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海军是贵族军种,但是能“贵族”到什么程度,大多数人并没有直接的体验。即使像英法这些有数百年全球海军传统的国家,其当前的海军全部主力舰的数量也不超过50艘!其他中等临海国家,海军主力不过三五艘大舰;更多的第三世界临海小国则只有几艘巡逻艇,连一艘超过500吨,可以叫做“舰”的主力都没有。而只有像中美这两个年总GDP超过10万亿美元的国家,才会有300艘以上的大舰队。

由此可见,当今世界上有“像样海军”的国家,真的是两只手数的过来,而其中有大舰队的远洋海军,仅舰队一年的油料钱,就不是一般国家能负担的起!

一艘驱逐舰,常年不出远海,一年油料钱就要几千万人民币!若全球化远洋部署,一艘大舰,一年仅油料将花费几个亿;若大国有上百艘舰艇常年远洋部署,那么一年仅仅油料预算就是上千亿!一艘驱逐舰一年的油钱、保养费用,人员费用,能维持陆军至少一个步兵旅!

在清末的洋务运动中,因为对洋人船坚炮利的羡慕与推崇,洋务派的重点是发展近代海军,以李鸿章为首,组建了北洋水师;另外还有其他派系的福建水师和南洋水师。这是中国第一次有了近代化的蒸汽动力装甲大舰队。发展海军的投入是巨大的,清政府为此先后投入了超过一亿两白银,购买铁甲舰,修建旅顺口和威海卫两个北洋要塞。每年花费的海军经费,几乎超过朝廷当时年总收入的25%,到了后来,老佛爷实在是花钱花的肉痛,不想再掏银子了。相反,东海那边的,经过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却把国家预算的40%以上来建立新式海军。

最后经过1894年的甲午一战,北洋完败,二十年海军建设毁于一旦。甲午之后,朝廷对海军的投入就很少了,却开始拿出每年不到海军投入的一半来训练主力新式陆军和各省的新军。这就是当代历史教科书中提及不多的袁世凯在天津小站训练的北洋三镇,也就是北洋陆军三个师。

北洋三镇成为清廷的主力武装,三镇的首脑人物,袁世凯、冯国璋、段祺瑞、曹锟等,成为影响中国近代史二十多年的风云人物,成就了北洋政府时代。其实清廷对北洋陆军的投入,比当年北洋海军投入小的多。可见维持一只陆军主力,比维持一只海军舰队便宜的多。但是北洋海军覆灭以后,在此后实力越来越强大的日本联合舰队面前,中国残余海军规模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此后的陆军再发展,仍然避免不了被全面入侵的历史宿命!这个教训,又说明沿海大国,只投资陆军也不行。

当年英国有世界最庞大的舰队,现在美国有当今世界最庞大的海军,而中国海军也正在走向世界一流水准。这三家,不论在历史还是现实中都有庞大的海外贸易和海外利益,并且把重商主义当做国家发展的核心方针。因此必须维持、同时也有经济能力维持庞大的海军舰队。苏联红海军之所以迅速没落,除了政策失误,还在于苏联本身一直没有多大的海外贸易和海外利益,维持庞大舰队,纯粹是为了对外扩张影响力的野心。这种大海军,其实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终究会一哄而散。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