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琪

“天福英雄是理琪,献身革命国忘私。当年猛打雷神庙,今日高标星宿旗。百代东风吹海陆,一方化雨仰宗师。文登多少佳儿女,接力还需步伐齐。”1962年,郭沫若来胶东视察时,挥笔写下《纪念理琪同志》一诗。

理琪,生于一个富裕家庭,不甘平庸,选择了一条出生入死的革命道路。他虽不是胶东人,却是胶东人民的忠诚儿子,在胶东血与火的革命中洒下光辉,成为名垂千古的英雄楷模。

郭沫若在另一首诗里,曾写下“理琪日夜雄狮吼,为国捐躯要占先”的动人诗句,歌颂理琪同志在胶东的革命活动和所表现出来大无畏精神。

无线电业务高材生投身革命

理琪,1908年生于河南省太康县游家庄一个地主家庭,自小学起接受新式教育。16岁,理琪考入中学。毕业后,他报考了冯玉祥西北军的一所无线电学校,专门学习无线电收发报业务,后被分配至冯玉祥部队担任电台报务员。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全国的大革命惨遭失败。理琪在忧虑之余,不断参与反蒋活动,并在士兵中秘密筹划武装暴动,试图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然而,由于各种条件不成熟,计划一直无法实施。他只好用另外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革命的支持与帮助??曾几次用电台密码向前方红军部队提供国民党军的内部机密情报,其中也包括他们调动部队跟踪和“围剿”红军队伍的军事计划,最大限度地确保了红军队伍的安全。

1931年12月,中共地下党员、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参谋长赵博生与第七十三旅旅长董振堂、第七十四旅旅长季振同,率部1.7万余人在江西反共前线成功地举行了宁都武装起义,集体加入由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队伍。欣喜若狂的理琪也即时加入了起义行列,而后随部队直接去往瑞金中央苏区。在这里,他用电台秘密截获国民党军事情报发给红军。

1935年,理琪在街头报纸上看到一条消息:胶东地区发生了一一?四武装暴动,并已成立红军胶东游击队。一时间,他心潮澎湃,热切期盼加入到轰轰烈烈的革命中。在同学邓汝训的推荐下,他乘船北上,奔赴胶东担任党组织领导。

领导胶东党组织不幸被捕

1936年初,理琪渡海来到胶东。此时的胶东大地,因一?四武装暴动失败,全区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理琪的到来,对整个胶东地区的党组织和革命事业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在理琪的主持下,经过大量艰苦实际的工作,一些失散同志很快重新集聚起来,胶东各级党组织很快就得到恢复和重建,各项革命活动也普遍开展起来。到当年4月份,根据理琪的提议和安排,很快就召开了党员领导干部会议,会上产生了中共胶东临时特委,理琪任书记。

当年6月,理琪起草了长达1.2万多字的《胶东特委给各级党和同志的一封信》,并以文件的形式下发至各级党组织。信中既肯定了前届特委的工作成绩,也指出了存在的错误,尤其是“左”的思想错误,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止和避免这些错误再度发生的基本要求与切实做法。同时,他还针对自九一八事变以来国内外形势的最新发展,对胶东未来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就包括红军游击队的建设问题等。

8月,胶东东部农村党组织已逐渐稳固,理琪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在理琪的建议下,临时特委机关由文登密迁至烟台市区。不久,他与中共北方局接上关系,将胶东临时特委改组为临时工委。然而,由于叛徒出卖,当年12月临时工委机关遭到国民党军警的严重破坏,理琪等6人同时被捕,关入国民党济南监狱。

冲破铁窗、高墙建立统一战线共同抗日

在监狱里,铁窗和高墙没有阻止理琪的斗争步伐,他联合狱中19名共产党人成立了狱中党支部,开展活动。在理琪等人的秘密组织和安排下,“犯人们”多次进行集体绝食斗争,抗议监狱方面肆意迫害和虐待政治犯等行为。这让监狱方面不得不做出妥协,以防局面失控。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全国抗日情绪高涨。理琪与狱中党支部其他成员一起,通过逼迫狱方打开高墙下的铁门等方式,在狱中公开举行了犯人集会、演讲和游行活动,要求释放政治犯,让大家回到原来的战斗岗位,为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自由做出贡献。1937年8月,经过共产党方面的努力,国民党同意联共抗日。是年底,山东党组织经过多次谈判,迫使狱方释放所有在押的共产党政治犯。

理琪出狱后,重返胶东领导抗日斗争,胶东特委也因此得以重建。根据上级指示,理琪立即着手在各地组织和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组建抗日武装等各项准备工作。1937年12月24日上午,胶东抗日武装起义誓师大会在文登隆重举行,宣布成立由红军胶东游击队为主要骨干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理琪担任司令员,胶东地区全面抗战的序幕被正式拉开。

