,使得昔日的旱地变成良田。

“过去,这几十亩田地由于排灌条件差,一下大雨作物就被淹,久不下雨作物又会枯死。2017年冬天,容县国土资源局组织力量在这里安装了抽水机,建起了抽水泵房和排灌渠道,这片地块一下子就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 在容县容西镇仙江村,村民彭生指着经过土地提质改造的一片长势茂盛的农作物介绍说。

由于种种原因,容县一些稻田灌溉条件差,由原来种水稻的稻田变成了旱地。2017年,该县投资1008.19万元,对容州、容西、石寨、杨梅等7个镇的120.19公顷地块实施旱改水提质改造,使该县的水田面积稳定增加,促进了粮食增产。容西镇仙江村有一块面积为2.5公顷的稻田,尽管就在绣江边上,可由于排灌条件差,已无法种植水稻。去冬,该县土地整治部门组织技术力量对这一地块进行勘测和规划,投入15.2万元,安装了抽水机,建起了抽水泵房和排灌渠道,这块2.5公顷的土地又变回了良田,今年早造这片稻田大获丰收。

(玉林日报 记者 禤繁 通讯员 秦崇广)

好开心看到你来了

请花一秒钟给网哥点个赞吧!

责编:刘子扬|主编:刘海东

玉林新闻网 玉林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出品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