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真奇妙,不看不知道,小编在收集资料发现了关于蜂毒可以抗艾滋病的信息时,是震惊的!

艾滋病是什么?现在医学的一大难题,而且因其可传染性,一般人都是谈其色变,敬而远之。

央视新闻报道:美国研究人员在《抗病毒疗法》杂志上发表报告称,他们研发出一种基于蜜蜂蜂毒的抗艾滋病特殊疗法,能在不损害人体正常细胞的前提下,有效破坏艾滋病病毒,阻止其传播。

美国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蜜蜂蜂毒中含有的名为蜂毒肽的毒素可刺破艾滋病病毒细胞的保护外层,当携带蜂毒肽的纳米粒子接触到艾滋病病毒时,病毒会被纳米粒子表面的蜂毒肽有效摧毁。理论上,艾滋病病毒无法抵御蜂毒肽攻击。

研究人员说,目前大多数抗艾药物的作用只是抑制艾滋病病毒复制,而不是阻止病毒感染人类。相比而言,利用蜂毒肽的新疗法,可攻击艾滋病病毒结构的重要部分,破坏病毒的固有物理属性,第一时间防止感染。

研究人员认为,该疗法将是人类阻止艾滋病病毒传播的重要一步。未来可利用这种携带蜂毒肽的纳米粒子,通过静脉注射的方法治疗艾滋病患者,彻底消灭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他们希望能尽快研发出相关药物在艾滋病多发地区推广,以有效阻止艾滋病传播。

用蜂毒对付病毒,跟我们中医中的“以毒攻毒”类似,而且小编查到早在1999年9月8日《科技日报》就报道过,德国诺海贝格卫生和环境研究中心,病毒学家巴拉克·维尔纳在研究中发现,艾滋病病毒的化学结构类似于蜂毒的化学 结构,由此萌发出以毒攻毒,利用蜂毒来医治艾滋病的设想。维尔纳教授在研究中确认,蜂毒可以通过破坏病人体内艾滋病病毒促进剂的方法,阻止病毒的扩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运用生物化学分析技术结合药理研究,已逐步分析出蜂针液的作用与活性成分。蜂针液是肽的宝库,已分离出的活性肽超过10种,其中蜂肽占蜂蜜针液干重的50%以上。磷脂酶、透明质酸酶等酶类以及组胺、儿茶酚胺等生物胺类都是蜂蜜针液的活性成分。蜂针液(蜂毒)是蜜蜂螫器官酸腺和碱腺分泌的具有芳香气味的透明液体,螫刺时从贮液囊中经螫针排出。

蜂毒素又叫蜂毒肽,是蜂毒的主要成分,约占蜂毒干重的50%,也是蜂毒中具药理作用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组分。业已证明,蜂针液及其组分具有对烟碱型胆碱受体的阻滞作用, 肮心律失常 和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的效应,以及刺激垂体肾上系统、 抑菌和辐射护等作用。 蜂毒呈强碱性,易溶于水,相对分子质量为2849,具有抗炎、降压、镇痛、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辐射、抗HIV及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

到这里小编要给蜜蜂点赞,辛苦劳作采集酿制的蜂蜜,为人类所用,非常好的医用保健功效;现在还要将自己的蜂毒贡献出来,为人类的医学发展做出牺牲;本草纲目中也有用蜜蜂入药的,这下连躯体也献出来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