此时,时任国民党威海卫特区行政管理公署专员孙玺凤经过共产党方面几次做工作后,抗日态度仍然不明朗。理琪便与吕其恩等人一起赶往威海卫城,当面劝说孙玺凤。经过一番努力,孙玺凤不但当场表示愿意联共抗日,而且还把库中存放的100多条枪和一大批弹药及军用物资全都交给“三军”部队。当天,他们隆重举行了威海卫抗日武装起义大会,党的统一战线和抗战局面在胶东地区进一步形成。

此后,在接连举行的两次大型抗日武装起义的带动和影响下,胶东各地党组织积极响应,紧急发动,荣成、龙口、蓬莱、牟平、即墨、莱阳、掖县,以及潍北、昌北、崂山等县区的抗日武装起义势如破竹,相继举行,并分别成立了各自的抗日武装队伍,全区的抗战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与扩大,前景喜人。

在这段时间里,理琪不分昼夜的工作,加之北方气候寒冷,他犯了严重的胃病,时常坐卧不宁,满头是汗。实在难以忍受时,他就用左手将胃部使劲顶住,继续工作。

血染雷神庙

1937年底,继济南失守后,东部重镇青岛也落入日军之手。1938年春节过后,驻青岛的日军又沿烟青公路大举北上,直逼北部沿海城市烟台和威海卫。2月3日,烟台沦陷。紧接着,日军又急忙调动兵力,继续向周围县城发动进攻,胶东东部自然是他们重点占领的目标之一。

面对这种紧张局势,理琪认识到,大敌当前,“三军”须尽快实施战略转移,西上抗日,到胶东中西部地区建立巩固的抗日根据地和战略区,与日军展开全面作战。否则一旦日军全力合围,抗日队伍别无退路。

西上抗日途中,理琪突然接到地下工作者发来的急信,信中说牟平城内伪军兵力很薄弱,刚成立不几天的伪政权政局不稳。根据这一情况,理琪马上召集特委和“三军”领导人紧急开会,会上一致决定要抓紧时机,快速出击,长途奔袭牟平城,彻底端掉这一伪政权,给日伪当局以沉重打击。

会后,理琪带领参战官兵于当天傍晚就出发,翌日清晨到达牟平县城外围地带,而后就突击进城,攻入伪县政府,当场活捉了伪县长和伪公安局长、伪商会会长等数人,俘虏伪武装人员100余名,刚刚成立才几日的伪政权轰然倒台,给驻烟日军和当地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

牟平城一战取胜后,理琪组织部队朝原计划目标前进。很快,他们到达雷神庙内,准备紧急召开领导人会议。不料,行至中午时,已得知牟平县城被“三军”突袭、伪县政权被彻底捣毁等消息的驻烟日军万分惊恐和震怒,立刻从青岛调来飞机前来雷神庙上空反复侦察,而后又紧急派出百余名陆战队人员乘坐3辆军用卡车和多辆摩托车前来围攻,并很快就将整个雷神庙院落团团围住,企图将“三军”部队一举消灭,以报牟平城被袭之仇。

面对强敌,理琪一边紧急组织全体人员实施突围,一边安排战士选择有利地形,做了最坏的准备。由于日军在前大门把守严密,火力凶猛,理琪方面几次突围都没能成功,最后只好以周围的建筑物为依托,全力与数倍于己的日军展开激战,并连续打退敌人的数次进攻。战斗中,理琪身负重伤,被紧急转移到后院隐蔽。但他手捂伤口,紧咬牙关,依然坚持指挥作战,直至昏倒过去……

整个战斗持续了将近一个下午,尽管日军先后实施了多套作战方案进行强攻,都被“三军”干部战士们一一打退,始终没能踏入庙院半步。最后,在友军的声援下,穷凶极恶的日军在付出伤亡数十人的惨重代价后,只好趁着蒙蒙夜色慌忙逃去,雷神庙战斗取得胜利。

雷神庙战斗的胜利,是“三军”部队第一次在正面战场与日军直接作战并取得最后胜利,从而正式打响了胶东武装抗战第一枪,也彻底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但是让人悲痛的是,由于情况紧急,条件有限,再加之理琪伤势严重和流血过多,在离开雷神庙向外撤离途中,他光荣地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理琪为胶东抗战而英勇捐躯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极大地鼓舞着“三军”部队全体指战员,也鼓舞着胶东广大人民。胶东特委和“三军”部队在新的领导人带领下,化悲痛为力量,继续按照理琪生前所制定的战略方针和前进方向,一如既往,挥泪向前,终于在当年5月就胜利到达黄县境内,并与鲁东部队实现会师。接下来,胶东军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很快就创立了以蓬、黄、掖三县为中心的胶东五大抗日根据地和战略区,陷敌于人民战争汪洋大海的抗战局势也由此迅速在全地区普遍形成,抗战胜利的步伐更是在不断加快,并不断走向新的胜利。(记者 冯海玉 通讯员 滕振贤)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